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背着高老太爷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发此事,结果觉慧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但觉慧没有屈服,高老太爷勃然大怒。(《家》)
B.孙权采用鲁肃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临行前交给刘备三个锦囊,并吩咐说:“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刘备和赵云等到了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东吴之计,娶了孙权之妹返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C.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僵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他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这一阵过后,他猛地跳起来,像发疯的老虎似的咆哮着:他骂工人,又骂莫干丞以下的办事员……
正在为家乡农民暴动而烦恼的吴荪甫听见账房莫干丞报告说削减工钱的消息已经走漏了风声,引发了工人罢工工潮时,十分愤怒。(《子夜》)
D.爱丝美拉达被卡西莫多劫持时,弗比斯救了她。在弗比斯的马上,爱丝美拉达被弗比斯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动,并与他互诉衷肠,而这位年轻的军官也爱上了美丽的爱丝美拉达。(《巴黎圣母院》)
E.“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孩子,我想过人的生活。”就在她迈着很快的步子,连眼皮也不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些想法……
“他”指的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谢列宁的帮助,将玛丝洛娃由原判服苦役改为一般移民流放,因此聂赫留朵夫觉得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他们共同生活了,于是萌生了这些想法。(《复活》)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B鲁肃之计应为公瑾之计;诸葛亮没有把锦囊交给刘备,而是交给赵云;D爱丝美拉达并没有与他互诉衷肠,在问了弗比斯的姓名后就跑了,而弗比斯也只是看中了她的外貌,并不是真心爱上她。)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25分)
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韩美林①2006年1月10日在第三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文化,我只是个初中才上了三个月的人,所以今天来讲文化,讲这么一个重要的大事,觉得自己还挺勇敢的,有什么就讲什么吧。
21世纪中国应有一个怎样的形象?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
中华民族可不是一般的民族,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王国、古印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都消失了,唯独一个中华民族灭不了,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魅力。如果我们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美德的民族,我们的文明能传承下来吗?
中华民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具体的形象。
我们的一位体操队员李月久,团体比赛的第一个项目单杠,一上场抓杠的时候,就磕掉了四颗牙齿,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整套动作,落地时纹丝不动,9.9分,满嘴鲜血啊。我们国家的教练都跑过来安慰这个孩子,美国的医生过来急救。伤口刚清理一下,第二轮双杠又开始了,一位运动员受伤,五个人少了一个,冠军肯定是没了,领队急得不得了。受了伤的李月久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示意让自己上场。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又上了双杠,动作干净、漂亮,落地又是纹丝不动。底下的观众拼命鼓掌,鼓着鼓着掌声没了,大家都哭了,原来,看到这个孩子的脸都让血给糊住了。这是什么?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具体的中华民族!
这样一个1.50米的孩子,就这么带着一股冲劲上场。这时候,你看着他不再是1.50米的孩子,他就是个1.80米的铁骨铮铮的汉子,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可是,让我们看看,现在我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我们大家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查字典,就是这些字典,教孩子的是什么?我来给大家念两段:
“老虎,野兽名,毛黄褐色,有条纹,性凶猛,能吃人和兽类。”把人和兽类对比起来了啊。
还有一个字典里这么写:“虎,皮毛可以制成毯子和椅垫,肉可以吃,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入药。”就知道吃!
大家想想,这就是我们的字典,这怎么教育孩子?他们能有文化吗?
有一个词,我们现在常常提到---全球化。在全球化下,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把孩子们整得都不认识中国漫画是什么了,都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底蕴在哪里了。
这次我们设计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有人给我提意见了,说韩美林不时尚。不时尚就是不“日本动漫”,不“美国动漫”,因为我们天天在看他们的动漫。
中国的布老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都到哪里去了?中国的大片,怎么出洋相,怎么给外国人看,在外面还得大奖,回来还成了英雄。文化都到这个程度了,难道我们还不反思吗?今天说了很多,也许大家会笑,可我觉得很沉重,我说的这些就是没有文化的现象呀!
学术界也这样。上了美术学院一年级,就留着长头发,留着小胡子,那个丑就甭提了!难怪有人说我们搞美术的,“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再看是个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美术学院的。”
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魅力,艺术素养的魅力是相当大的。大家都知道卡拉扬②,他双手一举起来,一头银白头发抖动,美啊,都能让人鼻子冒汗。为什么?那真是一位大家,是逼人的气质!
大学毕业不一定有文化,文盲也不一定没有文化,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绝对不是那些表面文章。
我们作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思想,就应该对我们世界有点责任,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本文摘自“搜狐网”有删改)
【注】①韩美林:国家一级美术师。本文是2006年1月10日在上海第三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辞。②卡拉扬:奥地利人,20世纪世界著名指挥大师。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演讲者在开场白中自爆“只是个初中才上了三个月的人”,这种入题方式虽然真诚、直白,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演讲的说服力。
B.演讲者并没有引经据典的阐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凭借自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结合当今的文化现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C.本篇演讲运用例证法来证明观点,阐发道理。如李月久在开赛即受伤的情况下,坚持比完团体赛,以及著名指挥家卡拉扬逼人的气质等。
D.演讲者针对当今的不良文化现象,发出的“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的振臂呐喊,可谓振聋发聩。
E.演讲者以国家体操队李月久为例,目的是用生动的事实来激发听众的爱国之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小题2:演讲要有清晰严谨的思路,请概括出本篇演讲词的基本思路。(6分)
小题3:演讲者列举了哪些反面例子,各揭示了哪些不良文化现象?(6分)
小题4:一个只“上了三个月初中”的美术大师,他的演讲却能妙趣横生,魅力十足,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他演讲成功的秘诀。(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E
小题2:开篇就提出“21世纪的中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为富不忘报桑梓 ?????? ? 1928年李嘉诚生于广东潮州,11岁时全家流落到香港。父亲早逝,李嘉诚13岁就辍学就业,挑起养家的重担,踏入了的社会。开始,他为一家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还利用业余时间补习文化。不到20岁便升任塑胶玩具厂总经理。两年后,他把握时机,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将其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谈起当年的创业,李嘉诚感慨颇多,充满激情:“当年长江塑胶厂,只是生产一些普通的塑胶玩具和家庭用品,经由出口洋行运销欧美。在最初10年间,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晚上还要自修,经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须用两个闹钟,才能惊醒起床,这可说是最难过的时刻。”
?????????正是当初创业的艰难,练就了李嘉诚苦干实干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无论干什么事他都不辞辛苦,全力以赴。7年后,塑胶厂发展成为长江实业公司。后来,又当机立断把业务转向了地产,长江实业得到迅猛发展。
?????????1979年,李嘉诚进军贸易业,成为和记黄埔公司董事会主席。后来,又在海外和内地大量投资,获取了厚利。他在香港及国际上控制的业务相当广泛,他的业务经营领域,早已越过太平洋,向世界伸展,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我是中国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李嘉诚不仅时时这样提醒自己,也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对祖国应尽些责任来要求自己。他离乡多年,虽忙于商务,却无时不思念国家,思念故土,竭力支援祖国建设,报效桑梓。
?????????他在给家乡政府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在四个现代化政策的推动下,一切欣欣向荣,深感雀跃”;“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乡中若有何有助于乡梓福利等事,我甚愿尽其绵薄。”
?????????1978年底,他获知潮州市居民住宅紧张,于是提出营建“群众公寓”,所需建筑费用128万元全部由他捐献。“群众公寓”有10幢共208套住房,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家乡人民喜迁新居时,无不对李嘉诚造益民众的美举深表谢忱。李嘉诚也为能给父老尽力而感欣慰。
?????????1981年,李嘉诚又捐2200万港元,在潮州市兴建两座大型综合医院,以改善家乡人民的医疗条件。这两座医院,各拥有逾万平方米面积,设备齐全,每天可接待3000例患者,有病床500张。当医院落成时,家乡人民期望他能回乡剪彩,李嘉诚推辞再三,他说:“若有一天,我到医院去,喜见病人接受良好治疗,康复出院,我心已足矣!”
?????????有人说:“闽有陈嘉庚,粤有李嘉诚;前有陈嘉庚,后有李嘉诚。”是的,这两位爱国华人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学习的楷模。
?????????想当年,陈嘉庚多年奔波于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召集和发动海外炎黄子孙,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正义斗争。他还热心于祖国的公益事业,帮助家乡人民办教育。他以“企业可收盘,学校不能停办”之决心,在福建集美捐资兴办幼儿园、中小学、师范、水产学校和航空学校,造福后代,成为中国人民交口称赞的爱国华侨领袖。
?????????如今,李嘉诚怀着“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爱国热忱,捐赠6亿元创办汕头大学,为祖国、为家乡人民办了件造福子孙万代的实事。
?????????潮汕地区人多地广,却没有一所大学。早在20世纪40年代,潮州就有人呼吁集资兴办大学。当时,陈嘉庚也非常赞同这一想法,还就此写过一篇文章《论潮州大学》。文中说:“虽僻处南疆,然与东南亚交通至为便利,潮州创办大学……不但为中国之大学,将来亦可为东南亚之大学。”
?????????陈嘉庚的愿望终于由李嘉诚实现了。
?????????新建的汕头大学坐落在汕头市以西十几里的桑浦山南麓。它三面山峦环抱,一面田野碧绿,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校舍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校园建筑堪称一绝,校园中央的主体楼群——行政办公楼、教学实验楼、图书馆、食堂、学生宿舍等近10幢环形大楼,用高架庭院式长廊相接,所有建筑均用清一色的白色玻璃马赛克贴墙。这种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与幽美宜人的大自然相结合,美妙绝伦。这里面倾注了李嘉诚多少心血!
?????????为了把汕头大学建成国内以至国际上高水平学府,无论选址、设计、师资还是设备等,李嘉诚都殚精竭虑,事必躬亲。
?????????为加快这所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李嘉诚还亲自到北京争取中央领导的支持。1986年6月20日,邓小平会见李嘉诚,对李嘉诚的爱国爱乡热情表示赞赏。当听取李嘉诚关于汕头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及要求后,邓小平指出:“汕头大学应办得更开放一些。”?“在全国调一些比较好的教员到那里去。”?“汕头大学要办就一定要办好。”
?????????李嘉诚常说:“汕头大学的创办是为国为民的根本,比我所从事的其他事业更为重要。”
?????????李嘉诚“超人李”、“大哥诚”的绰号,并不仅是因其位居香港首富和他的“呼风唤雨”、果敢明断的能力超乎一般人而得,他富贵不淫、克己奉公的品德更深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多年来,他从公司收取的酬金,不论多少,全部拨归公司,每年只拿600多美元的董事费,没有其他福利津贴。在生活中,他省吃俭用,戴的是价值不到50美元的美辰表,穿的是10年前的西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他不喜欢出席?豪华的宴会。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几段叙述李嘉诚创业过程,表明他的财富来之不易,与后文写他报效桑梓,多次捐款形成鲜明的对比。
B.文章在关于传主报效桑梓的叙述之中多次对他进行语言描写,直接揭示出李嘉诚的内心世界,表现他的情感和思想,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C.文中对新建的汕头大学校园的详细介绍,突出了李嘉诚报效桑梓的艰难,也是传主呕心沥血办教育的生动写照。
D.作者写邓小平会见李嘉诚,对李嘉诚的爱国爱乡热情表示赞赏,并在听取李嘉诚关于汕头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及要求后,作了?有关的指示,用意十分明显——从更高的层面肯定传主。
E.文章结尾画龙点睛,揭示了人们爱戴和尊敬李嘉诚的真正原因,当然这和李嘉诚的身份地位毫无关系。
(2)李嘉诚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后半部分反复写陈嘉庚,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致富以后投资于公益事业,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回报社会的善举;也有人认为这是传统美德的体现。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或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B
(2)①具有苦干实干的精神(或有顽强的毅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无趣城
[印度]齐特拉
许多年前,在印度的单调湖湖畔,有一座名叫无趣的城市。城市里的居民从来不笑,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知道怎样笑。
所有孩子永远都在学习。整个白天,他们在学校里学习;晚上回到家,他们忙着做家庭作业、为课堂测验做准备。没有人玩游戏,城市里连一个游乐场都没有。
这个城市很奇怪。孩子们紧绷着脸孔,彼此遇见时也不高兴,还尽量避免接触对方的眼睛。他们装出一副没为考试好好复习的样子,甚至对下次考试的重点章节相互之间说谎。孩子们希望得到的只是分数、分数,更高的分数。
多么无趣的城市啊!没有人知道怎样微笑,更不必说咯咯笑、呵呵笑和开玩笑了。无趣城的生活十分单调、无趣。
有一天,无趣城来了一位访客——爱泰的奶奶。奶奶是第一次来这座城市。她的头发银丝一样洁白,脸上绽放着花朵般灿烂的笑容,甚至眼睛都满含笑意。无趣城的人觉得她很古怪。
在第一天结束的时候,奶奶发现无趣城的人(包括她自己的家人)有严重的问题。当她微笑点头时,人们惊慌地走开;当她笑吟吟地把最美味的胡萝卜布丁端给爱泰时,爱泰却说:“这次测验,历史老师扣了我三分。上帝知道,这些年来她总共扣了我多少分!现在,她那个分数财宝箱一定装得满满当当的了!我想知道,她要拿这些分数做什么?有朝一日,我要把她的箱子偷来,到那时,我将变成一个非常富有的女孩。”令人馋涎欲滴的胡萝卜布丁,她碰都没碰一下。
奶奶很震惊。怎么会有人总是没完没了地谈论分数呢?一天又一天,她听到的全是这样的无聊话。不只爱泰,其他的男孩、女孩,以及他们的父母,全都如此!
父母们更糟糕!他们总是督促孩子考更高的分数并超过其他人。就如去寺庙祈福一样,考试前,无聊城的父母去一家叫分数超市的商店,给孩子购买一种特制钢笔。这种笔可以把试题答案隐秘地书写在腿、脚踝、手臂上,只有使用者能看到字迹。这被称之为“考试准备”。
父母们不知道,超市老板也偷偷出售红外探测器——一种能够捕获在皮肤上书写答案之人的仪器。孩子们最终都会被老师抓到,父母们只好再返回分数超市购买更先进的特制钢笔。
了解到这一切后,奶奶震惊极了。“我必需做些事情,以使无趣城的居民学会快乐!”她想,是时候使用秘密武器了。
第二天早晨,当爱泰准备上学时,奶奶耍了一个聪明的小花招。
“爱泰,你下巴上有东西,让我给你擦掉。”
当爱泰乖乖地走过来时,奶奶在她的脖子上轻轻胳肢了一下。“咿咿!”爱泰尖叫道,嘴里发出一声笑声。
“我刚才做了什么?”爱泰惊奇地问奶奶。“这个。”奶奶说,又胳肢了她一下。爱泰笑得更厉害了。
窗外,狗对着印楝树上两只乌鸦汪汪直叫,爱泰被逗笑了。奶奶把她带进花园,草地上的小花随风摇曳,树叶上的露珠折射着晨光……“这么多美丽的事物,以前我怎么没注意呢!”爱泰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
离开家之前,奶奶告诉爱泰一个计划,“你只要胳肢一个女孩,然后请她把胳肢传下去。”
到了下午,学校里的所有孩子都笑得很开心。每一次说分数这个词时,他们就嘻嘻笑起来!每一次谈到特制钢笔时,他们哄堂大笑。当有人提及老师的分数财宝箱时,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反问道:怎么会有人储藏分数呢?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永远算不对得数的孩子,那天没出任何错儿。当被问2加2等于几时,他们跑进花园,抚摸着两朵玫瑰和两朵金兰说,总共四朵花!他们欢快地边笑边答题。
老师也开始笑了,这发生在一位老师打算惩罚一名学生时。他认为那学生作弊了,因此拿着红外探测器检查他的腿。学生却说,“老师,您的裤子上有灰尘,请让我给您抖掉。”说着他弯下腰,胳肢了一下老师的膝盖窝,老师忍不住笑起来,笑得探测器都掉到了地上。
胳肢计划继续进行。到了晚上,父母们开始微笑、大笑。第二天早晨,无聊城电台正播放一则新闻,说有一种奇怪声音已经入侵城市——还没等播完,播音员笑起来!胳肢一定传到他了。
从此后,孩子们一起玩耍、欢笑、学习,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无趣城变成了一座充满乐趣的城市。这一切都在奶奶的意料之中,因为她了解笑声这种武器的威力——人们一旦在一起笑过,就能感觉到彼此的温暖,就不会再觉得无趣。
小题1:爱泰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无趣城居民的单调、无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3:“这么多美丽的事物,以前我怎么没注意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小题4:小说的结尾说:“人们一旦在一起笑过,就能感觉到彼此的温暖,就不会再觉得无趣。”笑得力量是强大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她是一个笑容灿烂、心中充满快乐并会设法把快乐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需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爱泰奶奶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考生需要通读全文,理清情节结构,然后找到关于“无趣”的几点表现,用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 托尔斯泰的忧郁 ?⑴关于这个老人1910年冬天的离家出走,我读了好几年,始终感到无话可说。他的姿态太迷人,他的思想太复杂……
⑵1910年11月10日,列夫·托尔斯泰决定离去。“因为若不这样,最终归于死亡的生命就毫无意义。”凌晨5点不到,他就吩咐车夫套马,带上日记、铅笔和羽毛笔,匆匆逃离了波良纳庄园。从这一天开始,19世纪的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
⑶他早就想离家出走了。他在日记中写道:“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他对自己的庄园主生活感到羞耻:“这一切如何了结?”早在1880年初,他就希望能把自己的全部财产分给穷人,并身体力行,开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实行平民化,布衣素食,体力劳动。他在《忏悔录》中说:“有个时期我曾经以自己的才智、门第自傲,现在我知道了,如果说我身上有什么好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敏感而又能够爱的善良的心。”“我们这种富豪的、博学的人们的生活不仅使我反感,而且失去了任何意义。”他决定放弃自己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家产和版税,统统分给穷人,以求得良心上的安稳。
⑷“这一切如何了结?”他认为“一切时代的优秀分子”都应该好好考虑这个问题。人的生而不平等、人类尊严感的消失、人性的罪、政治的恶……“这一切如何了结?”他强调“道德的自我完成”。他在1908年的日记中写道:“是啊,需要进行自我修养——我在八十高龄的今天所做的,正是我十四五岁时怀着特有的热情所做过的同一件事:自我完善。”这种“自我完善”以克服自我为中心并劝人为善,“要想使人们的状况好起来,必须使人们自己好起来……而为了使人们好起来,必须使他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生活。”他成了一个悲天悯人的人物,他成了“世界的良心”。在一般人看来,这良心显得有些“不正常”,甚至有些“肥大”——看到冬天里的乞妇,那乞妇又冷又饿,“而我穿着暖和的短羊皮袄,一回到家就大吃鸡蛋!”他感到痛楚、羞愧。他对此无法忍受,内心深受煎熬。但人们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里照样过他们的日子,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世界很正常。发疯了的只能是托尔斯泰,他说:“我知道,我是疯子。”“我在这疯人院里难过极了。”
⑸所以高尔基说,托尔斯泰是“19世纪的伟大人物中间最复杂的一个”。他复杂吗?从人格的自我完善来看,他是单纯的,甚至有些天真。只是他的追求很苦,他的自责很深,因为这是一道“窄门”。梅列日柯夫说,“他是社会的良心”。人生是痛苦的,只有不死的精神和绝对的自由意志,才是值得追求的至善和人生境界。尊重每一个人的本身,永远不要将他人视为手段,要永远视其为目的。这是托尔斯泰终生追求的信念。摇笔弄舌是简单的,振臂高呼也不难做到,难的是要对自己采取行动,特别是放弃自己既得的利益,放弃已经坐稳了的位子,将自己引向那道“窄门”,这才是真正的难。这种修炼过程就像加缪所提倡的,“明知世界冰冷,也要尽力地燃烧,为了美和爱去忍受苦难”。
⑹最终,托尔斯泰选择了“飞越疯人院”,离家出走。他在出走那天夜里写道:“我的做法与我这种年纪的老人通常的做法一样,即抛弃俗世生活,以便独处,在一处僻静的地方度过一生最后的时日……”他要像一头自由的野兽那样,为自己寻找一处干净的死亡之地。
⑺1910年11月20日,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被称作“俄罗斯19世纪的良心”的老人,死在他的出走途中。死前他说:“其实……我爱很多……他们怎么……”这是他最后的话。我们可以试着将其补充完整。(取材于朵渔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19世纪的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暗指托尔斯泰的选择是对他的时代、阶级的背叛,他也因此遭到当时人们的唾弃。
B.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庄园主生活感到羞耻,他放弃了自己的财产,分给穷人,以此来求得良心的安稳和道德的自我完成。
C.托尔斯泰称自己是疯子,称生活的环境为“疯人院”,表明他追求自我完善和劝人向善的道德理想是艰难而痛苦的。
D.“窄门”是比喻的说法,托尔斯泰把自己引向了难以通过的死地,隐含着作者对托尔斯泰自身思想行为局限的批判否定。
E.文章的题目是“托尔斯泰的忧郁”,“忧郁”不仅概括了托尔斯泰晚年内心痛苦矛盾的特点,也在艺术结构上涵盖了全文。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文章第⑴段中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思想太复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说托尔斯泰是“世界的良心”“社会的良心”“俄罗斯19世纪的良心”,请解释“良心”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⑷段画线的语句“但人们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里照样过他们的日子,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的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尾提到托尔斯泰死前最后的话:“其实……我爱很多……他们怎么……”作者说:“我们可以试着将其补充完整。”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试着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并谈谈你这样补充的理由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D
2.①说托尔斯泰的“思想太复杂”是因为他的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