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2-11 00:16: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觉慧背着家人参加学生运动,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觉慧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活动。接着,高老太爷又把觉新叫来,要他看管觉慧,不准觉慧再到外面。
B.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哭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刚离开,觉民就来告知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在中途觉慧还是决定放弃鸣凤,停止寻找,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怨恨,投湖自尽。
C.钱梅芬和她的表哥觉新青梅竹马,但她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后来,她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回到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
D.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同意了,就直接告诉觉民,觉民坚决反对,觉新劝觉民听爷爷的话。觉民非常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便听从了琴的建议,决定采用“逃婚”的方式反抗,最终获得了胜利。
E.瑞珏的产期近了,为了避免“血光之灾”,陈姨太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没有反抗,便送瑞珏到城外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凄惨的叫声,却被挡在门外,因为太太们的吩咐,没有人敢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缜密 付梓? 冠冕堂皇 毋庸赘言撅嘴 B.萌孽 洗练老羞成怒? 迥然不同及锋而试 C.紧俏 尺椟名副其实锱铢必较 安详 D.国粹发韧 不可思议奔放不羁乡下佬



3、语言运用题  【题文】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                               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瞻瞩与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①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
②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③黎明的曙光射出万只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
④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眼!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北京的鲁迅故居和鲁迅博物馆收藏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书。
B.我们手足情深,我怎能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去观看演出呢?
C.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军队的进攻早就做好了准备。
D.采取货车白天限行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交通拥堵的办法。



5、语言运用题    “三·一八”惨案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社会上许多人士都表达了对烈士的同情或敬仰,对段政府的谴责和痛恨。在刘和珍、杨德群两君的追悼会上,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写了一副挽联:
  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
  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
  请你对这幅挽联表达的意思和使用的手法做出简要的赏析,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