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十分欣赏,袁宏从此名声大振。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的诗意明朗而又单纯,没有太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参考答案:【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C “余亦能高咏”,是指诗人也有高咏的才华,而不是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五言律诗,完成后面各题。 晨登衡岳祝融峰[注]
[清]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注】祝融峰,南岳衡山的主峰,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光绪二十一年秋天,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此峰,写下了这首恢宏阔大的诗篇。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首联或尾联加以分析。
答:??????????????????????????????????????????????????????????????????????????????????????? ?
参考答案:首联“殊不觉”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觉累,二是不觉高不可攀,可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一?剪?梅
刘克庄①
(序: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屡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刘禹锡自比,自称“刘禹锡”。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缊:用乱麻束成火把。
小题1:“天寒路滑马蹄僵”中的“僵”字很有表现力,请予以赏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①“僵”为“僵硬”之意,(1分)②明写因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有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一般都要涉及到情感所以炼意是必不可少的,此题主要是炼意,首先解释字义,然后结合诗歌回答和人物和主旨的关系。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修辞和衬托的手法。答题时结合诗歌内容,答出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22、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3分)
?????????????????????????????????????????????????????????????????????????
23、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3分)
?????????????????????????????????????????????????????????????????????????
参考答案:22、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
本题解析:鉴赏:
此词为山谷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全词以咏梅为中民,把天边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边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国数千里,说是“天涯”不算夸张。到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作者很诧异。“梅破知春”,这不仅是以江南梅花多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而且是侧重于地域的联想,意味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读下面的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碎”和“独”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刻画了一位身经百战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他突营闯阵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