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谁之过与?——过:过错
B、修文德以来之。——来:招来
C、是社稷之臣也。——是:判断词
D、则将焉用彼相矣。——相:扶着盲人走路的人。
2、下列句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颜色憔悴
D、念父母,顾妻子
3、“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
4、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 ] A、相夫子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谋动干戈于邦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卢仝 仝,范阳人。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哦,邻僧送米。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时韩愈为河南令,爱其操,敬待之。尝为恶少所恐,诉于愈,方为申理,仝复虑盗憎主人,愿罢之,愈益服其度量。元和间,月蚀,仝赋诗,意讥切当时逆党①,愈极称工,余人稍恨之。
及祸起,仝偶与诸客会食涯书馆中,因留宿,吏卒掩捕,仝曰:“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吏曰:“既云山人,来宰相宅,容非罪乎?”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②。仝老无发,奄人于脑后加钉。先是生子名“添丁”,人以为谶云。仝性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后来仿效比拟,遂为一格宗师。有集一卷,今传。古诗云:“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与,相戒慎出入。”斯所以防前之覆辙也。仝志怀霜雪,操拟松柏,深造括囊之高,夫何户庭之失。
噫,一蹈非地,旋踵逮殃,玉石俱烂,可不痛哉!
【注】①逆党:指当时宦官结成的党羽②甘露之祸:宦官作乱引发的一场诛杀之祸。
1.“唐宋散文八大家”中与韩愈同时代的还有__________(人名)。
2.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尝为恶少所恐(???? )
(2)方为申理(???? )
(3)仝复虑盗憎主人(???? )
(4)愈益服其度量(???? )
3.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朝廷知其清介之节/爱其操,敬待之
B.诉于愈/晋于是始墨
C.相戒慎出入/蹑履相逢迎
D.因留宿/因河为池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我卢山人也,于众无怨,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苍忙不能自理,竟同甘露之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首段写韩愈对卢仝“敬待”、“益服”、“极称”的态度,这样写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对卢仝的赞赏,本文还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年且四十,顾谓所亲曰:“非梦卜复求①,殆无幸矣!”
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幕,倚之如左右手。僚属白事,辄问:“季高先生云何?”由是忌者日众,谤议四起,而名日闻。同里郭嵩焘官编修,一日,文宗召问:“若识举人左宗棠乎?何久不出也?年几何矣?过此精力已衰,汝可为书谕吾意,当及时出为吾办贼。”林翼闻而喜曰:“梦卜复求时至矣!”
四年正月,条上新疆建行省事宜,并请与俄议还伊犁、交叛人二事。诏遣全权大臣崇厚使俄。俄以通商、分界、偿款三端相要。崇厚遽定约,为朝士所纠,议久不决。宗棠奏曰:“自俄踞伊犁,蚕食不已,新疆乃有日蹙百里之势。俄视伊犁为外府,及我索地,则索偿卢布五百万元。是俄还伊犁,于俄无损,我得伊犁,仅一荒郊。今崇厚又议畀俄陬尔果斯河及帖克斯河,是划伊犁西南之地归俄也。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遽捐要地,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俄商志在贸易,其政府即广设领事,欲藉通商深入腹地,此商务之不可许者也。臣维俄人包藏祸心,妄忖吾国或厌用兵,遂以全权之使臣牵制疆臣。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六年四月,宗棠舆榇②发肃州,五月,抵哈密。明年正月,和议成,交还伊犁,防海军皆罢。
十年,引疾乞退。七月,卒于福州,年七十三,赠太傅,谥文襄。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于湖南及立功诸省。
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注]①梦卜复求:指殷帝因梦而重用傅说,周文王占卜而得姜太公的典故。”②舆榇:抬着棺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梦卜复求,殆无幸矣——殆:大概
B.僚属白事——白:报告
C.武事不竞之秋——秋:时候
D.欲藉通商深入腹地——籍:登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林翼敦劝之,乃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当及时出为吾办贼——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遂以全权之使臣牵制疆臣——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
A.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
B.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
C.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
D.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宗棠很有才能,但中举后多次考进士都未成功;后因胡林翼游说巡抚湖南的张亮基,才得以走上仕途。
B.光绪元年,左宗棠平定了关陇,而后向朝廷提出海防的建议,遭到李鸿章等人的强烈反对,只有军机大臣文祥极力支持左宗棠的建议。
C.在左宗棠的奏章中,可以看到当时新疆遭受沙俄侵略的事实,也可看出左宗棠对部分大臣妥协投降态度的不满;主张在外交之外,要准备作战。
D.左宗棠有霸才,功勋卓著;品行也有过人之处,清廉勤政,爱护百姓,每攻克一座城池,都要将俘虏放回家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问:“季高先生云何?”由是忌者日众,谤议四起,而名日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识举人左宗棠乎?何久不出也?年几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梁武帝践阼,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人井寒水,不取钱者,则连水还之,其他事率多如此。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人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人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只鹅而别。彬戏曰:“卿礼有过陆纳(陆纳:东晋人,以恪勤贞固著称),将不为古人所笑乎!”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远在官好开途巷,修募墙屋,入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田秩奉钱:以部分田租作为给官员增加的俸禄粮食及资助官员的俸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馈遗秋毫无所受??????????馈遗:赠送礼品。
B、车服尤弊素??????????????弊素:破旧朴素。
C、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造诣:前往拜访。
D、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疾恶:痛恨坏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
B 不取钱者,则连水还之。
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
C 吏人多以细事受鞭罚。
诸侯县皆供帐以待焉。
D 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为人所讼,(吏人)征下廷尉。
B、???????(远)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C、???????复为受罚者所谤,(受罚者)坐免归。
D、???????众共伺之,(远)不能记也。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175》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张一如帅所居一:都,一概
B.刺入即出见之刺:刺探
C.近则径诣公府诣:去,
D.密以其谋闻于朝闻:报告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余玠礼待、提拔人才的一项是
①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②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③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④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⑤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⑥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D.余玠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并把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十余座城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2)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