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2 20:14: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的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窗外,雨滴滴哒哒的下个不停。雨声一滴一滴,雨情一幕一幕,那些被雨淋过的花儿,(zhàn)放着(yān)红的色泽。
B.灌木丛新生的叶子贪婪的(yǔn)吸着露珠,柳树摇摆着(qiān)细的腰肢,摇曳着柔美的枝条,“绿”占领了人们的眼睛。
C.风儿抚摸着大地沟壑纵横的年轮,月光孤独地梳理着它高高低低的心思,大地的呢喃,氤氲(yīn?yūn)成一片,空灵幽远,扶摇汉霄。
D.一抹乌云(lüè)过,山坡上松树林立,郁郁葱(chōng),层层梯田挂在山腰,雾气蒙蒙,山粱上几棵松树在雨中越发显得妩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B.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逝了。
C.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
D.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A官样文章:只有形式,照例敷衍的文章。贬义。B醍醐灌顶:醍醐,纯酥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C耳提面命:形容师长恳切的教导,褒义。D略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题文】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
(1)对于那些   汉,往往不可以    待之。
(2)这事不好    真伪,但经过专家的   ,大家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① 负心     ② 腹心   ③ 分辩     ④分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负心、腹心: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分辨、分辩:“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的两组意象中任选一组,通过描写营造所对应的意境。不超过100字。 ????
  第一组:明月???杨柳???杜鹃???——凄婉?哀伤 ????
  第二组:落日???大江???远山???——雄浑?壮丽
               ??????????????????????????????????????????????????


参考答案:第一组——孤独的河流在夜的黑暗中静静流淌。即将远行的人儿,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谧含辛茹 苦瘦骨伶仃化干戈为玉帛
B.嚼腊归根结蒂风靡一时牵一发而动全身
C.滑腻迷天大谎惩一儆百心有灵犀一点通
D.就绪毕恭毕敬溘然长逝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腊”应为“蜡”; C“迷”应为“弥”; D“致”应为“至”)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