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皇览揆余初度兮 何不改乎此度
B.夫唯灵修之故兮 广故数言欲亡
C.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不患人之不知
D.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苟且偷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度(气度)(法度)B故(原因)(故意)C患(祸患)(担忧)D偷(暂且.苟且)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进行分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臣请完璧归赵??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③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④左右欲刃相如??⑤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⑥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⑦忽昼见一绯衣人
A.①⑥ / ②③⑦ / ④⑤
B.①②③ / ④⑤ / ⑥⑦
C.①⑤⑥ / ②③ / ④⑦
D.①⑥ / ②③/ ④⑤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⑥使动用法,②③⑦名词作状语,④⑤名词作动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前不久这里曾山洪_______,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________表现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艺术特色极为称道。
③湖上那些旧游之地都去看看,像学生温习课似的,感觉最________的是苏堤。
A.爆发擅长舒畅
B.暴发擅长舒坦
C.暴发善于舒坦
D.爆发善长舒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暴发"、"爆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擅长"强调在某方面显得才能突出,"善于"强调对某种事很会做。"舒畅"指舒服畅快或开朗愉快,多形容心情、精神,"舒坦"指心情舒展,感觉满意,多用于口语,与"舒服"同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4]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5]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注释】
[1] 不信人:不诚实的人。
[2] 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
[3] 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
[4] 扬:原作“杨”,据黄丕烈《札记》改。
[5] 自覆:自取灭亡。
[6] 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小题1: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相同的一句
A.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
C.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小题2:“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准确的意义
A.登,升
B.驾,坐,骑
C.凭借,趁着
D.连接 E、利用 F、顺应,顺着 G、冒着,顶着 H、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I、“四”的代称
小题3: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②旦日,客从外来???????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www.91exAm.org??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⑩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A.①④
B.②⑥⑧
C.③⑦⑨
D.⑤⑩
小题4: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相同的一句
A.蜀之鄙,有二僧
B.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小题5:请选出“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B.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小题6:请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是”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项
A.觉今是而昨非
B.是己而非人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无乃尔是过与
E.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F.定国是之诏既下
G.惟利是图??????????????????? H.然是说也,人常疑之
小题7:请选出与“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C.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小题8: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相同的一句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小题9:选出与“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句中的“辞”意义不同的一句
去来兮辞?????????????????? B.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于是辞相印不拜
小题10:选出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B.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C.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小题11:选出与“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中的“道”意义不同的一句
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B.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D.臣之所好者,道也
小题12:选出与“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中的“去”含义相同的一项
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D.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小题13:选出与“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义相同的两项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C.予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D.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E.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F.斯固百世之遇也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H
小题:B
小题
本题解析:
小题:(题干及ABD三项中的“信”都做“诚实、守信”意义讲,而C项中的“信”作“的确、实在”讲,另如《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
小题:略
小题:(B项中的几句与例句中的“从”都当“由,自”讲,A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跟从、跟随”讲,C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向谁学习”讲,D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听从、顺从”讲。)
小题:(题干与B项中的“鄙”与其后的“人”合成一个词语,表谦称。A中的词当“边远的村邑、边疆地区”讲,CD中的词语均是“鄙陋、鄙俗、鄙琐”的意义。)
小题:(题干与BCD三相中的“使”均作“出使”讲,A项中的“使”为名词,出使的人。)
小题:(此二句中的“是”均做指示代词“这、这个”讲,其余各剧种的“是”的意义分别为A为“正确”,B为“认为正确”,E系词,表判断,F大事,G宾语提前的标志。)
小题:(与例句中的“行”均作“节操、品德”讲,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屈原列传》中“其行廉,故死而不容”。AC中的“行”都作“行走”讲。D中的“行”作“运行”讲。)
小题:C(与例句中的“素”都作“空,白白地”讲,AB中的“素”都作“平素,向来”讲,D中的“素”是“白色的绸绢”。)
小题:(A中的“辞”是一种文体名称,BCD中的“辞”都与例句中的“辞”含义相同,作“不接受,推辞,辞去”讲。)
小题:(A与例句中的“期”均作“约会,约定”讲。BC中的“期”都是名词,约定或限定的时间,期限。D中的“期”是“要求,期望“的意思。)
小题:(D中的“道”是“规律,法则”的意思,例句与ABC三项中的“道”是“途径,方法,措施,策略”的意思。)
小题:(D句与例句中的“去”均作“放弃、舍弃”讲。A句中的“去”是“离开,离去”的意思。B句中的“去”作“距,距离”讲。C句中的“去”作“除掉,去掉”讲)
小题:(例句AE中的“固”均作“本来,原来”讲。BF中的“固”是“确实,的确”的意思。C中的“固”当“当然,自然”讲。D中的“固”是“究竟,到底”的意思。)
【译文】
有人对燕王毁谤苏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大王以万乘之尊却非常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这是向天下人显示了自己与小人为伍啊。”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预备住处。
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个平庸之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取得了收复十座城邑的利益,挽救了危亡之中的燕国,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其实,我不守信义,那倒是您的福气。假使我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像曾参那要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说:“当然可以。”苏秦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不会来为大王服务了。”
苏秦道:“臣要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他到齐国去呢?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吃白食,认为周武王不义,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弱小燕国的垂危君主服务呢?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于约会在桥下,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并取得巨大的功绩呢?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所以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他们都不满足现状。如果满足现状是可以的,那么齐国就不会进兵营丘,您也不能越过楚国边境,不可能窥探边城之外了。况且我在周地还有老母,离开老母来事奉您,抛开固步自封的做法,谋求进取的策略。看来我的目标,本来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而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这就是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原因啊。”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选项的句子中,包含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蟹六跪而二鳌
B.闻道有先后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C.君子生非异也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通假现象,A“颁”通“斑”;B“有”通“又”;C“生”,通“诉”;“从”,通“纵”;“景”,通“影”;D “涂”通“途”;“受”通“授”。对于课内文言通假现象,平时复习要学会整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