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3-02 21:57: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与苍梧太守有             ②群臣
③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士   ④项伯杀人,臣
⑤越国以鄙,君知其难也     ⑥范增数项王
封之                     ⑧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太子之                   ⑩常以身蔽沛公
A.①③/⑤⑥/②⑨/④⑧/⑦⑩
B.①⑤/③⑦/⑥⑩/②④/⑧⑨
C.①⑥/②⑦/③⑨/④⑧/⑤⑩
D.①⑤/②⑨/③⑥/④⑧/⑦⑩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①中“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交情”的意思;②中“怪”意动用法,“认为……怪”的意思;③中“礼”名词活用作动词,“以礼相待”的意思;④中的“活”使动用法,“使……活”的意思;⑤中的“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地”的意思;⑥中的“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的意思;⑦中的“函”名词作状语,“用函”的意思;⑧中的“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的意思;⑨中的“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的意思;⑩中的“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的意思。故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应为D项。
考点: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信贷活动中,银行轻易放贷,必然造成呆账、坏账的增加,致使尾大不掉,必然影响资金的回笼和流通。
B.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既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又显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C.有着集体主义情怀的墨子,在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上身体力行,激烈地反对贵族统治者“富侮贫,贵傲贱”的主张。
D.西临滇池的这座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沧海桑田,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足,水质甘洌,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蔬菜产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尾大不掉”,比喻组织庞大或机构下强上弱,指挥不灵;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中“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或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使用对象错误。D项中“沧海桑田”指的是大海变成田园,田园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印象西湖”。
B.“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C.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被埋,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D.中国代表团团长谢振华对媒体表示,当前,要求发展中的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减排,显然有失公允。


参考答案:(4分)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 ( B.应“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改为“演技及其小品时”。C.搭配不当,“通讯”不能与“一定数量”搭配;D.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应改为“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
点评: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与国内的音乐教育不同,梅纽因音乐学校教学的重点不是基本功的训练,它注重的是音乐知识、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B.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91考试网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或者说,是面与点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
D.重阳节怎么过并不重要,也未必非得抽出时间登山,重要的是不能让延续了千百年的节日所传递的精神信息丢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把分析思考的着眼点放在句子成分的运用、搭配等方面,要反复的琢磨。病句题要熟悉病句的六种基本类型,同时做题时不能吹毛求疵,好像不找出问题誓不罢休,那就危险了。在理解句子意义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基本类型上。A项,“知识”与“提高”不搭配;B项句式杂糅,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杂糅在一起,或去掉“对”,或去掉“被”。 C项,语序不当,“文化”与“语言”应换位,以与后文照应。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压岁钱通胀”是新华网评选出的2012年春节热词之一,指春节期间压岁钱生活水平提高和物价上涨有所增加的现象。在一些大城市,压岁钱的起价达到了500元,上千元的很多。对很多人来说,压岁钱变得“沉重”,攀比心理作怪,也是难过“人面、情面、场面”三关的一种表现,该到了给红包减负的时候了。
①而??????????????????????②也???????????????????? ???③由??????????????????????④随着???????????????????????⑤除了????????? ???????????


参考答案:①而(有所)????②也(很多)????③由(新华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