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3-02 20:22: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加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请张先生留步,足下改日再来请教。
B.他年近古稀,但高堂与家母依然健在。
C.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令嫒这次获儿童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足下:在古代是下对上或同辈之间的尊称,这里误用为谦辞。B项:指父母,与后文“家母”重复。D项:令媛:敬称他人的女儿。这里误用为谦辞。
点评:注意方法,提高效率。 (1)准确审题,明确选择恰当的还是不恰当的。 (2)冷静分析,推测命题者意图,寻找迷惑点。由于疏忽将正确答案首先排除的现象是常有的,殊不知,当你苦于在说不清道不明的选项中徘徊时,却有一个漏掉的选项存在着十分简单的人选理由,而且理由可能还很充足。 (3)紧密结合语境,忌先人为主。注重搭配、适宜范围、感情色彩、有无重复等等。(4)利用相似或相近的熟语替换。如不厌其烦和不胜其烦、孤注一掷和破釜沉舟等。本题重在考查谦敬词的用法,这需要平时积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遂命酒,使弹数曲。(赶快)??②邻国之民不少(更)???③数罟不入洿池(污浊)
④金砺则利(完成)??????⑤关而攻秦(击)????⑥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惜)
⑦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A.①③⑥⑦
B.②⑤⑦⑧
C.①②④⑧
D.③④⑤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着重考查了重要实词的意义。①中快是畅快的意思,③中洿的意思是低洼的地方,④中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⑥中爱是吝惜的意思。对于课内重要的实词,平时复习要落实好注释。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一项是??
A.今太子迟之,请决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B.秦王必喜而善臣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C.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北蛮夷之人,未尝见天子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是2004年版《考试说明》保留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1、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2、联想迁移法: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3、语法推断法: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破题”。4、互文对举法: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有时用互文对举法可帮助你快速判断。5、通假代入法: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该题D项两句“谢”均为“谢罪”“道歉”之意。A.“辞”意思分别为“告辞”“推辞”。 B.“见”意思分别为“召见”“被”。C.“鄙”意思分别为“攻打”“粗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目的连词)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把)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转折连词)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连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项:并列连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二世
B.执此以
C.辟四窗
D.客逾庖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前:名词作状语,意为“在前面”。其余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乳:“喂养”;朝:“上朝”;宴:“赴宴”。关于词类活用6小题已详细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