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不属侧面烘托的一项是 [???? ] A、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东船西航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过野人家有感①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②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②臼:舂米的器具。③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
【小题1】这首诗一二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场景?试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选取“井臼”“荆扉”“隔篱犬吠”“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一、二联所描写的意象进行分析。在一、二联中,作者选取了“井臼”“荆扉”“隔篱犬吠”“蚕饥待叶”等意象,而这些意象是乡野人家特有的,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祥和的村野农家生活场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不光要抓住诗的最后两联分析,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分析。诗的注释说,此诗是诗人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后在成都所作,因此这首诗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题目(5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题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试从表现手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的?(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小题2:比喻和情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昔日的荣华富贵,是思恋过去的故国家园,是悔失曾经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小题2:
试题分析: “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己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陇头吟①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乐府旧题,题目一作《边情》。②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预知战事。③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品位不高。
1.这首诗层次鲜明,情感富于变化,请你结合前八句诗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用了苏武的典故,在表述中有一处细节极为感人,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②句写长安少年登戍楼观太白,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共6分)
临江仙??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小题1:本词上阕记述了作者在黄州时酒醉夜归的情景,其中????一词传神的画出了诗人醉眼朦胧的神态。同时作者还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来夜之深,夜之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分)
小题2:结合相关诗句,简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小题1:仿佛。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小题
本题解析:
小题1:醒复醉说明其迷迷糊糊,仿佛三更,说明其不太清醒。夜本来是静的,诗人却用家童鼻息已雷鸣、倚杖听江声来衬托夜静。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情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句充分表达了情感。追求自由的生活。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说明其有遗憾。结合对苏轼的了解,他想要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心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