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四)
2017-02-07 20:12: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4分)
2013年4月,人大教授周孝正在省图书馆开讲,听众很多,不少人都是冲着“京都名嘴”这一名头而来。他演讲风趣幽默,常常语惊四坐。有读者在反馈信息表上写道:听周教授的讲课,如(mù)____春风,是久违的精神享受。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分)
答: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2分)
答: (     )改为(     )


参考答案:【答案】(1)沐(2分) (2)“坐”应改为“座”。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需要根据平日的积累,加以判断即可。(1)中,沐浴春风,是个重要的成语,是使人感到亲切温暖的意思;(2)题,坐,是个动词,这里应用名词,所以,要改成易错字“座”。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是关于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介绍,请将几个句子重新排列,使之表达连贯。(????)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
①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
②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③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
④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⑤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

A.①②⑤③④
B.②⑤③④①
C.⑤③②①④
D.⑤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先总说农乐舞的特点,然后是“舞前祈福”,“欢歌起舞”,“场面热烈”,最后总结。)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会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何况 况且 而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况且 而且 况且


参考答案:【答案】
B


本题解析:【解析】
(“何况“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故第一个空应填“何况”;“况且”表示更进一层,符合第二个空的语境;“而且”是表示更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仅”、“不但”等与之呼应;第三句前面虽无“不仅”之类的词,但已包含这个意思,故填“而且”。)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D ①师之不传也久矣
②苛政猛于虎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答案】
C


本题解析:【解析】
均释为介词“比”。A却;就是B于;语气词,呢D句间停顿的语助词;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6分)
14.(1)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3分)
译:??????????????????????????????????????????????????????????????????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译:??????????????????????????????????????????????????????????????????


参考答案:(1)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而死去啊!(“遽”“去”“殁”各1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两句是课文中的句子,难度不大,翻译时要规范些。应顺一下这两句的大意,然后抓住两句的语言现象:关注句式,第二句是被动句;关注关键词语:遽,立即,马上,突然;去,离开;殁,死;凡,共,总共;殆,大概。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习惯性误读字..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