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河东元某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B.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
D.伯休执价不移/移风易俗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成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大小之别,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作者认为当世隐于林泉者多欺骗松桂,诱惑云壑之人,隐于市者更不堪。
D.作者认为许多士大夫喜欢娄公并为“市隐斋”作记,硬要给他造出名声,这是好事者的作为,而非娄公的本意。?
3.?下列对文章鉴赏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古代记事文体的一种,本篇在构思上别具一格。作者主要采用对话形式,着眼于“隐”字,表明了自己对隐士的看法和认识。
B.?文章从隐逸的内涵说起,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
C.作者写韩伯休的故事说明真正的隐士无需修饰,由此推论,娄公的“隐”不是真隐,对他这类沽名钓誉的行为进行了直接的辛辣的讽刺。
D.?本文阐述了隐逸的类别、区分、各自的特点,最后才归结到娄公的隐逸,看似绕了一个大弯子,作者实则为表明自己的态度层层做铺垫。
4.将上面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
②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
③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
????????????????????????????????????????????????????????????????????????????????????????????????????
参考答案:1.C
2.D
3.C
4.①他想请您也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
(1)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2)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参考答案:
(1)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
本题解析:关键词和采分点
(1)为:治理
(2)诈力:欺诈的手段
【译文】
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B.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①危乎高哉!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因大稔稔:庄稼成熟。
B.讽大亮献之讽:嘲讽。
C.深乖昔旨乖:违背。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
小题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① 以惠政闻?????② 大亮密表曰???③ 必通宵假寐
④ 我便通夜安卧?⑤ 而居处卑陋???⑥ 哭之甚恸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小题1:①表现李大亮的行政能力;⑤表现李大亮生活俭朴不求奢华;⑥太宗的“哭之甚恸”不能简单认定是因为李大亮的“忠谨”。
小题1: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多”、“衣冠”、“破亡”、“以……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2)“诸”、“持”、“推”、“遗”,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
【参考译文】李大亮,是雍州泾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而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帐篷里结为朋友。正义之师入关后,李大亮从东都洛阳归附国朝,担任土门(河北井陉的古称)县令。属县百姓有饥荒,盗贼来侵犯,李大亮卖掉自己所骑的马把钱分给贫弱的人,用开垦土地劝勉人们,当年就获大丰收。他亲自搜捕盗贼,所攻打之处总能平定。当时太宗位居藩镇,巡视安抚北部地区,听说他的事迹而赞叹。那以后,胡人侵犯边境,李大亮部众少不能抵挡,就单人匹马到敌人军营,叫来敌人的主帅,把祸福向他讲明,胡人感动悔悟,互相带着前前后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属县境内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兴,按照功劳赏赐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对这些人说:“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全都放走了。
贞观元年,他离开都城担任凉州都督,凭借仁爱宽厚的治理闻名。曾经有宫里来的使者到了凉州,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就暗示李大亮献上它。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说:“陛下很久就不再打猎了,但使者却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旨意;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派遣的不该是这样的人。”
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贞观十七年,晋王成为皇太子,东宫太子的属官,都大规模从重臣里选拔。让李大亮兼任太子右卫率,不久又兼任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值宿保卫两宫,特别被亲近和信任。李大亮每当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他就像这样被信任。李大亮虽地位名望显赫,但住处地势低洼狭小简陋,衣服俭朴随意。至于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却一直不能报答。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太宗于是就提拔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他去世时五十九岁。
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为他在另外的临时住处表达哀思,为他哭得特别悲痛,停止处理朝政三天。追封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叫懿,陪葬在昭陵。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A.曩者辱赐书(从前) 喻之于怀(比喻) 夙遭闵凶(年成不好) 莫之夭阏(挫折) B.亭亭如盖(盖子) 谂知滋味(知道) 穷发之北(出发) 一死生(把……看作一样) C.品类之盛(繁多) 御六气之辩(同“变”) 虽累百世(经历) 扃牖而居(关闭) D.定计于鲜(稀少) 罪至罔加(法网) 通古今之变(通晓) 信可乐也(实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