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2-07 19:14: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今视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安知廉耻、隅积?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人无师、无法,则其心正其口腹也。今使人生而未尝睹刍豢稻粱也,惟菽藿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俄而粲然有秉刍豢稻粱而至者,则瞲然视之曰:“此何怪也?”彼臭之而无嗛于鼻,尝之而甘于口,食之而安于体,则莫不弃此而取彼矣。今以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以相群居,以相持养,以相藩饰,以相安固邪?以夫桀、跖之道?是其为相县也,几直夫刍豢稻粱之县糟糠尔哉?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曰:陋也。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故曰:仁者好告示人。告之示之,靡之儇之,鈆之重之,则夫塞者俄且通也,陋者俄且僴也,愚者俄且知也。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曷益?桀、纣在上曷损?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如是者,岂非人之情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选自《荀子·荣辱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A.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乡乡:通“香香”,香喷喷地。
B.彼臭之而无嗛于鼻臭:通“嗅”,闻。
C.以相持养,以相藩饰藩饰:装饰。
D.故曰:仁者好告示人告示:告诉别人,让别人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分)(???)

A.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
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

B.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
岂非人之情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

C.今使人生而未尝睹刍豢稻粱也
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

D.则以至足为在此也
人之大殃大害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教育的重要作用的一组是(8分)(???)
①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②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
③人无师、无法,则其心正其口腹也。
④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
⑤故曰:仁者好告示人。……陋者俄且僴也,愚者俄且知也。
⑥如是者,岂非人之情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
A.人生下来本来是小人,如果碰上混乱的社会,那么他卑鄙的本性就会沾染上昏乱的习俗。
B.人如果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那么他们的心灵也就完全和他们的嘴巴肠胃一样只知吃喝了。
C.后来的君王竭力推行桀、跖的那一套管理方法而很少去搞古代帝王的那一套,是因为他们浅陋无知。
D.讲究仁德的人如果把道理告诉给别人、做榜样给别人看,那么那些闭塞的人很快就会开窍,孤陋寡闻的人很快就会眼界开阔,愚蠢的人很快就会聪明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⑴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9分)
译文:???????????????????????????????????????????????????????????????????????
⑵是其为相县也,几直夫刍豢稻粱之县糟糠尔哉?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9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B
小题:D
小题


本题解析:
小题:藩饰:得到服饰。
小题: 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B.副词,本来,原来;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助词,表语气/助词,表判断。
小题:②不是直接表现教育的作用的,而是一种反向的假设;④说明世人浅陋就是社会的危害的道理;⑥说明天下出现混乱情况的原因。
小题:应该是碰上了混乱的社会渺小卑鄙的本性就更加渺小卑鄙,接触了昏乱的习俗,才使昏乱的资质又染上了昏乱的习俗。
小题:无
参考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来就是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的人,如果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就只会看到财利罢了。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来就是小人,又因为碰上了混乱的社会、接触了昏乱的习俗,这样,就在渺小卑鄙的本性上又加上了渺小卑鄙,使昏乱的资质又染上了昏乱的习俗。君子如果不能得到权势来统治他们,那就没有办法打开他们的心窍来向他们灌输好思想。现在这些人的嘴巴和肠胃,哪里懂得什么礼节道义?哪里懂得什么推辞谦让?哪里懂得什么廉洁和羞耻、局部的小道理和综合的大道理?也只是知道慢吞吞地嚼东西、香喷喷地吃个饱罢了。人没有老师教导、没有法度约束,那么他们的心灵也就完全和他们的嘴巴肠胃一样只知吃喝了。假如人生下来后却从来没有看见过牛羊猪狗等肉食和稻米谷子等细粮,只见过豆叶之类的蔬菜和糟糠之类的粗食,那就会认为最满意的食物就是这些东西了;但如果一会儿显眼地有个拿着肉食和细粮的人来到跟前,他就会瞪着眼惊奇地看着它说:“这是什么怪东西呀?”他闻闻它,鼻子里闻不出什么不好的味道;尝尝它,嘴巴里甜甜的;吃了它,身体感到很舒服;那就没有谁不抛弃这豆叶糟糠之类而求取那肉食细粮了。现在是用那古代帝王的办法和仁义的纲领,来帮助人们合群居住,帮助人们得到保养,帮助人们得到服饰,帮助人们得到安全和稳定呢?还是用那桀、跖的办法?这两种办法是相悬殊的,它们难道只是那肉食细粮和糟糠的悬殊么?然而人们竭力搞桀、跖的这一套而很少去搞古代帝王的那一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浅陋无知。浅陋无知,实在是天下人的通病,是人们的大灾大难啊。所以说:讲究仁德的人喜欢把道理告诉给别人、做榜样给别人看。把道理告诉给他们,做榜样给他们看,使他们顺从,使他们明智,使他们遵循仁义之道,向他们反复重申,那么那些闭塞的人很快就会开窍,孤陋寡闻的人很快就会眼界开阔,愚蠢的人很快就会聪明了。这些事情如果不干,那么商汤、周武王这样的贤君处在上位又有什么好处?夏桀、商纣王这样的暴君处在君位又有什么损害?商汤、周武王在,那么天下随之而安定;夏桀、商纣王在,那么天下便跟着混乱。出现像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因为人们的性情原来就可以像这样、也可以像那样的么?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实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B.而后乃今将南????? 图:计划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 闻:使……听见
D.而于地而已矣????? 控:投,落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郭逵,字仲通,其先自邢徙洛。康定中,兄遵死于敌,录逵为三班奉职,隶陕西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问学。方议取灵武,逵曰:“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未几,泾原任福以全军没,人服其先见。陈执中安抚京东,奏为驻泊将。执中与宾佐论当今名将,共推葛怀敏。逵曰:“怀敏易与尔,他日必败朝廷事。”执中始怒,居数日,问曰:“君何以知葛怀敏非名将而败事邪?”曰:“喜功徼幸,徒勇无谋,可禽也。”执中叹曰:“君真知兵,怀敏既覆师矣。”保州卒叛,田况遣逵往招之。逵与乱者侍其臻尝同事范仲淹,驰至城下,示以旧所佩紫囊。臻识之,即与其党韦贵、史克顺皆再拜,邀逵登城。既见申谕祸福众或疑不即下曰若降恐不免逵请以身为质,于是开城降。论功加阁门祗侯、环庆兵马都监。庞籍镇河东,俾权忻州。契丹来求天池庙地,籍不能决,以诿逵。逵访得太平兴国中故牍,证为王土,檄报之,契丹愧伏。种谔受嵬名山降,取绥州,夏人遂杀杨定。朝论以边衅方起,欲弃绥。逵曰:“虏既杀王官,而又弃绥不守,见弱已甚。且名山举族来归,当何以处?”既而夏人欲以塞门、安远二砦来易,朝廷许之。逵曰:“此正商于六百里之策也。非先交二砦,不可与。”遣其属赵离、薛昌朝与夏使议,唯言砦基,离曰:“二砦之北,旧有三十六堡,且以长城岭为界,西平王祥符所移书固在也。”虏使惊不能对,乃寝其请。逵忱慨喜兵学,神宗尝访八阵遗法,对曰:“兵无常形,是特奇正相生之一法尔。”因为帝论其详。在延安,使以教兵,久不就。逵择诸校习金鼓屯营者六十四人,使人教一队,顷刻而成。尤善用偏裨,每至所部,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故临阵皆尽其技。卒。辍视朝一日,赠雄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宋史·郭逵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人自言所能,暇日阅按之按:察看
B.神宗尝访八阵遗法 访:询问
C.在延安,使以教兵,久不就就:完成
D.虏使惊不能对,乃寝其请寝:休息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朝论以边衅方起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即与其党韦贵、史克顺皆再拜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录逵为三班奉职何以汝为见
D.地远而食不继衡乃诡对而出
小题3:(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执中始怒,居数日,问曰:“君何以知葛怀敏非名将而败事邪?”(5分)
译文:???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5分)
译文:???
小题4:用斜线(/)给Ⅰ卷(三)题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3分)
既见申谕祸福众或疑不即下日若降恐不免逵请以身为质。
小题5:结合文言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叛军为什么会“开城降”?(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


本题解析:小题5:①郭逵与叛乱的侍其臻曾经同为范仲淹部下,以故交身份入城。②郭逵对叛军申明利弊。③郭逵以自己为人质。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并注意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的区别。此处的“寝”应译为“取消”。
小题2: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熟悉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虚词所在位置和句意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A.均为: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D.连词,表原因(或表并列)/连词,表顺承关系。B.代词,他的/助词,无实在意义。C.动词,担任/语气助词,“何以见汝为”。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抓住关键字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词和句式:(1) “居”译为“过、过了”,“败事” 译为 “败坏大事”,“君何以知”是宾语前置,应为“君以何知”。(2) “见”译为“我”;“夺”译为“改变”。考点:
小题4:
试题分析:断句时,要在了解该句大意的基础上,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本句中的“众”“逵”是句子中的主语,应在其前停顿,“曰”后面应停顿;还要注意一些固定句式,不能把它割裂开,如本句中的“以……为”。
小题5:
试题分析:根据“郭逵……隶陕西范仲淹麾下”“逵请以身为质”等句,以及郭逵说的话等分条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郭逵,字仲通,他的祖先自邢州徙居洛阳。康定年间(1040),他的兄长郭遵在对敌作战中阵亡,朝廷因此录用他做三班奉职,隶属于陕西的范仲淹麾下。范仲淹勉励他读书学习。当时正讨论夺取灵武城的事,郭逵说:“此地遥远,粮草供应不上,而且此城很大而我方士兵不多,攻夺灵武看不出对我们有利。”不久,泾原人任福攻打灵武时全军覆没,人们都佩服郭逵的先见之明。陈执中任京东安抚使时,奏请调郭逵任驻泊将。陈执中曾与宾客助手谈论当代名将,他们都推崇葛怀敏。郭逵说:“葛怀敏这样的人太容易对付了,有一天必会坏了朝廷的大事。”陈执中听后开始很生气,过了几天问道:“你凭什么了解葛怀敏不是名将而会败坏了朝廷的大事呢?”郭逵说:“侥幸取胜,好大喜功,有勇无谋,因此可以断定。”陈执中叹道:“你真的精通军事啊,葛怀敏已经兵败了。”保州士兵叛乱,田况派郭逵前往招抚叛 军。郭逵与叛乱的侍其臻曾经同为范仲淹部下,他骑马飞驰到保州城下,用旧时佩戴过的紫袋让侍其臻看。侍其臻识得此物,便与同党韦贵、史克顺等都来拜见,并邀请郭逵登城。见过之后,郭逵向他们申明利害,众人有的疑惑不决,说:“若投降,恐怕也不免死罪。”郭逵便请用自己做人质,于是叛军开城门投降。郭逵因功升任阁门祗候、环庆兵马都监。庞籍镇守河东时,使郭逵权知忻州。契丹人来要求天池庙一地,庞籍不能决定,把此事推诿给郭逵。郭逵找到一个太平兴国时的旧木椟,证明此地本为宋国土地,于是发文书回答契丹,契丹人羞愧地服输。种谔接受西夏人嵬名山的投降,夺取绥州,西夏人因此杀了杨定。朝廷讨论因为边境战争正在兴起,想要放弃绥州。郭逵说:“敌人已经杀了王朝的官吏,而如今又抛弃绥州不守,太示弱了。而且嵬名山举族来投奔,又将怎么处置呢?”后来西夏又要用塞门、安远两寨来交换绥州,朝廷同意。郭逵说:“这正是当年秦国许楚国商于六百里的计策,若不先交出二寨,就不可能给绥州。”并派部下赵离、薛昌朝同西夏使者谈判。西夏使者只讲寨基,赵离说:“二寨北面,原还有三十六堡,而且以长城岭为分界线,西平王祥符(1008—1016)时所写的文书如今还在。”西夏使者惊讶得答不上话来,因此取消了换地的要求。郭逵为人慷慨,喜欢军事。神 宗曾向他询问孔明八阵遗法,他回答说:“用兵打仗没有固定的阵形,此八阵也只不过是奇正相生的一种兵法罢了。”于是为皇帝讲述详情。在延安时,派人以八阵法教练士兵,长期没有成效。郭逵便选 择几十名熟习号令和屯营扎寨的校官,使每一个人教练一队士兵,很快便练成了。他尤其善于使用副将,让各人自己报说所擅长的技能,闲暇时间就翻阅查看,所以临阵作战都能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技能。去世时,皇帝 为他停止上朝一天,追赠他为雄武军节度使。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翻译下面句子
1、(1)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


参考答案:
1、(1)贫困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法


本题解析:关键词或采分点
1、(1)贫困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摆脱
(2)紧急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顿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2、可据对比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来分析。
【译文】
孔子说:“富有和显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他,君子就不居有;贫困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摆脱。君子离开了仁德,怎样还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里远离仁德,紧急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顿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傅伯成,字景初。少从朱熹学。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改知连江县。为石堤三百尺,民蒙其利。
庆元初,召为将作监,进太府寺丞。言吕祖俭不当以上书贬。又言于御史,朱熹大儒,不可以伪学目之。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坐是不合,出知漳州,以律己爱民为本。推熹遗意而遵行之,创惠民局,济民病,以革裰①鬼之俗。
迁工部侍郎。时权臣方开边。伯成言:“天下之势,譬如乘舟,中兴且八十年矣,外而望之,舟若坚致,岁月既久,罅漏浸多,苟安旦夕,犹惧覆败,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进右司郎官,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出为湖、广总领。朝议欲纳金人之叛降者,伯成言不宜轻弃信誓,乞戒将帅毋生事。
嘉定元年,召对,面谕:“前日失于战,今日失之和。小使虽返,要求尚多。陛下不获己,悉从之。使和议成,犹可以纾一时之急;否则虚帑藏以资敌人,驱降附以绝来者,非计也。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知镇江府。全活饥民,瘗②藏野殍,不可胜数。制置司欲移焦山防江军于固山石牌,伯成谓:“虚此实彼,利害等耳。包港在焦、圈之中,不若两寨之兵迭戍焉。”固山寨兵;素与海盗为地,伯成廉知姓名,会郡都试捕而鞫之,无一逸去。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宝庆元年,加宝文阁学士。虽力以老病辞,而爱君忧国之念不少衰。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坐论事贬,蹙然语所亲日:“向吕祖俭之谪,吾为小臣,犹尝抗论。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遂抗疏。
伯成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人误国,邪人害正,词色俱厉,不少假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有删节)
注:①裰,读j i,信鬼神。?②瘗,读y i,掩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嫌以师自居嫌:厌恶
B.犹可以纾一时之急纾:缓解

C.驱降附以绝来者绝:断绝
D.会郡都试捕而鞫之会:恰巧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傅伯成“表里洞达”的一组是(3分)(??)
①又言朋党之敝,起于人主好恶之偏????????②坐是不合,出知漳州
③乃欲侥幸图古人之所难,臣则未之知也????④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惜日为战守之备
⑤全活饥民,瘗藏野殍,不可胜数??????????⑥今蒙国恩,叨窃至此而不言,谁当言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⑨④⑤
D.①⑨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伯成律己爱民,任连江知县时,兴修堤坝以利百姓;在漳州,创办惠民局,救治百姓的病苦,革除当地相信鬼神的风俗。
B.傅伯成敢于直言,任太府寺丞时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宝庆元年,听闻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不顾年老多病上疏抗言。
c.傅伯成爱君忧国,针对权臣开拓边疆的主张,他认为南宋朝中兴将近八十年,已像一只有缝隙和漏洞的大船,要担心它的倾覆颓败。
D.傅伯成正直无妄,称赞他人的长处,就像赞扬自己的孩子一样;谈到奸邪小人误国,残害忠良,声色俱厉,不加掩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
⑵权幸有私谒者,皆峻拒之。
⑶狱具,请贷其死,黥隶诸军。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3分)(会:会同)
小题2:D(3分)(②是傅伯成表里洞达、敢于直言的结果,⑤是表现傅伯成的勤政爱民,⑥是表现傅伯成的爱君忧国、敢于直言。)
小题3:B(3分)(错在“曾因上书指责吕祖俭的不当被贬”,原文的意思是:傅伯成认为吕祖俭不应当因为上书的事遭贬。)
小题4:无
参考译文:
傅伯成,字景初。年少时跟从朱熹学习。被授予明州教授之职。因为年少,不喜欢以?老师自居,他每天和诸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论辩质疑,后来诸生成才的很多。改任连江知县修筑了三百尺石堤,百姓蒙受其好处。
庆元初年,被征召任将作监,提升为太府寺丞。傅伯成认为吕祖俭不应该因为上书的?事遭贬。又对御史说,朱熹是大儒,不可以按伪学来看待。又说到朋党勾结的弊端,。是起?因于皇上喜好厌恶上的偏差。因此不合于朝廷,离京到漳州任职,把严格要求自己爱护百?姓作为为政的根本。推崇朱熹的遗志并遵照实行,创办惠民局,接济百姓的疾苦,用来革?除当地百姓相信鬼神的风俗。
调任工部侍郎。当时权臣正酝酿开拓边疆。伯成说:“天下之势,就好像乘船,(本朝)?中兴近八十年,从外面看来,船好像还坚固紧密,岁月久了以后,缝隙和漏洞渐渐多了,?即使只求得短时间的安全,还要担心倾覆颓败,竟然想侥幸图谋古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我?是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被提升为右司郎官,有私下去拜见他的权臣和受皇帝宠幸的官?员,他都严厉地拒绝他们。离京担任湖、广总领。朝廷官员议论准备接收叛逃来投降的金人,伯成说不应该轻易背弃约定,请求告诫将帅不要生事。
嘉定元年,被朝廷征召应对,当面对皇帝说:“以前在与金人交战上犯了错误,现在在议和上又出现了过失。金国的使者虽然回去了,但提的要求还很多。陛下没有使自己获利,全部依从对方。假如和议成功,还可以舒缓一时的危急;如果和议不成就是掏空国库来资助敌人,驱赶投降依附的入阻绝了后来的人,这不是好的对策。现在的策略虽然是以和为主,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交战和防守的准备。”
任镇江知府。保全救活性命的饥民,埋葬饿死在野外的人,无法计算。制置司打算把?焦山防江军调往圈山石牌,伯成说:“使这里空虚去充实那里,利害相等。包港处于焦、圈之间,不如两地的军队交替防守那里。”圃山寨兵,平素和海盗有勾连,伯成查访获知他们的姓名,会同郡都试把他们逮捕并审问,没有一个逃跑的。案件全部审理清楚,傅伯成请求朝廷宽免他们的死罪,施黥刑后发配到军队中。
宝庆元年,加封为宝文阁学士。虽然极力以年老有病来推辞,但爱君忧国的念头一点也没有减弱。听说大理评事胡梦昱因议论时事遭贬,皱着眉头对亲近的人说:“以前吕祖俭遭贬谪,我是小臣,还曾犯上直言。如今蒙受朝廷的恩典,我虽然才不胜任但据此职位,如果不说一句话,那还有谁应当来说呢。”于是上疏抗言。
伯成纯朴敦实不胡乱说话,洞明世事的表象和内里,每当称赞他人的长处,超过称赞自己的孩子,谈到奸人误国,坏人残害正直之人,声色俱厉,毫不掩饰。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