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2-07 19:18: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4分,共10分)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B.勿夺其时夺:耽误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
D.王无罪岁罪:归罪、责备
小题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C.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D.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小题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无乃尔是过与
B.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4:将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检:通“敛”,收敛,积蓄
小题2:A无通勿?? C涂通途??? D豪通毫
小题3: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 B定语后置? C介宾后置省略? D被动句
小题4: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无心出岫

A.乐琴书消忧
B.木欣欣向荣

C.请息交绝游
D.登东皋舒啸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交往
B.悦亲戚之情话情话:动情的话
C.农人告余以春及:到
D.将有事于西畴西畴:西边的田地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乐夫天命复奚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A表目的关系,C表并列关系,D表承接关系。
小题1:“情话”意思是知心话。
小题1:为一般的反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焉求”,追求什么;B“何之”,到哪里;“奚疑”,怀疑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知?】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诗经·氓》(了解)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通“智”,智慧)
C.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张中丞传后叙》(知道,知晓)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知道,懂得)
E.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交好)
F.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主持、掌管)??
G.?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懂得)


参考答案:G


本题解析:识别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积累的欠账票据像山一样,宋清从不找上门去索取药钱。
B.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宝贵时就依附你。一旦贫贱,就弃你而去,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的。
C.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如果幸而有近似宋清的人,那么普天下生活困窘、无力谋生、蒙受凌辱而能够不至于死亡的人就很多了。
D.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刚一拿不到药钱,就勃然大怒,再三辱骂,以致成为仇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代曰①:“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②。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③,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④我不贯与小人乘⑤,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注释] ①陈代:孟子弟子。②古代君子召唤臣下,按规定要有相当的物件作标志,如齐景公召管园囿的小吏应以打猎的皮冠,他不遵守规定,小吏就不应召。③赵简子:晋国大夫,名赵鞅。王良:春秋末年著名的驾车能手。奚:人名。④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⑤贯:《尔雅?释诂》:“习也。”即今“惯”字。
小题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②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③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小题2:上文中,孟子阐述了怎样的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
小题:①您不愿谒见诸侯,似乎气量小了些;如果现在谒见


本题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无
参考译文
陈代说:“您不愿谒见诸侯,似乎气量小了些;如果现在谒见一下诸侯,从大的方面来说,就能凭借(他们)推行王政,从小的方面来说,就能凭借(他们)称霸天下。何况《志》上说:‘屈曲一尺却能伸直八尺’,好像是值得去做的。”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打猎,用旌旗召唤看护园囿的小吏,小吏不来。景公要杀他。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丢掉脑袋。孔子(称赞那个小吏,)取他哪一点呢?取的是,不是他应该接受的召唤他就是不去。如果我不等诸侯的召聘就主动去谒见,那算什么呢?而且所谓屈曲一尺可以伸直八尺,是根据利益来说的。如果只讲利益,那么假使屈曲了八尺能伸直一尺而获利,也可以去干么?……”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