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2-07 20:34: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译文:
(2)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译文:
(3)于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
译文:


参考答案:(1)虽然不一定全部恰当,但郡中之人惊讶于他的年少而又有大才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坐落笔竿一筹莫展没精打采
B.饿殍跌宕安分耐劳飘洋过海
C.泥淖濡染一笔勾销举一反三
D.嘻游炮烙亲和力大笔如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识和书写汉字的能力。错别字分错字和别字,错字不是字,一般不进入考题,而别字是用错了地方,这是主要考查方式,汉字的使用是由语境确定的,所以汉字书写是否正确要看具体语境(词义)。A笔杆? B漂洋过海? D嬉游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依照下面加波浪线的句子,在两处横线上各写二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加波浪线的句子相同,连接顺畅。(4分)
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
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
站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在暴风雨中站成庄严的雕塑。在茫茫沙漠中站成不屈的驼峰。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4分)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1)如果我是刘翔,你就是孙海平啊!你不去能行吗?(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简明即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要表达清晰,力求避免晦涩,避免歧义,避免罗嗦。得体即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注意字数要求。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口语性较强,要认真结合上文内容的意思,然后再简明、得体地表述。注意关键字词和主语的一致。注意:紧扣“幽默”“含蓄”并结合参加运动会语境去想象。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题文】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6月7日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参考答案:【答案】(1)将“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弹冠相庆”是


本题解析:【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