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5000个孩子的妈妈 ??????? 在美国丹佛市,聂立立被市民称为“领养妈妈”。从1992年至今,她创办的美国国际中华儿童服务中心(CCAI),已为5 000多个中国福利院的孤残孩子,在美国找到了家。这些孩子们也异口同声叫她“妈妈”。
??????? 初到美国时,聂立立夫妻俩住在一个叫雷门的教授家。教授共生了4个女儿,长大离家后,夫妻俩又领养了4个小孩,其中3个黑孩子,一个白孩子。白孩子还是个盲童。
?????? “刚开始我们感到不可思议,后来确实被他们的爱心感动了。6个月后,我也喊他们爸爸妈妈了。”聂立立回忆说。
??????? 有一天,仲辉去一个中国同学家,带回一张《人民日报》,上边登着刚颁布的《收养法》。
???????“我当时的感觉是中国进步了。收养本不是中国人的传统,但现在也单独立法了。”聂立立说。当她看到其中的第20条规定:外国人可以在中国领养孩子。心想,这下雷门教授可以领养一个中国小孩子了。
??????? 他们所在的丹佛市,当时还没有设立国际收养的机构。再一打听,夫妇俩大吃一惊:美国已婚夫妇有9%不能生育。有50%的家庭对收养孩子感兴趣。
?????? “中国的福利院里有那么多被遗弃的孩子,为什么不为这些孩子找个家呢?要能成立一个机构,在中间搭个桥,岂不是一桩善事?”聂立立动了心。
??????? 她花50美元到州政府领了一张非赢利性营业执照,又办了收养执照。两个月后。CCAI在聂立立家的地下室开张了。
????? “如果您家里有空房间,有爱给孩子分享,您是否愿意领养一个中国孤儿?”最初,聂立立把这则广告,贴到就读的教会学校和教堂里,很快就有6个家庭报了名。
??????? 头一次办理领养,曲折艰辛完全超出他们夫妇的想象:美国这边手续特别复杂,材料足有半斤重;中国当时还没成立全国收养中心,政出多门。整整忙活了一年多,才把6个孩子领回来。
??????? 在美国,领养孩子是件光明正大的事儿。凡到中国抱养孩子的美国夫妇,回到当地以后,要么上报纸、电视,要么受到街区组织亲友团上门祝福。
??????? 领养一个孩子,得提前一两年准备材料,前后要做几十件事;每当那些苦等了一两年的美国夫妇,被通知前来领取孩子照片时,多数夫妇捧着孩子照片,喜极而泣。从此,照片上的那个小baby让他们牵肠挂肚。天冷了,他们会把电话打到CCAI:我的小baby晚上会不会蹬被子啊?
??????? 最激动的时刻,是到中国来抱孩子。好多夫妇一见孩子就哭了起来:“小宝贝,妈咪接你回家了!”“啊,我的宝贝,终于见到你了!”
??????? 大人认识孩子,可孩子并不认识大人。每次领养孩子前,聂立立总要提前做培训: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准备承受意想不到的打击。
??????? 孩子与领养家庭间的故事,聂立立说起来几天几夜讲不完。有一次,一个领养团在浙江省某福利院抱着孩子要走时,一个罗圈腿女孩扶着门框呆呆地望着。孩子瞬间的神情触动了一对美国夫妇,他们当即从福利院要来女孩的照片。回国后,把这个女孩介绍给了邻居,已有两个儿子的马西娅夫妇,对孩子一见钟情,很快就递交了抱养申请。他们终于等来了获准去中国的通知,并片刻不停赶往浙江。
??????? 那天,杭州市下大暴雨,车子在泥水里走了八九个小时。因为路况恶劣,人不时要下车步行,结果弄得满身泥水。进了福利院,马西娅顾不上换下湿衣服,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一样,哭着喊着一把把女孩揽进怀里。
??????? 可5岁的女孩并不接受她。这是一个又犟又倔的小丫头,防卫心极重,见人靠近就骂“臭婊子”。马西娅听了迫不及待地问在场的中国人:我女儿在大声喊什么?
??????? 闹得这么厉害的孩子连工作人员都少见。他们不敢安排女孩与洋父母同住。马西娅说:“不能把我们和孩子分开。孩子还小,不懂事。我们就是几夜不睡,站着,也要陪在她的身边。”
??????? 初到美国时,女孩的O型腿之间,能放爸爸4只拳头。一个月后能放3只,再过一月放两只,现在完全变直了。“她现在长成大姑娘了,性格大方温柔,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家人十分幸福融洽。” 聂立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我们就是要为被遗弃的孩子找到有爱心的父母。 我们确信自己在从事最美好的事业。” 聂立立说。
?????????????????????????? ?(选自2004.11.17《中国青年报》同名通讯,作者董月玲,本文有删节)
1.聂立立在创办及运作CCAI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聂立立创办CCAI的背景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1)从此,照片上的那个小baby让他们牵肠挂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西娅听了迫不及待地问在场的中国人:我女儿在大声喊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大量篇幅记述美国公民马西娅收养中国孤残儿童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试题。(6分)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一一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小题1:本文把人比喻成“苇草”,赋予了丰厚的内涵。你如何理解“苇草”一词?(3分)
小题2:应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下列对这首诗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做主的现实。
C.“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D.?“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最后两句,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着革命的旧中国运用借喻的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气势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地球新冰川期或因全球变暖推迟数千年
一项有关北极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称,由于人类运动引起全球变暖,下一个冰川期会姗姗来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北极气候变化的最全面的研究。
目前,北极地区的温度处于近2000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趋势将扭转由地球轴心摇摆来定义的自然冷却循环。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过去400年北极气温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最新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吉福德·米勒指出,那项研究表明北极气温在20世纪达到最高值,但当时尚不确定导致北极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是自然变化进程。
米勒及同事又向前推算了北极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世纪全球气候突然变暖事实上打断了持续数千年的稳定的自然冷却循环。米勒说:“很显然,有关自然冷却循环被逆转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温室气体增多。”据他介绍,研究人员制作的气候变化模型与有关沉积岩心、树木年轮等实地数据相吻合,米勒表示,最终地球会再次陷入自然循环的冰川期模式,但可能要比预期“迟到”数千年。
为精确估算出北极过去的温度,米勒的研究小组调查分析了北极河湖沉淀物和之前的冰川期冰芯和树木年轮数据。他们还根据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数据制作了一个全球气候变化的电脑模型。米勒和同事发现,地球倾斜发生的摇摆使得北极温度在自然冷却周期以每千年0.36华氏度的速度下降。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全面压抑了这种自然的逐渐冷却,使北极温度在过去几十年间升高约2.5华氏度。根据最新研究显示,在过去2000年里,在温度最高的五个十年里,有四次出现在1950年以后。
据专家介绍,气候变更对北极的影响尤其大,北极气温上升的速度超过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这是因为北极温度主要受到夏季海冰和永冻土融化的冲击。北极在夏季融化的海冰量曾在2007年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可能会在2030年前全体融化。若没有大量浮冰将阳光折射到大气的话,这些光线会被接收到北极海洋,从而加速该地区的变暖趋势。
与此同时,融化的永冻土已开始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二氧化碳和甲烷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本来沉积在北极地下,温度上升令其释放出来。米勒说:“很显然,气温升高会在将来有继续加强的趋势。这将对北极发生直接的冲击。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冰川一旦融化,海平面就会上升——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会发生巨大的影响。”
布雷特·哈特也以为,北极气温升高不断增强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直至夏季海冰全体消散,而且,短期内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扭转这种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应当采用任何举动” 。
小题1:下列对“有关北极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项最新研究涉及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进程两个方面,是目前人类对北极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最全面的一次研究。
B.研究人员在最新研究中对过去400年的北极气温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北极气温在20世纪达到最高值。
C.人类活动使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自然冷却循环使北极地区的气温下降,但二者不足以相互抵消以维持平衡。
D.人类活动逆转了地球轴心摇摆导致的自然冷却循环,使本应该下降的北极气温升高,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
小题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E.??北极气温升高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北极永冻土和海冰的融化。
F.??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北极地区的温度处于近200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该地区的气温升高将呈现出一种加速趋势。
G.??温室气体排放、北极永冻土融化、北极夏季海冰的减少,都有可能加速北极气温的升高。
H.??人类活动不断产生温室气体,逆转自然变化进程,有可能导致海水水位升高这一全球性问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I.??由最新研究的结果可推知,进入20世纪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升温效应压制了自然冷却循环的降温作用。
J.??全球气温加速变化即便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北极气温升高的状况也难以迅速随之改变。
K.??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它可以推迟可怕的冰川期的到来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L.??人们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可以使北极气温的升高速度变缓,从而减轻对北极的冲击。
5、阅读题 简述欧也妮的婚姻经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