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2-02 04:07: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独不见???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①北音书断,丹凤城②南秋夜长。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③!
①白狼河:白狼河,今辽宁境内大陵河。②丹凤城:指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长安少妇在寒砧声声、落叶萧萧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如何入眠呢!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寄寓了诗人对因战争而失去和平安宁生活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点评:鉴赏诗歌的形象,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这首诗中,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再加上一轮明月,一位长安在寒砧声声、落叶萧萧的秋夜因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而夜不能寐的孤独愁苦的少妇形象就跃然纸上。
小题2:试题分析:这两联都在写景,因此表现手法就是借景抒情;另一方面,一边是丈夫在白狼河北音书断绝,一边是少妇于长安城内彻夜牵念,两者形成对比。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诗歌中,诗人写景,往往渗透者作者的情感。从表达技巧来看,这就是借景抒情。今后,可以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诗歌中写景了,它的表达技巧就是借景抒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太阳
艾 青
①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②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③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④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写于1937年春
【小题1】请概括“太阳”这一意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象征意义。(4分)
【小题2】简要分析诗的前二节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特征:①诞生于黑暗和死亡。②炽焰熊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太阳的话》中,艾青用太阳象征光明和希望,用紧闭着门户的木板房比喻当时人民生活的闭塞、陈旧、落后的环境,以第一人称代表太阳呼唤国人改变现状,迎接光明。诗歌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以满腔的热情唤起民众,投身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改变现状,为中国开辟光明美好的未来前程。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楚天: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杳杳:幽远。
小题1:词的第一句“蓼岸风多橘柚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
???????????????????????????????????????????????????????????
小题2: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请找出其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并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首句写蓼花盛开,清风徐徐,橘柚散发扑鼻芳香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首句写送别之地的景象。江岸边,蓼花盛开,星星点点的淡红花瓣,迎风摇曳,煞是可人。江风阵阵,送来缕缕橘柚的芳香,沁人心脾。这秋天的景象是如此醉人,同时也让人越来越清晰地触摸到深秋的凉。李白有诗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深秋时节,加之“风多”,本已使人不胜秋之凄凉,更何况要在个时候送别呢!这为下文写惜别之意作了铺垫。
小题2:第三句由面而点,自上而下,从辽阔的“楚天”,转到江流中的“片帆”这一形象上,类似电影的特写镜头。你看,烟波浩淼之间,片帆一点,于粼粼碧波上闪着孤独的光芒,渐行渐远。这一句,其实是对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留”两句诗的化用。从“闪孤光”三字中,我们恍惚看到了词人那种长久地痴情地注视帆影远去的幽怨的目光,仿佛听到了他轻轻的无可奈何的叹息。“孤光”的“孤”字,用得尤妙。写帆影之孤,其实是衬托出离人行旅之孤。再联系上一句,我们还可以看到词人有意将“楚天”之“长”,与“帆”之片和“光”之“孤”对比,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反差,从而更衬托出人之渺小,暗含人生离合难以逆料的悲凉意绪。
点评:鉴赏诗歌当中的景物描写,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诗歌中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第二个小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风急天高猿啸哀”写登高所见,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4分)
小题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营造了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小题2:
试题分析:
颔联视野更为开阔,所写景物也更为壮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上句承“风急天高”、下句接“诸清沙白”,真乃鬼斧神工天衣无缝。秋高风大,故闻落木之“萧萧”,峡峻流急,故见波涛之“滚滚”。其实作者通过落木、流水也写出了对时代的感受。安史之乱把盛唐重重涂上了一抹落日的余辉,千古兴亡多少事,长安王气黯然收。作者似登历史高台,纵观其盛衰兴亡,赌物伤情,不免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慨叹,大唐王朝在政治上毕竟已进人萧瑟悲凉的晚秋时节。但是在这极其萧瑟苍凉的景物描述中,却又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读来音调铿锵、意境豪放,蕴蓄着浓厚的阳刚之气。这便是杜甫的工力所在,杜甫自谓“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登高》便是一首对仗工整、精于诗律的上乘之作。且此联的叠字,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毫无矫揉造作之态。读杜甫诗常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叹,究其原囚,便在于杜甫是用他的整个生命来写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正因为有这种非同寻常的执着,故才有这样非同寻常的佳作。是为第一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下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叶绍翁《游园不值》
3请君莫奏前朝曲,_____________。刘禹锡《杨柳枝词》


参考答案:1、蜡炬成灰泪始干 2、一枝红杏出墙来 3、听唱新翻杨柳枝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