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2-07 19:18: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毋收稿为兽食——稿:禾杆
B.非矢石之难——被:蒙受
C.惟平独——吊:忧虑
D.君自民——谢:谢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民所上书皆与何——封闭府库,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B.后何民请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上暴露外,而君守于内——樊哙覆其盾
D.陛下奈何疑相国受贾人钱乎——度我至军中,公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
②让封辞赏?????
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上至,何谒??????
⑤后何为民请????????
⑥跣入谢
A.②③⑥??????
B.①②④???? ?
C.①⑤⑥??????
D.③④⑤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5.翻译下面句子。
① 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A?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逾年,起知祥符县,司开封户曹,提拳京东常乎,入辞,留为库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选自《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姓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示众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C
4.(1)但是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财物耶——博:增加  
B.禄优厚——秩:品级  
C.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自死——觉:败露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4.用斜线(/)断句: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惧
5.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D   
4.若徇私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太湖的古名)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侯,门止车目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已,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 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从:跟从
B.明旦因客诣生谢因:经由
C.有忤已,则面数之面:当面
D.故人皆多生多:赞许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反映南宫生“任侠好客”“以气服人”的一组是(3分)???(???)
①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
②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
③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④至罢会,无失仪
⑤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
⑥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宫生年轻时博览群书,任侠好客,壮年后准备到中原法,追随豪杰们图谋大的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都不如意,于是游历一番就归来了。
B.南宫生为人仗义,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劝朋友的过错,跟人谈论,总是求胜,能引证事实,分析道理,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
C.当时藩府多次用兵打仗,南宫生推断藩府的胜败大多能猜中。有人到藩府说南宫生(如何推断军事胜败),(张士诚)想招纳南宫生到藩府作幕客,没有办成,就设计让南宫生受到法律制裁,南宫生依靠智慧没有受到危害。
D.南宫生后来由进取变为退隐,关闭家门少接待宾客,并清扫出一间屋子,收藏名家写的字、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在那里自娱自乐。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但担心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再拿笔写字。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与现代汉语。(10分)
①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6分)
译文:??????????????????????????????????????????????????????????????
②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说居庸关
清·龚自珍
居庸关者,古之谭①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自入南口,城甃②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
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余水之源也。
自入南口,木多文杏、柿、苹婆③、棠梨,皆怒华。
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⑤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
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其民,皆言是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漏税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
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谭:即“谈”。②甃:指城墙。③苹婆:苹果。④橐驼:骆驼。⑤反毳:蒙古人衣皮,多反穿,故曰“反毳”。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凡四重凡:总共,一共
B.流水啮吾马蹄啮:侵蚀
C.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穷:到尽头
D.微税吏言微:如果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因两山以为之门因人之力而敝之
B.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均之二策
C.非以若耶谈笑以死
D.余乃私叹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疑若可守然”,然后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说,突出居庸关的险要地势。
B.本文通过记述作者与蒙古人打闹嬉戏和蒙古人到理藩院进贡马匹之事,说明大清国威加海内,天下承平。
C.文章开头提出个“疑”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后面讲到护墙之间有小路出没的事实,便与之遥相呼应,暗扣玄机。
D.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游记,以记游居庸关之事为由头,借题发挥,含蓄地表达了“江山险固,不在关隘,而在人心”的观点。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蒙 古 自 北 来 鞭 橐 驼 与 余 摩 肩 行 时 时 橐 驼 冲 余 骑 颠 余 亦 挝 蒙 古 帽 堕 于 橐 驼 前 蒙 古 大 笑。
小题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4分)
译文:???????????????????????????????????????????????????????????
⑵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啮,这里指浸没。)
小题1:(A项都是介词,依靠、凭借。B项前者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代词,这。C项前者为介词,由于、因为;后者为连词,表修饰。D项前者为副词,译为“便,就,”;后者为副词,译为“竟,却”。)
小题1:(“疑若可守然”并非文章的中心观点。)
参考译文:
居庸关,是古时谈守御的人时常提及的呀!我说:“那地方似乎可以守备的”“为什么呢?”回答是:“出昌平州,山便分东西两面,远远地互相对峙着,忽然互相趋近,终至紧接在一起,居庸关建筑在这中间,好像靠着两座山来为它们作门户,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居庸关共四层,南口是下关,造一座城,城的南门到北门一里路。出北门又十五里(的地方),叫中关,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一里路。走出北门十五里(的地方),叫上关,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又是一里路。走出北门十五里(的地方),叫八达岭,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也是一里路。从南口的南门到八达岭的北门,共四十八里。关的起点和终点的建筑规模就是这样的。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下关在最下面,中关高出一倍,在八达岭上向下看南口,像看井一样,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自从进了南口后,城墙的砌石上有梵文,有蒙古文。上关的北门,写着“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几个大字。八达岭北门,写着“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几个大字。自从进了南口后,流水浸没着我的马蹄,涉在水里,淙淙地响着;拔弄它,忽而涌起,忽而回旋,形状不停地变换着;沿着水走,直到八达岭为止。八达岭是古时隰余水的水源。自从走进了南口,树木多杏、苹果和棠梨,花都开得很盛。自从走进了南口,阔的地方可走十匹马,狭窄些的可走两匹马,或只可走一匹马。蒙古人从北面来,驱赶着骆驼,和我擦肩而行。骆驼常常撞着我的马头,我也击着蒙古人的帽子,落在骆驼前面,蒙古人大笑起来。我便私下叹道:“你们蒙古人,古时之所以要筑居庸关,不是为了防你们吗?我是江南人,假如我生活在宋朝,连燕赵的地方都看不到,怎么能够和反穿皮衣的人在万山中相互击打嬉戏呢?我生在清朝中外一家的时代,难道不可以向古人夸耀么?”蒙古人来的,这一年有克西克腾、苏尼特,据说都是到理藩院进贡马匹的。自从走进了南口后,多迷雾,像下了小雨一般。走过中关,见一所税亭,问那收税官道:“现在法律宽大,有漏税的吗?”他说:“大筐小筐的,大的偷走过骆驼,小的偷走过羊。”我感叹道:“确实像税务官说的那样的话,这里一定有小路了!”自从走进了南口后,四面山脚边的空隙中,有护边墙几十处,询问那里的百姓,都说是明朝时候修的。没有收税官的话,我本来也知道那小路便出没在这护边墙中间了。太平的时候,不过漏些税罢了。如果生在古时候,和守关当作险要的时世,不是要大惊着北兵从天而降了吗?
从八达岭下去,地势平坦了,再走五里,便到坌道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