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苏州),号石湖居士。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今江西波阳),浪迹江湖,一生不仕。淳熙十四年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诗约作于此。?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小题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歌描绘了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宜先用一句话概括画面内容,然后再用诗句内容作具体说明。本题在找出所写景物后,可根据注释的地点(苏州)画面是江南水乡,再根据“浮萍”“人不到”等语归纳出清幽恬静等词语。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时既可持赞同态度,也可持否定态度,但都必须自圆其说,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题目的注释对作者和范成大都有相关介绍,可作为分析的重要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小题1:这二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4分)
小题2: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杜牧的诗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王安石的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小题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统一答案。考生可以同意其中的任何一种观点,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定要把自己的理由讲清楚。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四、看技法。五、看意象。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
谒金门?????????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①劳苦?谁在玉楼②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②“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李好古是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这样的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冷静的思考。这首词的下阕词人运用了 ?????????????手法,传达了深刻的认识,即老百姓漂泊无依,生活困苦的根源在于????????????????????????????????????。
参考答案:对比?对统治者奢侈享乐,不思抗敌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谁在玉关①劳苦?谁在玉楼②歌舞?”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时一方面是戌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一方面是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云物:云雾。
(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归雁、篱菊、渚莲。评分建议:
(2)①从视觉和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5分)
答:?????????????????????????????????????????????????????????????????????????????????
????????????????????????????????????????????????????????????????????????????????
小题2: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以及难以归乡的苦痛之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北宋灭亡之际一位被金人虏去的弱女子写的词,描述被虏北行之经历,抒发国破家亡之巨痛。作者之父本是阳武(河南原阳)县令,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妻、子一同遇难。“其女为贼虏去,题字于雄州驿中,叙其本末”(韦居安《梅磵诗话》)。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写作此词时揪心泣血的情景。“辘辘车声如水去”是写作者被虏北上、乘敌囚车、不知所往的惨痛情景。“如水去”,既写出被虏妇女之众多,又表达了将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动,含意深长,道尽了国势危亡、一蹶不振,身为俘虏、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小题2:试题分析:可先回想抒情方式有哪几种,然后再来看词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各写些什么内容来判定。上片写开始被押北行途中的情景;下片写继续北行直至雄州的情景。上片侧重写所见,以写景为主;下片侧重写所思,以抒情为主。可见半部分是借景抒情,下半部分是直抒胸臆。“月照孤村三两家”这是写景,问抒情方式,显见是借景抒情,这一句描绘出三两户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万结愁肠无昼夜”则是直接写出了词人的情感,因而是直抒胸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