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6分)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小题1:翻译加点字的意思(3分)
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穷困:?????????
小题2:翻译句子: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分)
????????????????????????????????????????????????????????????????????????????????????
2、阅读题
范 增 论??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②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③。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几:事物发生变化的细微迹象。②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未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③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间:悄悄地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稍:渐渐
C.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方:当……时候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陋:浅陋,没有见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曰:增之去善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当于是去耶?曰:否/于是余有叹焉
C.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作者确认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是项羽刺杀卿子冠军宋义的时候,其主要依据是(??)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
4.下面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周易》中的话为论据,暗示范增如果能见微知著的话,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
B.文中引《诗经》中的话意在证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项羽的性格也是变化着的。
C.作者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的离间并没有必然和根本的联系。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反复设想推测,多方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月半
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断:阻绝
C.顾安所得酒乎顾:可是
D.踞虎豹,登虬龙虬龙:指山上龙形巨石
小题2:下列各句划线的文言词中,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用法相同的是(3分)(???)
A.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C.是故事修而谤兴
D.而后可以动于险
小题3: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予乃摄衣而上②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B.①霜露既降,木叶尽脱②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C.①盖二客不能从焉②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D.①归而谋诸妇②冠胄衣甲,据兵而寝
小题4:将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己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高子曰:“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
(《书博鸡者事》高启)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贵,将按郡至袁(巡视)
B.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谦让)
C.否则阖门善俟(等候)
D.台臣惭,追受其牒(状子)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博鸡者遨于市遮豪民于道
B.胁服,夺其官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
C.第为上者不能察若为民不自谨
D.是足以报使君未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小题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博鸡者见义勇为、有勇有谋的一项是(3分)(?)
①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②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③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④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⑤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⑥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小题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5分)
(2)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5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侃字士业,颇爱琴书,尤好计画。时播①一门,贵满朝廷,儿侄早通,而侃独不交游,公卿罕有识者。亲朋劝其出仕,侃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年三十一,袭爵华阴伯。扬州刺史长孙承业请为录事参军。萧衍②豫州刺史裴邃规相掩袭,密购寿春人李瓜花、袁建等令为内应。邃已纂勒兵士,虑寿春疑觉,遂谬移檄云:“魏始于马头置戍,如闻复欲修白捺旧城。若尔,便稍相侵逼。此亦须营欧阳,设交境之备。今板卒已集,唯听信还。”佐寮咸欲以实答之,云无修白捺意。而侃曰:“白捺小城,本非形胜,邃集兵传檄,虚构是言,得无有别图也?”稚乃云:“录事可造移报。”移檄曰:“彼之纂兵,想别有意,何为妄构白捺?勿谓魏无人也。”邃得移檄,谓已觉,便散兵。瓜花等以期契不会,便相告发,伏辜者十数家。邃后竟袭寿春,入罗城而退,遂列营于黎浆、梁城,日夕钞掠。承业乃奏侃为统军。
后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随业讨之,除侃为承业行台左丞。军次恆农,侃白承业曰:“今贼守潼关,全据形胜。须北取蒲坂,飞棹西岸,置兵死地,人有斗心,华州之围,可不战而解;潼关之贼,必望风溃散。诸处既平,长安自克。愚计可录,请为明公前驱。”承业从之,令其子子彦等领骑与侃于恆农北度,便据石锥壁。侃乃班告曰:“今且停军于此,以待步卒,兼观人情向背。若送降名者,各自还村,侯台军举三烽火,各亦应之,以明降款。其无应烽,即是不降之村,理须殄戮。”人遂传相告报。实未降者,亦诈举烽,一宿之间,火光遍数百里内。围城之寇,不测所以,各自散归。长安平,侃颇有力焉。
注:①播:杨侃父,北朝北魏大臣。②萧衍:南朝梁武帝。
小题1:对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尔,便稍侵逼稍:稍微
B.今板卒已集,唯听信还信:使者
C.今贼守潼关,全据形胜贼:叛军
D.侃乃班告曰班:颁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侃“好计画”的一组是(???)
①侃独不交游,公卿罕有识者
②年三十一,袭爵华阴伯
③彼之纂兵,想别有意,何为妄构白捺也
④稚乃奏侃为统军
⑤须北取蒲坂,飞棹西岸,置兵死地
⑥其无应烽者,即是不降之村,理须殄戮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侃是杨播的儿子,杨播家有很多人在朝廷做大官,杨侃比较喜爱音乐和读书,亲戚朋友劝他出任官职,于是他担任了长孙稚的录事参军.
B.南朝梁的豫州刺史裴邃计划偷袭北朝,采用了里应外合的手法,并通过向魏发送檄文刺探魏是否觉察其意图,他的计谋被杨侃识破。
C.杨侃随长孙稚讨伐叛国的雍州刺史萧宝夤时,向长孙稚献计,置将士于死地而后生,以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D.长孙稚的军队进驻石锥壁后,杨侃通过颁布告示的办法,督促投降叛军的民众重新归附朝廷,并借此虚张声势,取得了平叛的胜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白捺小城,本非形胜。邃集兵传檄,虚构是言,得无有别图也?(5分)
(2)彼之纂兵,想别有意,何为妄构白捺?勿谓魏无人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