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7 19:51: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0" width="650">A.静(mì)觎(jì)菁校园(jīng)轻怕重(niān) B.油(jì)草(kē)然泪下(shān)纵横阖(bǎi) C.齿(qǔ)凄(chuàng)气喘吁(yū)日完善(zhēn) D.邻(pí)帖(yùn)一不振(jué)乳未干(xi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一些网民听到骇人听闻的谣言,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群起响应,结果在键盘敲打的瞬间,谣言的威力便被成倍放大。
B.“公开课”算得上是中国教育的“一道风景线”。有人借此如坐春风,名传遐迩;有人因此一蹶不振,甚至离开教师队伍。
C.沈继光何许人?30年如一日记录文化残片的人,用画笔、用镜头,苦心孤诣,不改初衷。他以一人心力,对抗漫天毁弃。
D.鬼蟹在对《魔兽世界》的贡献令人钦佩,无奈白璧无瑕,他对WOW的改动也总有许多不令玩家满意,人们对他的争议便于此,功过是非,谁也说不清。


参考答案:【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A.相似成语混淆——“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 B项,“如坐春风”不合语境D.词意弄混——“白璧无瑕”比喻完美无缺。所以选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自出机抒居高临下气势碑礴虚无缥缈
B.披枷带锁连绵不断荆棒遍地喘息甫定
C.眼花缭乱化险为夷载沉载浮瞬息万变
D.珊珊移动娓娓动听立竿见影横征暴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自出机杼”中的“抒”应为“杼”; “气势碑礴”中的“碑”应为“磅”;D项中“荆棒遍地”中的“棒”应为“榛’’;D项中“珊珊移动”中的“珊”应为“姗”。本题主要难在对A项中“机杼”·和B项中“荆榛”的理解。“杼”是牵引纬线的梭子;机是织布机。机杼:比喻诗文的组织、构思。谓作诗文不入旧套,自有新意。“荆”、“榛”都是灌木名。“荆榛遍地”是指到处都是荆榛,形容荒凉景象。“棒子”不是表示荒凉的物件。至于D项的“珊”应写作“姗”,“姗姗”是形容行走从容的样子。“珊”用于“珊瑚”,不能用来形容移动的样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风靡????????吻颈之交?????????自诩???????????一筹莫展
B.尴尬????????礼尚往来?????????偿试???????????杀一儆百
C.端倪????????改弦更章?????????虐杀???????????原形毕露
D.肆意????????淋漓尽致?????????编撰???????????理屈词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5分)
上海某电台早间节目直播中,主持人在播放音乐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听众。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主持人语调认真地说:“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再以慢慢的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很快,电台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回击听众的一句话“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成了网上论坛的热门话题。
你认为主持人回击那位听众的话合适吗?请你以一位听众的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不合适。“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暗含“滚”的意思。(1分)媒


本题解析:首先要回答合适与否,再阐明理由,能够从两个角度说明理由,并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