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2 20:51: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作文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这句话,在当今时代,仍有现实意义。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所见所思,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写一篇关于如何看待“乐”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只能在“三乐”中选一“乐”来写,一道作文题实际上就是三道作文题。
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文章的结构必须与文体一致。
“三乐”的概念必须清楚。一乐是新情之乐,二乐是正直做人之乐,三乐是教育之乐。具体:(1)亲情之乐。写记叙文,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可以。写议论文,抨击父母分手,兄弟反目,不顾新情从而失去快乐,也可以。但最后一定要回到崇尚快乐上来。(2)正直为人之乐。写记叙文,享受正直为人的快乐,可以。写议论文,敢于担当,有正义感,可以。抨击欺世盗名、丧尽天良之,从而倡导正直之乐,也可以。(3)教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女儿、儿子、妈妈、爸爸一家四口谈到了“亲情”问题。女儿最先发言,她说:世间最美的是亲情。儿子接着说:亲情是把双刃剑。妈妈想了想说:亲情常常创造奇迹。爸爸最后说:理智比亲情更重要。要求:以上述某一个人的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①标题自拟。②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有一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写了一首短诗,这首诗被镌刻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
一开始他们来抓共产党,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
他们来抓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然后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然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有人能留下来为我说话了。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 91eXAm.org拟题目,不套作,不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当纳粹对“我”身边的人进行迫害时,“我”三缄其口,不肯说话,因为“我”认为自己不属于那一分子,他们的生死与“我”无关。而当最终纳粹的黑手向“我”伸来时,周围已经没有人能留下来为“我”说话了。“我”的冷漠不仅害了别人,更害了自己。
而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冷漠的今天,在享受孤独和学会漠视的今天,这则材料无疑更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警示意味,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告诫人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等紧密,我们绝不能断言“我绝不会麻烦别人”“X人X事与我无关”“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很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打开一扇窗”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题目:漫步???????????(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足题目)
要求: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班级,请用A、B、C代替。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这就是批评的力量。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转折,指引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而其实,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和采取的措施。
要求:(1)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套作或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关于材料的分析:本材料是讲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对待他人批评的态度与做法。三个学习绘画的人,第一个绘画的人他并没有听从顾客的话,但是他对照别人的批评,检查自己,从而弄明白别人的批评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不符合自身实际,就决不盲从。
另一个绘画人,他听从了顾客的意见,他认为顾客的批评是善意的,且又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别人的批评是善意的,又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要虚心接受,认真听取。
第三个人的做法与第二人完全相同,但效果却截然不同?这是因为他没有对别人的批评作具体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