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九)
2017-02-07 18:01: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爱人者,人恒爱之
——从口碑看杨善洲

姜洁 宣宇才 徐元锋   在保山,在云南,提起杨善洲的名字,人们会说:“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很亲切,很和蔼,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会喜欢他!”爱人者,人恒爱之。人们给予杨善洲这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他这一辈子一直坚持行善,把爱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爱家人,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   很多人认为,杨善洲为了大家舍了小家,对家人有点“冷血”。
  太多的例子似乎可以证明这一观点:他从不让家人搭顺风车,不给任何亲戚开后门托关系……
  这样一个“不念亲情”的人,一定寒透了家人的心吧?
  “你错了,他爱家人,只不过是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小女婿杨江勇否认了记者的猜测,“我们都一直能感受到他对家人浓浓的爱。”
   提起丈夫,83岁的张玉珍老人眼里噙满泪花。在别人眼里,杨善洲常年在外工作,夫妻俩聚少离多,按说老人应该对丈夫充满了抱怨。可张玉珍却只记着丈夫的好:两次住院丈夫都一直守在身边,每天早早地买好早点端到床前,一直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
  杨善洲是出了名的孝子。“奶奶在世的时候经常念叨,说保山的万金油比老象的好用,其实是想让他多回来看看她。爹爹信以为真,每次托人带东西给奶奶,都一定不忘放一盒保山的万金油。”杨善洲的大女儿杨惠菊说。
  尽管杨善洲的儿女子孙没沾到他的“光”,却没有一丝抱怨。大女儿杨惠菊已经60岁了,在老家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她从药箱里掏出一大摞胃药,哽咽着说:“这是爹爹去年住院,我去看他时拿给我的。他说,知道我胃不好,就给我买了,本想托人带给我。那时他已经病得下不了床了,却还想着我……” 他爱同事,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在杨善洲住院的最后几十天里,一直陪伴着他的除了家人,还有两位特殊的“亲人”:一位是大亮山林场原场长自学洪,一位是他以前的秘书苏加祥。
  “如果不是老书记,我一定不可能坚持在大亮山干这么多年。”自学洪坦诚地说,“十多年的交往,他拿我当家人一样,我觉得有义务陪他走到最后,这也是全体林场人的共同心愿。”
  朱家兴,曾是大亮山林场的职工。1997年7月,他突然昏迷不醒,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家人六神无主地痛哭着。杨善洲闻讯找到主治医生:“只要对病人有用,要什么药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两个多月后,朱家兴的命捡回来了。2.6万余元的医药费,全部是杨善洲一人掏的腰包。
  受到过杨善洲关心的同事太多了:他自己住油毛毡房,把砖瓦房让给新来的技术员;他把工资偷偷拿出来安排炊事员为大家改善伙食;他不肯为自己的家人农转非,却主动为家在农村的科技干部家属转了城镇户口……
  “我的对象也是老书记给我落实的。”苏加祥忘不了,1986年 5月29日晚上,市委正在开常委会,杨善洲却说:“现在休会15 分钟,大家去后院参加一下小苏的婚礼。”原来,苏加祥参加工作四五年了,一直找不着对象。作为直接领导,杨善洲托人给苏加祥介绍了一位姑娘,帮他解决了终身大事。 他爱百姓,永远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   杨惠菊很少看到父亲流泪,除了奶奶过世,她印象中父亲还流过一次泪。那是2007年的除夕夜,坐在堂屋椅子上的杨善洲默默地抹着眼泪。大女儿杨惠菊赶忙凑上前去,问父亲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老人轻轻摇了摇头:“这大过年的,那老两口也没人照顾。我要是死了,他们可该怎么办啊!”
  2005年冬天,两位老人到大亮山林场找活干。60多岁的人还来找活干,杨善洲感到很奇怪,就仔细询问老人家里的情况。得知两位老人家因为子女不孝生活无着后,杨善洲一边想办法做他们子女的工作,一边开始接济两位老人。每年除夕,他都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来过年,逢年过节还要托人给老人送去礼品。
  2007年,保山市一位市民段某的一只眼睛被人无故打瞎,多方求助,却迟迟得不到合理的赔偿,最终找到了杨善洲。“把人眼睛打瞎了还能不管?”气愤不已的杨善洲出面主持公道正义,帮受害人讨回了7万元的医药费和伤害赔偿。杨善洲过世后,段某在他的灵堂整整守候了一夜。
  “老书记住院的时候,我们都管他叫"爷爷"。他就像爷爷一样慈祥,凡事都先为我们着想。”保山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李毓奕说,“他本来可以住高干病房,可他不想麻烦人,就直接住进了普通病房。住院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了,可他从来不大声呻吟,实在疼得受不了,就叫我们给他打一针止疼针,还会抱歉地说麻烦了。半夜家属给他熬粥,他每次都先分给我们护士吃一点。”
  没有人知道,84栽春秋中,杨善洲帮助过多少普通的老百姓。我们只是听医护人员说,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每天总有老百姓挤满了病房,只为了问候一声,看他一眼;我们只是听当地百姓说,在他去世的那天,人们的哭声撼动了保山城。(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部分有什么作用?试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三个小标题有怎样的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通过别人的叙述,侧面来写杨善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善洲的事迹深刻诠释了爱的真谛,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亭亭,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前,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花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现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患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飞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在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阴,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姹紫,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随和着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
  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之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1.(1)“不毛之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文末的“福气”是指____________。
2.第二段引用姜白石的词句,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阳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D.作者用华美的辞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阳,流露出怡悦之情。
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四书”进课堂能拯救道德危机吗?
近段时间,又有学者提议要把“四书”纳入中学课堂。观者议论纷纭,无非说“四书”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 、“文化认同”的基础,因为我们放弃了以“四书”为表征的儒教文化的伦理资源,所以面临着道德“脱序的危险”。因此,应该把“四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取得全社会普遍的族群认同与伦理共识。“不读‘四书’,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此论之谬,不待多言。如果此论成立的话,那么包括西方历史上众多最伟大人物在内的人类,绝大多数都“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为他们都没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
说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实质是说当前中国社会普遍蔑视某些任何公民本来就应当受到其约束的基本原则,而奉行目的至上、不择手段的道德观念。换句话说,就是整个社会缺乏某些不可动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一个社会要形成某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不外乎以下三种途径:一是统一于某一宗教,比如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道德系统和伊斯兰教道德系统;二是统一于某种意识形态,比如传统中国社会的儒家道德系统;三是统一于宪政民主精神,比如英美等建立了稳定的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对宪政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第一种途径主要诉诸人类共有的宗教感,因而比较深刻持久;第二种途径主要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第三种途径则借由公共理性,因而能稳定持久。
由于中国从来就不存在某种类似于欧洲基督教那样系统稳定、深入人心的宗教,而且在社会不断趋向平等化、、民主化的时代,建立新宗教的一切企图,不但要被人视为邪恶的,而且要被人视为是荒谬的和不合理的,因而第一条途径是不可能在中国走通。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德因其内在的专制主义缺陷,在其实现自身必要的现代性转化之前,既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它来支撑起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大厦。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多元主义特征,决定了前两种途径在合法性上存在着极大的疑问。因此,不断推进民主进程,逐步建立稳定的民主制度框架,以民主精神感化国人灵魂,促进现代文明的那些基本原则牢牢扎根于国人的心灵深处,就成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关键所在。包括提倡儒家在内的任何药方,即使不是无用的或有害的,也至多只能算是治标之术。?(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人们普遍不读“四书”,因而对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等道德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
B.包括西方历史上众多最伟大人物在内,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但是他们同样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C.通过宗教的形式形成某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在中国社会行不通,是因为中国没有系统稳定、深入人心的宗教;同时也不符合社会不断趋向平等化、、民主化的时代趋势。
D.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道德系统和伊斯兰教道德系统合二为一,使得欧洲社会建立了稳定系统,不可动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因此深刻而持久。
E. 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关键,是不断推进民主进程,逐步建立稳定的民主制度框架,以民主精神感化国人灵魂,让现代文明的基本原则扎根于国人的心灵深处。
小题2:第二段作者以“包括西方历史上众多最伟大人物在内的人类,绝大多数没读过四书”为例,要说明什么道理?(2分)
小题3:提倡读“四书”,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即使不是无用的或有害的,也至多只能算是治标之术” 结合全文,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4、阅读题  名著阅读(15分)
小题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小题2:曹操误杀了????后,仰天大叹:“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
小题3: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许给董卓的义子????,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
小题4:关羽温酒斩?????。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但绝不背叛刘备。后来,他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带走一匹宝马,它的名字叫????。他“千里走单骑”,“过?????”,终于找到刘备。
小题5:“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
小题6:宛城之战中,曹操获悉后痛失他比失去了长子和侄儿还要悲痛的人是????
小题7:曹操征张绣途中,马受惊踏毁麦田。曹操假意叫来行军主簿,要求议罪。主簿犯难,谋士郭嘉便引《春秋》中“法不加于尊”的说法为其开脱, 曹操顺水推舟,????以示众人。
小题8:被曹性偷袭,射中左眼,却连眼珠拔出,大呼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的是???
小题9:“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说的是曹操和刘备?????????的故事。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食品味道大不如前
现在的西红柿、土豆,生菜、梨、柑橘等等,似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们从美学上讲都变得更好看了,但是它们都失去了其原本的特点,即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现在西红柿的味道指数(即酸甜度)是2.77,而过去是3.24,损失了近15%;维生素C的含量也下降了,比30年前降低了17毫克,而糖的含量也有所降低,从原来的5.29%降到了4.95%。相反,西红柿的硬度比过去大了,从过去的6.86上升到12.10。
 ?当蔬菜和水果的产量提高时,其特点即可感结构(气味和味道)就会受到影响。现在盛行这种疯狂生产(即产量第一,质量第二的生产方式)。我们吃的98%的产品几乎都来自疯狂生产。这种种植方式会降低产品的味道。?
疯狂生产的一种表现是温室种植,这种种植方法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让它们提前或推迟成熟,食品的味道总是不那么完美。
为了让生菜在运输的路上不至于腐烂,生产者都选用了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另外一种技巧是在成熟期15天之前就采收。这样就可以延长存放期,但是味道会有所损失。绿色生菜或用传统方式种植的生菜比现在我们吃到的生菜口感要好上30%,也就是说其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含量都高。蔬菜味道的好坏与种植地的远近有很大关系,本地种植的生菜味道就比来外地的生菜要好吃许多。
如果通过化肥或利用一种高产品种强行让一棵植物比正常情况多生产果实,那么它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所有养分就会分散到所有的果实之中,因此每个果实中所含的养分水平就会降低。以柑橘为例,疯狂种植会使柑橘的维生素含量降低10%。钙和碘的含量将会减少一半,而铁和铜的含量甚至会减少75%。
几年前,一棵梨树只可生产70公斤梨。而今天由于使用了高产的转基因种子和各种化肥,一棵梨树可以生产190公斤梨。混合化肥的使用使得梨树生长加快,不仅能够多产水果而且也能增大水果的体积。这种大梨虽然比正常的水分含量大,但是不比小个的梨口感好,因为小个的梨中的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和糖分含量更高。那些生长速度快的蔬菜和那些高产果树结出的果实,由于达不到生产的日期和缺少各种矿物成分,其原有味道都会降低。 ???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无核蜜桔品种上市。但是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专家化验表明,在这种果品中,锌的含量已经减少50%,而这种矿物质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极其重要的。不仅如此,它们的口感也不如以前了,这是因为甜的水果不可能在离开果树之后成熟。由于考虑运输问题,水果在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就被采摘下来。所以摆到餐桌上的水果不会有同样的甜度。
除了上述产品,还有许多食品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小题1:、下列对“食品味道大不如前”所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味道指数降低了,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B.食品可感结构受影响了,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C.食品硬度增加、外形好看了,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D.食品蛋白质、维生素、糖、纤维素和矿物质含量都降低了,食品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小题2:、下列对“疯狂生产”影响食品味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室种植,通过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变植物成熟基因,控制成熟时间,从而影响食品味道。
B.选用了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提高水果硬度,延长存放时间,从而影响食品味道。
C.在水果成熟期到来之前就采收,不能让蔬菜和水果自然成熟,从而影响食品味道。
D.利用化肥和选用高产的转基因种子,强行提高植物的产量,从而影响食品味道。
小题3:、下列对“疯狂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的相关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疯狂生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食品所以味道大不如前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B.人们在“疯狂生产”中,通过改变食物的可感结构来达到提高蔬菜和水果的产量的目的,从而走上一条危险的发展道路。
C.长期食用以“疯狂生产”的方式生产出的食品,人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严重伤害。
D.废除“疯狂生产”的方式,选择“绿色”(传统的)生产方式,将是保持食品原有味道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