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对下列多义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假如?)
参考答案: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吴祯,江国襄烈公良弟也。初名国宝,赐名祯。与良俱从太祖克滁、和,渡江克采石,从定集庆。下镇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皆有功。又从常遇春自铜陵取池州,以舟师毁其北门,入城。敌舰百余至,复大败之,遂克池州。积功,由帐前都先锋累迁为天兴翼副元帅。以千人助良守江阴,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硃定。授英武卫亲军指挥使。又大破吴兵于浮子门。从大将军徐达帅马步舟师取湖州,勒奇兵出旧馆,大捷。湖州平,遂戍之。从围平江,破葑、胥二门,进佥大都督府事,抚平江。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国珍亡入海。追及之盘屿,合战,自申至戌,败之,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国珍降。复自海道进取福州,围其西、南、水部三门,一鼓克之。
洪武元年,进兵破延平,擒陈友定。闽海悉平。还次昌国。会海寇劫兰秀山,剿平之。兼率府副使。寻为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二年,大将军平陕西还,祯与副将军冯胜驻庆阳。三年讨平沂州答山贼。命为靖海将军,练军海上。其冬,封靖海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与秦、晋二王傅金朝兴、汪兴祖并专傅王,解都督府事。仇成戍辽阳,命祯总舟师数万,由登州饷之。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寻召还。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至琉球大洋,获其兵船,献俘京师。自是常往来海道,总理军务数年,海上无寇。
十一年,奉诏出定辽,得疾,舆还京师。明年卒。追封海国公,谥襄毅,与良俱肖像功臣庙。子忠嗣侯。二十三年追论祯胡惟庸党,爵除。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勒奇兵出旧馆勒:率领、带领
B.以千人助良守江阴以:用、凭借
C.还次昌国次:驻扎
D.坐事谪定辽卫指挥使坐:因为、由于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祯杰出作战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敌舰百余至,复大败之,遂克池州???②海道险远,经理有方,兵食无乏
③数败吴兵,破士诚水寨,擒其骁将硃定 ④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
⑤追及之盘屿,合战,自申至戌,败之,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国珍降
⑥自是常往来海道,总理军务数年,海上无寇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祯军事才能杰出,起初跟随太祖、常遇春立下战功,后来能独当一面,仍然战功卓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所以功臣庙里画有他的肖像。
B.吴祯不只指挥作战能力突出,管理工作也十分出色,如负责帮仇成运送粮饷,虽然海上道路危险遥远,但军队的粮饷从不缺乏。
C.吴祯不仅在明朝建立后,在打击倭寇的战场上也同样表现突出,追击倭寇至琉球大洋,缴获倭寇兵船,到京师献俘,后来管理军务数年,海上没有倭寇再出现。
D.吴祯由于战功卓著,明太祖待他也很好,不仅封侯,还赐予铁券,但他晚节不保,竟然和胡惟庸结党谋反,被削除爵位也是理所当然。
小题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副征南将军汤和讨方国珍,乘潮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不意直抵军厩。
(2)七年,海上有警,复充总兵官,同都督佥事于显总江阴四卫舟师出捕倭。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大意可知,“以”应为“率领、带领”。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直接表现吴祯杰出作战才能。②是管理才能;⑥是间接表现,而且是指他的作战能力产生的影响。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竟然和胡惟庸结党谋反”分析不正确,原文没有说与胡惟庸谋反,只说是结党。所以选D。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寻”“副”“乘”“通” “警”“充”,第二个“总”,“舟师”。
参考译文:
吴祯,是江国襄烈公吴良的弟弟。起初名国宝,后来太祖赐名祯。吴祯曾与他的哥哥吴良跟随太祖(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州,渡过长江攻克採石,跟从(太祖)平定集庆。在攻下鎮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的战役中都立下战功。又跟从常遇春从铜陵进军攻下池州,率领水军毁坏它的(池州)北门,进入城中。敌人的一百多艘舰船来了,又彻底打败了他们,于是攻克池州。累积功劳,从帐前都先锋多次升迁做了天兴翼副元帅。率领一千人帮助吴良驻守江阴,多次击败吴国的军队,攻破张士诚的水寨,活捉他的猛将硃定,被授予英武卫亲军指挥使的官职。又在浮子门彻底打败吴国的军队。后来跟从大将军徐达率领骑兵、步兵、水军进攻湖州,率领奇兵从旧馆出击,取得大胜。湖州平定,于是戍守湖州。又跟从围困平江,攻破葑、胥两座城门,进职位为佥大都督府事,巡抚平江。不久做征南将军汤和的助手(副帅)征讨方國珍,趁着涨潮进入曹娥江,毁坏水坝打通道路,出其不意直抵敌军马棚。方国珍逃亡到海上。吴祯追赶到盘屿,与方国珍展开会战,从申时战至戌时,打败了他,获得(缴获)了他的全部战船、士卒、军用物资,方国珍于是投降。又从海道进军攻打福州,围困福州城的西、南、水部三座城门,一鼓作气攻占福州。
洪武元年,吴祯进兵攻破延平,擒获陈友定,自此福建沿海一带全部平定。回来驻扎在昌国。适逢海上的贼寇到兰秀山抢劫,吴祯剿灭平定了他们。兼任率府副使。不久,担任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洪武二年,大将军平定陕西回来,吴祯和副将军冯胜驻守庆阳。洪武三年吴祯讨平沂州答山贼寇,被任命为靖海将军,到海上训练军队。当年冬天被封为靖海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皇上赐予世券(丹书铁券)。吴祯和秦、晋二王辅佐金朝兴、汪兴祖并专门辅佐二王。解除都督府事。仇成戍守辽阳,命令吴祯负责统率数万水军,由山东登州为自己提供粮饷。海上道路危险遥远,吴祯的管理工作十分出色,所以军队的粮饷从不缺乏。完善城池、训练士卒,收复了全部没有归附的辽东土地,招降了平章的高家奴等人。后来由于(因为)事情被牵连,贬为定辽卫指挥使,不久又被召还。洪武七年(1376年),海上有倭寇警报,于是吴祯再次担任总兵官,和都督佥事于显率领江阴四卫的水军出海追捕倭寇;一直追至琉球大洋,缴获倭寇兵船,到京师献俘。从此常常往来于海上,管理军务数年,海上完全没有倭寇。
洪武十一年,吴祯奉诏出征平定辽东,路上生病,只好用车运回南京。第二年去世,追封为海国公,谥号襄毅。与吴良的肖像一同列于功臣庙。他的儿子吴忠继承靖海侯。洪武二十三年,吴祯被指认为胡惟庸同党,爵位被削除。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竹轩先生传????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①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②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未尝逸于法律③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①厥,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 ②孥(nú),儿女。 ③法律,指诗词格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造竹所者造:建造
B.德业夙成 夙:早,很早
C. 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方:相比
D. 累世通家累:连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①躬授徒以养母②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C.①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②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D.①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竹轩先生品行高尚的一组是(?)
①视纷华势利,泊如也??②于书无所不读?③解衣推食,惟恐弗及????????
④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⑤多愧悔 ,更为敦睦之行 ⑥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轩先生刚成年就被浙东浙西的世家望族聘请为教育子弟的老师,凡是经他指导传授的学生,德行与学业大多能达到较高的程度。
B.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C.竹轩先生对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非常同情关爱,总是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D.竹轩先生相貌奇伟,细目美须。与人交往,和蔼可亲,而对门人弟子,则树立典范,极其严格,严肃得让人不可冒犯。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3分)
(2)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3分)
(3)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未尝逸于法律之外。(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造:拜访。此处为动词。依据词性,作名词。例如: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造:成就,功绩。解释是次要依据语境、词性。
小题2:
试题分析:B都是目的连词,来。A①介词,因为,因此②介词,依,随着。C①介词,在 ②介词,被D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主谓间助词。
小题3:
试题分析:A.②是表现他读书多,⑤是间接表现,⑥是作者的行为,与竹轩先生无关。
小题4:
试题分析:C.原文的意思是“先生的母亲对娘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非常同情关爱。竹轩先生总是顺着母亲的心意,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惟恐照顾不周。而对于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却来不及顾及”。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要求句子要通顺,关键词语翻译要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轩、环植、日、啸咏、逮、以为、为、援笔立就、若、介意、法律。
附【参考译文】
王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于世(世人多仅称呼他的“字”,而不熟悉他的“名”)。先生天性爱竹,所居房屋周围种满了竹,他每天在竹林中歌咏。先生对繁华富丽、权势财利,淡泊得很。有客人拜访他竹中居所,他就指着竹林告诉客人说:“这就是我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怎么能一天离开它呢?”学者因此称他为“竹轩先生”。
竹轩先生早年秉承先父槐里先生教诲,德行与学业很早就有所成。刚刚成年,就被浙东浙西的世家望族聘请为教育子弟的老师。凡是正式登门拜师受业的学生,经他指导传授,德行与学业大多能达到较高的程度。他父亲槐里先生去世得早,家中空无所有,极其贫困,所遗留下来的只有几箱经史典籍。竹轩先生每次打开书箱,就禁不住流泪说道:“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作为后人如果不再加以增进,(家学)就将没落了。”于是毕生朗诵思考,博览群书,而尤其喜欢读《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平时喜爱弹琴,每到风清月朗之夜,就焚香弹琴数曲。弹完琴后,又即兴创作诗词,并让子弟一起和诗。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潜、林逋相比,没有比不上的。
竹轩先生家里很贫穷,就亲自授徒(赚取酬金)来奉养母亲。母亲性格一向严肃稳重,而对娘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非常同情关爱。竹轩先生每次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惟恐照顾不周。而对于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却来不及顾及。弟弟王粲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成为孤儿,母亲十分地疼爱他。竹轩先生在弟弟小的时候就在家塾里教他学习,在弟弟长大后又带他到各地游历,财物的有无,心情的忧乐,没有什么不与弟弟同甘共苦的。等到先生的儿子王华在翰林院做官时,(王华)向朝廷请求,分出俸禄来作为父亲竹轩先生的奉养。竹轩先生又把其中一半分出来赡养弟弟。乡里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的高尚品德后,大多惭愧懊悔,变得亲善和睦了。
竹轩先生相貌奇伟,细目美须。与人交往,平和快乐,和蔼可亲。而对门人弟子,则树立典范,极其严格,严肃得(让人)不可冒犯。他撰写文章喜爱简练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他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竹轩先生与先父菊庄翁一同缔盟“吟社”,两人意气相投,是莫逆之交。我魏瀚自从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陪竹轩老先生散步。而且我与竹轩先生的二儿子龙山学士相识相知。龙山学士的儿子王守仁,又与我的儿子在乡里一同被举荐到朝廷。两家是世代交好,能深入了解竹轩先生的,一定没有像我这样的了。因而在这里节录竹轩先生一些大的品行方面的事情,以预备史官挑选采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小题。(6分)
甲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乙
《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小题1:①请从上述文字中写出一个成语。(1分)
②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简要分析。(2分)
小题2:上述故事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孝道观”?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犯上作乱
(2)为长辈效劳,做些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文段翻译,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
小题1:不符合子的“孝道观”,理由有三:一则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二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三则会陷老母于不仁。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主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虞,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敛,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智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风而循其故俗,为智巧权利者进,笃厚忠信者退;法严政峻,谄谀者众,日闻其美,意广心铁。欲肆威海外,乃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辟地进境,戍于北河,蜚刍挽粟以随其后。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越人遁逃。旷日持久,粮食绝乏,越人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甲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陈胜、吴广举陈,武臣、张耳举赵,项梁举吴,田儋举齐,……穷山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皆非公侯之后,非长官之吏也。无尺寸之势,起间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壤长地进,至于霸王,时教使然也。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绝祀者,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下列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B.青,取之于蓝
C.化于海内
D.寡人之于国也
2.翻译下列句子。
薄赋敛,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智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不行是风而循其故俗”中,“是风”指什么?“故俗”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语段中,作者总结秦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少征赋税,少搜刮百姓,重视仁义,轻视权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