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迎仙客
张可久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两篇作品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湖上送别
张可久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分析“绿柳匆匆去马”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中用了诸多不同的意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丰富作品的意蕴。请对“满湖烟雨”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注]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对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
B.“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是“有我之境”。 ??
C.“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对春色阑珊的惋惜,是“无我之境”。 ??
D.“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和煦春风吹拂,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就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11分)
于中好
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①如梦水东流。人间②所事堪惆怅,莫向③横塘问旧游。
①“秾华”:繁盛的花朵。语出《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华”。诗中以兴的手法赞美王姬的美色。这句取其衍深意,谓繁华如梦,流年似水的意思。
②“所事”:所有的事,事事。
③?“横塘”:地名。江南多有横塘,所指不一。词中泛指江南,且以横塘代指记忆中曾一起走过,拥有过美好回忆的地方。
小题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