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5分)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木筏)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施展抱负),舍之则藏(退隐),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分享,为百姓服务)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①: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观点1分)。孔子希望在自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回答时关键要明白题干中所提到的孔孟各自为人处世的几句话的含义。只要明白了含义再结合自己的体会不难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击空明兮溯流光 ③倚歌而和之 ④故为之文以志 A、①凌驾 ②逆流而上 ③靠 ④记 B、①越过 ②顺水而下 ③循 ④志向 C、①越过 ②逆流而上 ③循 ④记 D、①凌驾 ②逆流而上 ③靠 ④志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与“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宜悉王诸功臣 B.沛公欲王关中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八方归附,四夷来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逸园家传?姚 鼐 张逸园君者,讳若瀛,字印沙。君为人慷慨强果,自其少时,里人皆异之矣。君始以诸生为书馆誊录,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热河今为承德府,君仕时,未设府、县,以巡检统地逾百里。岁为天子巡驻之所,四方民汇居其间,君以严能治办,奸蠹屏除。留守内监为僧者曰于文焕,君一日行道,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于是热河内府总管怒,奏君擅杖近御,直隶总督亦劾君。上闻之,顾喜君强毅,不之罪,而以劾君者为非。 其后为良乡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①。有旗民张达祖,居首辅傅忠勇公门下,始有地数百顷,卖之民矣,久而地值百倍,达祖以故值取赎,构讼,经数官,不敢为民直。君至,傅忠勇颇使人示意君也,君告之以义,必不可,卒以田归民。畿南多回民,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君多布耳目,得其巨魁,或亲捕之,凡半年,获盗百余。盗畏之甚,乃使一回民伪来首云:“有某人至其家,巨盗也。”及捕之至,即自首:“某案己所为盗,有赃在京师礼拜寺②。”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则反与哄斗。至刑部讯,以某案事与此人无与,以君为诬良,议当革职;既而上见君名,疑部议不当,召君,令军机处复问,减君罪,发甘肃以知县用。是时上意颇向君,然卒降黜者,大臣固不助君也。 在甘肃二年,尝为张掖复营兵所夺民渠水利,又以张掖黑河道屡迁,所过之田,为沙砾数百顷,而岁输粮草未除,力请总督除之。时甘肃官相习伪为灾荒请赈,而实侵入其财,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其后为者皆败,于是世益推君。 君引疾去甘肃,里居数年。君居里为园,时游之,名之曰逸园,言己不得尽力为国劳而苟逸也,故人以逸园称之。 【注】①同知:官名,清代为知府、知州的佐官。②礼拜寺:又名清真寺,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兼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叙劳授主簿,借补热河巡检叙:议叙 B.君一日行道行:行走 C.久聚为窃盗,不可胜诘诘:究办 D.岁输粮草未除输:缴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逸园“慷慨强果”的一组是(3分) ①见其横肆,立呼至杖之??????②君告之以义,必不可??③盗畏之甚 ④君使兵役偕之至礼拜寺??????⑤力请总督除之??????⑥自上吏皆以为当然,君独不肯为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逸园为人慷慨强果,年轻的时候,乡里人就视他为不同寻常的人。在热河巡检任内,他严肃整治,肃清了奸诈邪恶之人。 B.在顺天府良乡任内,张逸园因为整治回民窃盗有方招致陷害,尽管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但仍被发配到甘肃降职使用。 C.不经请示就用杖刑处罚做和尚的内监,勇于制止权贵门下的霸道行径,表现了张逸园坚决捍卫正义、敢于得罪权贵的高贵品质。 D.在甘肃,官兵侵占民渠,官员谎报灾情以达到贪污的目的,社会政治的黑暗可见一斑。张逸园退居乡里后,把园子命名为“逸园”,反映了他与现实的不相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3分) ⑵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⑶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行:巡视。 小题1:③“盗畏之甚”,属间接表现;④因“慷慨强果”而被陷害中计;⑥表现的是廉洁奉公。 小题1:“在皇帝的干预下免于处罚”与原文不符。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张逸园先生,名若瀛,字印沙。先生为人刚直不阿,坚强果决,从他年轻时候起,乡里人都觉得他不寻常。先生起初以生员的身份在书馆任抄写工作,议叙功劳被授予主簿的官职,借调补充热河巡检的职位。热河如今为承德府,先生任职时,未设立府、县,而巡检统管的区域在方圆百里以上。每年(承德)作为皇帝巡幸之地,各方百姓汇居其间,先生凭着严肃整治,使奸诈邪恶之人皆被肃清。留在(避暑山庄的寺庙中)当和尚的皇宫太监叫于文焕,一天先生在路上巡视,看见他横行霸道恣意妄为,立刻将他喝呼到跟前,以杖刑处罚他。于是热河行宫的太监总管极为愤怒,上奏说先生擅自杖责皇上内御,直隶总督也弹劾先生。皇上了解了情况,倒是喜欢先生的刚强果毅,不仅不惩处他,反而认为弹劾先生的人不对。 张先生后来做过良乡的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有一个旗人叫张达祖,投靠在首辅傅忠勇的门下,起初有土地数百顷,(张达祖)把地卖给了百姓,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土地价格上涨百倍,张达祖用先前的价格赎回了土地,(双方)打官司,历经多个官员,都不敢为民伸张正义。先生上任后,傅忠勇派人向先生打招呼,先生以大义告谕说情的人,坚决不答应(做枉法的事),最终把田判归百姓。京城南面有许多回民,长时间的纠集在一起盗窃,难以彻底查处。先生布下了不少耳目,打探到他们的首领,有的还亲自去抓捕,共半年间,抓获盗贼百余人。盗贼非常害怕,于是指使一个回民假装来告发说:“某某回家了,这是个大盗。”等到将那人抓来,(那人)立刻自首:“某某案子是我干的,有赃物存放在京城礼拜寺。”先生派兵押送他来到礼拜寺,这个人却反而与押送者争斗起来。到刑部审讯时,以某某案件与这个人无关,认为先生诬人清白,审议撤职查办。不久皇上(在惩处名单上)看到先生的名字,怀疑刑部审议不当,召见先生,命令军机处复审,(军机处)减轻了先生的罪责,发配(先生)到甘肃降职做知县。当时皇上心中颇有偏向先生之意,然而终究降职被贬,是因为大臣们执意不援手相助。 在甘肃任职两年,曾经为张掖县收回被军队强占的民用水利沟渠,又因为张掖县的黑河水道多次改道,河水冲过的田地,方圆数百顷成为沙石地,但每年缴纳的粮草并未减除,(先生)竭力请求总督(奏请皇上)免除应缴纳的粮草。当时甘肃的官员因袭的做法是,假装为灾荒奏请救济粮款,实际上却是贪污侵夺这些钱财,从上级官员到下级差役都认为理所应当,唯独先生不肯这样做。后来那样做的人都败露了,于是世人更加推崇先生。 先生托病辞官离开甘肃,退居乡里多年。先生在乡里修筑了个园子,时常在园中游乐,命名园子为逸园,意思是说自己不能竭尽全力为国家忧劳而苟且于逸乐,所以人们以逸园称张先生。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①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②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玩心:犹言专心致志。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 B、殆忘寝食——殆:恐怕 C、虽细事不苟也——苟:马虎 D、辄一扣之——扣:求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蕲人之知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不妄与人接 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 ②重为乡党所笑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辩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古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用“/”线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 )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D 4、A 5、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