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3-02 21:16: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4分)
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一)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杜甫当时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说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小题1:这首诗的前四句从哪三方面对李白诗作出了怎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小题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8分)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 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 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 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 几杖复何铭②?
【注】①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②几杖复何铭: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汉代刘向曾有《杖铭》诗:“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诗是??????????。(1分)
小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恬静优雅环境,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
B.颈联借法酒清琴,形神兼备地刻画自已美好情操。
C.“浩然机已息”,作者于平静之语中表现旷达风度。
D.“几杖复何铭”,用反问直接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小题3:颔联“静看蜂教诲, 闲想鹤仪形”颇有意味,请简要评析。(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 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试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白居易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诗中的第六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你从表现诗意的角度分别说说选用“蜂”还是“峰”各有什么不同。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