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2 03:24: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⑧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③句应在句首;⑤句句首“它”为代词,代葫芦,接③句后;⑤句其后自然接④句;①句讲葫芦的最早记载在《诗经》中,可见其历史悠久,应接在⑥句后;②句讲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为总括句,故应放在最后。
点评: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句序和语言的运用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解题时要充分注意:保持话题及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前后一致,首尾一贯;善抓中心句,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必要的过渡、交代、呼应,关联词语和表总括性的词语;注重对一些重要代词的分析;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jiè 押解解元解送犯人解运文物
B.dàng当差当腰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C.zhǎng涨潮涨价水涨船高烟尘涨天
D.qū曲牌曲线曲突徙薪曲径通幽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A项都读jiè;B项“安步当车”读dàng,其余读dāng;C项“烟尘涨天”读zhàng,其余读zhǎng;D项“曲牌”读qǔ,其余读qū。)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07年4月18日起,深圳始发北京的子弹头列车将用英文字母“D”开头,届时,这辆车将成为第一辆国内以英文字母“D”开头的列车。
B.形成高考移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不同造成的。
C.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它的写作规范的,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进行小说的创作,那么你创作出来的就不是小说。
D.近两年中,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共列举了审计查处的23件大案要案,审计报告所揭露的触目惊心的一桩桩案件震动了全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 .“国内”应在“第一辆”之前。B .“主要原因”与“造成的”语意重复。 D.语序不当。“触目惊心的”应置于“案件”之前。)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题文】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为    ②彭殇为妄作        ③徐孺陈蕃之榻
④一一咏              ⑤足以视听之娱      ⑥雄州列,俊采星驰
⑦群毕至              ⑧倡优畜之            ⑨流俗之所
⑩死生亦

A.①⑥/④⑤⑨/②③/⑧/⑦⑩
B.①⑥/②⑤⑨/③⑦/⑧/④⑩

C.①④/②③⑤/⑦/⑥⑧/⑨⑩
D.①④/②⑤⑨/③/⑥⑧/⑦⑩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①④名词作动词,向南飞,喝一杯酒;②⑤⑨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尽情享受,轻视;③名词使动用法,使……放下;⑥⑧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对待倡优一样;⑦⑩形容词作名词,贤德的人,大事。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到稻香村,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刘姥姥滑了一跤,还把潇湘馆误认为公子书房。在秋爽斋早饭时,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大观园史无前例的大笑。在缀锦阁午饭,席间行酒令,刘姥姥插科打诨,藏精于拙,博取一笑。
B.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叫来了军警。(《巴黎圣母院》)
C.《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赚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D.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养好了。他从邻居参孙·加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C“其中‘伏’”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表述不正确,“凤雏”应是庞统而非徐庶。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