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2 20:07: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
B.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C.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D.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满脸笑容,兴高采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中几个短语间并列,停顿要适当延长,改顿号为逗号。C项中“娶她”后的标点应为分号,显示前后两个层次。D项中词语间并列,停顿要短,“漂亮”“高雅”后的逗号应为顿号。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君子之至于斯也
B.子路宿于石门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D.又将奚以汝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句与例句相同,宾语前置句,A句为定语后置句,B句为状语后置句,C句为主谓倒置句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自古以来人们依土地而生,自然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山坚毅不拔,沉静、博大、深厚;水至柔至利,屈曲有致,既可润物无声,又能摧枯拉朽。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相生相合,便是宇宙无限的生机。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人在自然生命的苍翠中感到生命的蓬勃;当秋景的宁静疏落,让人体会收获过后的宁静和天高云淡的旷远;而冬日的萧瑟空寂,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艰难和顽强。人在山川的变化中,找到了自己情绪的寄托,获得精神的安顿。因此?????,望水则情溢于水。


参考答案:①所以我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②人在自然生命的萌动中感到美好的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句意,第一句话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①处应该填写表达对自然感恩的句子;第四句是一个排比句式,②处表达对春天感受的意思即可;③考生如熟悉“观山则情满于山,写海则意溢于海”很容易补写出来。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 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
???????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
⑥分别咏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
A.④①⑤②③⑤????
B.①④⑥②③⑤????
C.①②④⑤③⑥???
D.④⑥②①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