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小题1:一、二两句表现了琴声怎样的特点?结合诗句赏析。(4分)
小题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泠泠”,表现了琴声的清越;“松风寒”,以风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选出对下边这首宋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A.上阕是说,钱塘江两岸的吴山和越山青翠无比,它们虽然也在相互迎送,但怎能真正了解离别人内心的万般滋味啊!
D.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一个“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信物。“结未成”,说明他们的爱情横遭不幸,成为悲剧。
C.“江头潮已平”,意味着情郎该动身起航了,女主人公将目送情郎随帆远去,正如李白所说的,将是“惟见长江天际流”了。
D.这首词以写景开篇,两“青”对举,表现出吴越一带秀丽的风光;又以写景作结,创造出一片空茫的令人惆怅的境界。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不是青山在“相互迎送”,是青山在迎送那对恋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此诗是刘长卿从岭南潘州南巴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
小题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小题2:分析诗歌尾联在全诗中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草木摇落,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景关系的赏析题目,首先对首联描写的景物简单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点明情感,注意意境的特征和情感,意境要抓住“摇落”“霜叶” 应是“萧瑟秋景图”,情感要结合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孤”“独”“乡心”来回答。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的赏析题目,手法是以景结情,先对尾联的内容进行描述,然后点明此景含有的情感,此题和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结句“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 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古人一般都悲秋,刘禹锡、毛泽东两位诗人却颂秋。
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山中闻杜鹃
[宋] 洪 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
小题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是作者泣血之作,联系全诗,简述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小题1:托物言志。(2分)作者通过在诗中塑造的悲啼不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赏析表现手法,首先要正确把握一些关于表现手法的术语,比如衬托、反写、铺垫、渲染、想象、对比、象征、用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古讽今等等。本诗写作者听见杜鹃叫声时的情感,而且前两联都在写杜鹃,因此可想到“托物言志”。答题时,应先点出此语,再具体陈述托了什么物,言了什么志。当然,如果联想到“杜鹃啼血”的典故,或者想到“衬托”,也可适当得分。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联系全诗分析作者情感,就应联系作者身世和当时处境来分析。题中的注释提示了作者写作时的环境:金兵侵宋、作者逃难。据此分析作情感就不会困难了。“言归汝亦无归处”讲作者无家可归;“啼鸟区区自流血”和“何用多言伤我情”表达作者对时局动荡、国破家亡的伤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