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结合全词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好。
? “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谒金门???怀故居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
小题1:“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燕子无法找到旧巢,表
本题解析:第一小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要掌握一般的答题思路:指出所用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具体运用及效果;点明表达的情感或写出的意境。该句写燕子归来寻旧巢不得而愁苦。此情此景很自然让人想到南宋时的作者,沦陷时流落他乡,春仍归来,人无归处,“旧巢”比喻自己的故居,悲凉之感溢于言表,其手法自然想到该是间接抒情,这样分析后再按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第二小题这两句的理解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朝廷无人收复失地,作者那就只有寄希望于“东风”了。若东风能将胡尘吹去,则东风便可被封为万户侯了,很明显这是讥讽抗敌之无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赏析“骊山横岫,渭河环秀”中“横”“环”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两首怀古小令慨叹人生无常,思想消极遁世。请你结合相关诗句进行简略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历代古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10分)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 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 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小题1: 结合前两联,简要说明诗人当时的处境。(4分)
????????????????????????????????????????????????????????????????????????????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
客居他乡,贫病交加,孤独无友的凄凉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小题2:
试题分析: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诗歌鉴赏(7分)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1.西京:长安。
2.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3.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4.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
??5.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小题1: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做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三个动词三幅情景图。照写出敌军入侵之急,激起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辞”写出辞别朝廷,告别家人的情景,义无反顾的奔赴前线。铁骑绕龙城,“绕”写出围困入侵军队,激战就在眼前的壮观场面,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点评: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考点:
点评: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解答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艺术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