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注】。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穷秋:晚秋。
1.词的开篇两句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意境?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曾将下阕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展示了凄清寂寥的意境。作用是点明了写景和抒情的时间地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7分)
鹧 鸪
郑 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小题1: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三联关于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题目为“鹧鸪”,诗歌的内容主要围绕其啼叫声展开,尤其是颔联、颈联和尾联,表现出声音的凄切。而由后两联也可以看出诗作抒发的是一种思乡之情。
试题分析:
小题2:此处的细节描写主要是从侧面来表现鹧鸪声的凄凉的,从“征袖湿”和“翠眉低”可以看出。“征袖湿”写出游子听到鹧鸪声,就以袖拭泪;“翠眉低”写闺妇听到鹧鸪声,把眉眼低下。以人的感受烘托出鹧鸪啼声之悲。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闲??????游①
韩???愈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
独坐殊未厌,孤斟詎②能醒。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注】①元和十二年春作,此时韩愈自中书舍人降官为右庶子。②詎jù,表反问,相当于“怎么”。
(1)结合全诗简析“柳花闲度竹”中“闲”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幽咏欲谁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闲”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絮悠闲怡然的姿态,与下句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小题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小题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这个问题?(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小
本题解析:小题1: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抓住词中的“劳歌”一词,“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小题2: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小题1: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2分)
小题2: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2分)
小题3: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4分)
小题4: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愁
小题1:是社会危机来临前的生动比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全诗的诗眼,“愁”字领起全文的情感,奠定全诗基调,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的什么,要结合“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概括。
小题1:这是一首写兴亡之感的诗歌,颈联两句写咸阳景象,是为了写兴亡之感,再回答“”“何朝何代国都”并描绘景色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尾联“行人”的感慨主要结合“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