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课文,回答第1—4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西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最主要的词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后两段话,作者的情绪截然不同,请找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词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西山这一自然景象的游览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生活,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小题1:对下列句子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率:总共
B.辄一扣之扣:求教
C.虽细事不苟也苟:随便
D.吾自欲致其敬耳致:表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组是(???)(3分)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但他却不过于在乎钱财。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5分)?????????????????????????????????????????????????????????????????????
(2)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
狐援说齐湣王曰:“殷之鼎陈于周之廷,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①,在人之游。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王必勉之。其无使齐王之大吕陈之廷,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无使齐音②,充人之游。”齐王不受。狐援出而哭国三日,其辞曰:“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③东走而不知所处。”齐王问吏曰:“哭国之法若何?”吏曰:“斮。”王曰:“行法。”吏陈斧质于东闾,不欲杀之,而欲去之。狐援闻而蹶往过之。吏曰:“哭国之法新。先生之老欤昏欤?”狐援曰:“曷为昏哉?”于是乃言曰:“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④,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乎二子者乎!”狐援非乐斮也,国已乱矣,上已悖矣,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嫌于危。此触子⑤之所以去之也,达子之所以死之也。
赵简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犀蔽屏橹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艴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亲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之。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注释】①干戚之音:代指殷朝的宫廷音乐。②齐音:指齐国的宫廷音乐。⑥③洋洋然:犹茫茫然。④鲋(fù):小鱼。鲵,大鱼。这句话是隐语又是预言。⑤触子:与下句的“达子”都是齐湣王之臣。犀蔽屏橹:当作“犀蔽犀橹”。犀蔽,即用犀牛皮做的屏障。犀橹:即用犀牛皮蒙的大盾。艴(fú)然作色:因盛怒而面变色。底:通“砥”,磨砺。乘:登,指登上敌城。战斗之上:犹战斗之间或战斗之时。
小题1:下面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言直则枉者见矣枉,邪曲
B.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障,屏障
C.哭国之法若何哭,哀悼
D.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说,道理
小题2:下面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一鼓而士毕乘之
C.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
D.每斮者以吾参乎二子者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小题3: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B.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C.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D.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3分)
译文:????????????????????????????????????????????????????????????????????
(2)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4分)
译文:?????????????????????????????????????????????????????????????????????
(3)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5分)
译文:?????????????????????????????????????????????????????????????????????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大力将军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查大愕,莫解所以。拜已,以便服侍坐。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查固止之,将军不顾。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释: ①糗糒,干粮。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遂携归,饵之饵:给……吃。
B.逆诸大门之外逆:背对着。
C.众妪捉袖整衿讫讫:完毕。
D.稽婢仆姓名已稽:查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坐饮以伺其人计其食略倍五六人
B.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
C.查乃悟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
D.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小题3: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C.査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9分)
(1)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4分)
(2)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2分)
(3)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3分)
5、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秦军南(驻军)
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 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
C.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 沛公安在(在哪里)
D.其与能几何(赞许) 甚于防川(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