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2-07 20:08: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一个能体现中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阿Q善于健忘,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了,但也有难忘的,临死之前他对画押的圆圈的不圆一直耿耿于怀。
B.在《红楼梦》中,作者对王熙凤的描写在笔墨上不亚于宝玉、黛玉和宝钗。王熙凤深得贾母的宠爱,贾母曾当众戏称她为“辣子”。她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从“协理荣国府”可以看出她有非凡的治家本领。
C.《论语》中我们看到一个鲜活的孔子形象,他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会生气斥责白天睡觉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也会对他欣赏的学生颜回连连称赞,对他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莞尔而笑”;被人误解,他也会急得指天发誓。
D.情节在小说中使用的密度和写法,直接影响到小说故事性的强弱。如《清兵卫与葫芦》贴着故事讲,多勾勒白描,而《在桥边》则穿插了大量描写和议论,故前者比后者故事性强。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B 项,“从“协理荣国府”可以看出她有非凡的治家本领”表述不正确,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所以选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2)??????????????,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4)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参考答案:(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苟子《劝学》)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参考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 不耻下问??
(2)处江湖之远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2·1)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却说那孙大圣抬头再看,只见那红云又散,复请师父上马前行。三藏道:“你说妖精又来,如何又请走路?”行者道:“这还是个过路的妖精,不敢惹我们。”长老又怀怒道:“这个泼猴,十分弄我!正当有妖魔处,却说无事;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甚妖精。虚多实少,不管轻重,将我着掐脚,摔下马来,如今却解说甚么过路的妖精。假若跌伤了我,却也过意不去!这等,这等!……”行者道:“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三藏大怒,哏哏的,要念“紧箍儿咒”,却是沙僧苦劝,只得上马又行。
  还未曾坐得稳,只听又叫“师父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兜住缰,便骂行者道:“这泼猴多大惫懒!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我那般说叫唤的是个人声,他就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树上吊的不是个人么?”大圣见师父怪下来了,却又觌面看见模样,一则做不得手脚,二来又怕念“紧箍儿咒”,低着头,再也不敢回言。让唐僧到了树下。那长老将鞭梢指着问道:“你是那家孩儿?因有甚事,吊在此间?说与我,好救你。”——噫!分明他是个精灵,变化得这等,那师父却是个肉眼凡胎,不能相识。
1.如何理解大圣“低着头,再也不敢回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僧为何一再责怪孙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突出了唐僧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这句话你可以看出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圣怕师父再生气念“紧箍儿咒”而自己吃亏,但并不说明大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名篇默写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理解、分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