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7 18:30: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再一次给世人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B.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处理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词序颠倒,改为“如何将秦俑艳丽的彩绘”。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灼热(zhuó) 颓圮(pǐ)   饿殍(piǎo) 扪参历井(shēn)
B.猿猱 (náo)  档次(dǎnɡ)崔嵬(wéi)  忍俊不禁(jīn)
C.孝悌(tì)    阴霾(mái)  幽咽(yàn)  窸窸窣窣(sū)
D.凝噎 (yē)   攫取(jué)   口讷(lè)毛骨悚然(sǒn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档(dànɡ)C.咽(yè)  D.讷(n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A.迤逦祈祷陶冶怏怏不乐
B.酒撰怂恿栗米钟鸣鼎食
C.穹宇泅水糍粑物华天宝
D.尘芥沽酒惆怅天理昭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撰--馔,栗--粟
点评:本题所选字全都是音近字,易混淆字,很有代表性。另外课内出现的成语是一亮点,提醒学生和老师,所有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都是考查对象。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色/枉过正 茶/休相关 伤/悲欲绝
B、燥/恶不悛 教/相以沫 怅/风流
C、宝/ 卧虎掇/级而上 丈体裁衣
D、止/ 忍俊不 字/见不鲜 音/动不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_________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______________,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_____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③⑤①②④
C.④⑤③②①
D.④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
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③句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考点..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