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2分)
冰冻圈:气候研究的核心
冰冻圈,是指地球表面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种类的冰、雪和冻结土。研究冰冻圈各组成部分的各种特性、生消过程、演化机理、古环境记录、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均属于冰冻圈科学的范畴。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陆地表层)、生物圈一起,被认为是影响气候系统的五大圈层。
冰冻圈作为冻结的水体,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气候变化影响冰冻圈的变化;反之,冰冻圈通过其反照率、温室气体源汇、气溶胶等作用影响气候变化。21世纪初期启动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新的核心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确立了国际冰冻圈研究的四大领域:陆地冰冻圈与寒区水文气象、冰川(盖、帽)与海平面变化、海洋冰冻圈与高纬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冰冻圈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将冰冻圈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应用、重大计划推动,开展全球尺度的系统性、集成性研究已成国际趋势。
我国是中、低纬度地区冰冻圈发育最好的国家。冰川面积达59425平方公里,多年冻土区面积约220万平方公里,稳定积雪区(积雪日数超过60天)面积约420万平方公里。我国冰储量折合水量约为50000×108立方米,相当于5条长江年径流量,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固体水资源,不仅有重要的气候效应,还是干旱区和绿洲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我国冰冻圈还是亚洲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区域,每年平均冰川融水量约为600×108立方米,直接滋润着流域内27亿人口。在全球变暖、冰冻圈退缩的背景下,冰冻圈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已成为国际气候系统及全球变化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也是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我国也是受冰冻圈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变暖,冰川的加速融化和冻土的退化,与之相关的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冰崩、雪崩以及冻土热融等各类冰冻圈灾害发生频率提高,强度增强,范围扩大,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交通、建筑、信息等的畅通。
冰冻圈研究可为系统评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冰冻圈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储存于冰冻圈内的气候环境信息十分丰富,如积雪、河湖海冰、冰川与极地冰盖的范围与冰量的变化、冰层内各种物质的浓度、冰缘地貌、泥炭沉积、地下冰、钻孔温度等均能反映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冰冻圈介质,尤其是冰芯,可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丰富的、高分辨率的气候环境记录,成为各国科学家“抢手”的研究对象。冰冻圈研究可为认识地球气候变化机制、提高气候模式的预测能力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冰川变化是我国西部水资源和灾害的重要因子,对未来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灾害防治影响深远;广泛分布的雪盖和冻土变化是高海拔和高危地区地表土壤墒情变化的关键决定因素,对地表植被、土壤水分、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极为重要。深入开展这些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国西部地区人们生存环境,也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小题1:下列对“冰冻圈”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冻圈是指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地球表面的部分,包括所有种类的冰、雪和冻结土。
B.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并称为影响气候系统的五大圈层。
C.冰冻圈作为冻结的水体,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反之,它对气候影响也非常明显。
D.冰冻圈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可为认识地球气候变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小题2:下列对“我国冰冻圈”情况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冰冻圈是中、低纬度地区发育最好的冰冻圈,冰、雪和冻结土种类比较齐全。
B.我国冰冻圈面积广,储量大,冰储量折合水量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五倍。
C.我国冰冻圈是亚洲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区域,每年的融水量约为50000×108立方米。
D.我国冰冻圈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和绿洲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寒区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水源。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冰冻圈科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包括各组成部分的各种特性、生消过程、演化机理、古
环境记录、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
B.冰冻圈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已成为国际气候系统及全球变化研究中最活跃的领
域之一,也是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
C.21世纪初期启动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新的核心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将冰冻圈
视为一个整体,开展全球尺度的系统性、集成性研究。
D.随着全球变暖、冰川的加速融化和冻土的退化,我国已成为受冰冻圈灾害影响最为严
重的国家,各类冰冻圈灾害发生频率提高,强度加强,范围扩大。
小题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候与冰冻圈计划确立的四大研究领域告诉我们:海平面的上升与冰川(盖、帽)的
消融有直接的关系。
B.我国是中、低纬度地区冰冻圈最发育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冰冻圈是影响全球
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
C.冰冻圈介质,尤其是冰芯,可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丰富的、高分辨率的气候环境记录,
这是我国多次南极考察冰盖钻探的主要目的。
D.全球变暖,导致冰崩、雪崩以及冰湖溃决等各类冰冻圈灾害频发。如果全球变冷,这
类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就可能降低。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
①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②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早在1916年,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人任鸿隽先生就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竺可桢先生也曾坦言:“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样的精神高度,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追求科学真理,究其根本,是人类求知的本能,是人类对意义的探求。只有保持这种
追求,才能产生对科学的激情,才能克服浮躁,专注研究,才能不怕失败,百折不挠。
③坚持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需要克服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与技术的距离越来越近,对经济和社会活动带来越来越大的直接影响,人们对科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往往寄予过高的期望,常常过度要求科学获得即时效益,从而妨碍对真理的追求,屏蔽科学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甚至使科学沦为技术的附庸,带来行政对科学的过度干预,造成学术自主的丧失。这是我们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需要注意的另一方面。
④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复杂,唯有理性才能帮助我们拨云见日,走入自由王国。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实证要求和方法,构成了科学理性的主体。崇尚理性最重要的体现是唯实。科学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透过表面现象揭示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还在干扰着一个健康社会的正常发展。如在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常常出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缺乏事实根据的报道,发生着太多缺乏理性的“口水仗”;网络成为发泄情绪的场所,理性观点常常遭受“大字报”式的攻讦和扼杀;在我们的学术批评中,富有实证和逻辑的讨论还是没有变成大家乐于参与的习惯和风气。凡此种种,都是与科学理性相悖的。
⑤弘扬科学精神要提倡理性的质疑和批判。质疑是研究的起点,批判是科学的生命,要像赫胥黎所言:“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我们要尊重书本上记述的前人的科学成果,但更要相信自己亲自实践中的发现;我们要尊重专家,但没有必要认为他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完全正确和高明,要敢于和权威开展平权的学术争论;我们要广泛汲取信息,但对没有事实根据的谣传,要敢于质疑,善于识别,更不做谣言的传播者。
(取材于韩启德《我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精神问题的看法)
小题1:对②段中“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追求真理,不计较个人利害”。
B.这句话正是“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C.这句话彰显了科学精神的高度,值得我们去追求。
D.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科学真理是人求知的本能。
小题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又体现在科学知识之中。
B.科学精神既能约束科学家的行为,保证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又能逐渐影响大众的意识。
C.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所以,一旦追求到真理,科学研究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D.“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是理性质疑和批判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的精髓。
小题3:请你根据本文阐述的科学精神,评析下面这一则曾经引起轰动的新闻事件。(5分)
2007年,陕西农民周正龙称自己在一处山崖旁拍到了野生华南虎。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这些老虎照片,宣布已经灭绝二十年的华南虎再现。
随后的调查发现:当事人周正龙对拍照事件的描述漏洞百出;林业局负责调查的人没有做过任何核查;而该调查者的上司也没有问他要过任何华南虎真实存在的证据;虎照发生之前,对《陕西华南虎调查报告》进行评审的专家并没有去当地调查,就认定“镇坪县仍有华南虎生存,只需要影像资料为证,就能申报建立华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周正龙被警方证实用老虎年画拍摄假虎照。
答:??????????????????????????????????????????????????????????????????????
3、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牡丹亭》,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牡丹亭》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柳梦梅,比黛玉为杜丽娘。 (《红楼梦》)
B.贾雨村到任就遇上人命官司,经门子提醒,得知抢夺英莲并杀死原买主的是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薛蟠。他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虚张声势拿人,假称薛蟠被鬼魂追索已死,给冯家一点烧埋之费了事,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 (《红楼梦》)
C.梅和觉新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梅不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家》)
D.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事;宝玉又说:“……,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又引来“金麒麟”之说,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心直口快的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帐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这些话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红楼梦》)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的音乐理论中,声、音、乐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声与音的区别在于,音有节奏、音调,而声没有。通常将声称为噪声,将音称为乐音。人与动物都有听觉,能够感知外界的声响。不同的是,动物一般不能识别声与音,而人不仅有感知音的欲望,而且能利用声的特性构成乐音,来满足自己感官的需要。是否懂得乐音,是人区别于禽兽的重要标志,所以《乐记》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在外物的作用下,人心会跃动而起。因外物作用的强弱不同,人的情感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手舞足蹈再配上歌曲,是心情达到极致时的表现。乐音出自人心,但又能成为一种新的外物,给人心以反作用。乐音种类很多,可以是端庄的,也可以是张狂的;可以是细腻的,也可以是粗犷的;它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诱导着人的情感的发生与转换。犹如今日的古典音乐与摇滚音乐,尽管都属于乐音的范围,但给听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儒家尤其注重乐音对人心的影响,主张乐音应该有益于人的教化,而不是为了刺激感官。认为以君子之道作为主导的乐音,有益于人类的进步;以满足感官刺激作为主导的乐音,会将社会引向混乱。所以《乐记》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乐音有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乐音悖逆天道中庸的原则,对人性的宣泄毫无节制,会引导人走向颓靡或暴戾的极端,最终毁灭人性,是亡国之音。而高层次的乐音是天道的体现,使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心性,是入德之门。因此,对乐音要有所选择,儒家将最高层次的音称为“乐”。《乐记》说:“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只有合于道的音,才能称为乐。是否懂得音与乐的区别,十分重要,所以《乐记》又说:“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唯有君子才懂得真正的乐。
春秋时期有古乐与新乐之争。所谓古乐,是自黄帝、尧舜以来,圣贤相传的雅乐,如黄帝之乐《咸池》,尧之乐《大章》,舜之乐《韶》,禹之乐《夏》等,节奏缓慢庄重,富有寓意。新乐则是时人所作的淫声乐曲,恣意放荡,无思想内涵可言。《乐记》记载了魏文侯向子夏问乐的对话。魏文侯对子夏说:我端冕而听古乐,总是担心会睡着;而听郑、卫之音,就不知疲倦。请问原因何在?子夏说:古乐进退齐一,没有奸声,弦匏笙簧,相互配合,奏乐始于击鼓,舞毕击金铙而退。君子聆听到此,可以说出古乐的义理,然后思索修身齐家,均平天下。新乐不然,行伍杂乱,奸声滥溺,舞如猴戏,男女混杂,尊卑不别。乐曲终了,君子不知所云。魏文侯好乐舞,但却是知音而不知乐,子夏讥笑他说“今君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古乐是圣人确立的父子君臣的纪纲之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配以乐器、辅以舞蹈、加以节奏的作品,所以子夏说“德音之谓乐”。而新乐“淫于色而害于德”,不能称为乐,所以,有道君王万万不敢将它搬进宗庙祭祀祖先。
1.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阐释“对乐音要有所选择”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乐音出自人心,又能给人以反作用,各种各样的乐音,能使人有不同的感受,从而诱导着人的情感发生和转换。
B.是否懂得音和乐的区别十分重要,只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才能懂得真正的乐。
C.低层次的乐音无益于人的教化,而高层次的乐音则能使人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人性。 D.以君子之道作为主导的乐音,有益于提高个人道德水平,促使社会进步;以小人之道为主导的乐音,以满足个人感官刺激为目的,不利于社会进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乐就是儒家认为的以君子之道为主导的乐音,新乐就是儒家认为的以满足感官刺激为目的的乐音。
B.古乐对人的感官刺激不如新乐那么强烈,所以魏文侯听古乐时总是担心会睡着,而听新乐时却不知疲倦。
C.古代有道君主不敢把新乐搬进宗庙祭祀的原因是新乐恣意放荡,无思想内涵可言。
D.文中引用《乐记》中魏文侯向子夏问乐的对话,目的是讥笑魏文侯只知音而不知乐。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很早就有重视乐音对人的教化作用的传统。
B.儒家强调乐音对人的道德熏陶作用,这对我们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有借鉴作用。 C.孔子曾称春秋时期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其原因可能是春秋时期盛行的是新乐,表现的是对声色犬马的狂热。
D.如果人人都能欣赏高层次的乐音,而摒弃靡靡之音、亡国之音,那就一定能达到儒家所强调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目的。
5、阅读题 鲁迅在《呐喊》中运用了一些“曲笔”,那么,什么是“曲笔”?请结合《药》加以分析说明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