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2017-03-06 04:28: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根据文意,补写出相关内容。(每句不超过10个字)
“舌尖”即舌之尖端,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片名《舌尖上的中国》指用味觉来体验一个国家,新颖而独特。这里的“舌尖上”指代美食或品味美食。例如:“舌尖上的快乐”,指____;“舌尖上的未来”,描述的是____;“舌尖上的浪费”,是指责浪费食物的现象。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舌尖上”指代的意义范围扩大,有时会由食物转向语言、言论,如“别让调节收入分配成为‘舌尖上的方案’”,说的是__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
①品味美食的乐趣
②未来人们的美食?由首句可知,应先说“好演员,”再说“好观众”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②句中的“舌尖上”指代美食或品味美食。这两句话要求后面补写内容要与“美食或品味美食”有关。③句中的“舌尖”是指语言。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张彦因为一件小事跟室友发生口角并大打出手,虽经老师极力斡旋,双方矛盾暂时仍未
消除。
B.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自觉接受“八荣八耻”教育,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
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
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公安部门正式介入调查足球赌博案件,调查对象涉及足协高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石激起千层浪:比喻一句话或某一行动,会引起强烈的反响。A.斡旋: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之一,句中大词小用。B.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C.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不合语境。)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请你用具体的意象置换画横线的词语,使对下面句中抽象概念“美丽”的表述生动起来。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霜重枫独红、雪压梅更傲的美丽,一种雨燕迎风上、海鸥破浪飞的美丽。(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运动服饰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权一案又有进展,此案日前已被中国法院正式受理。
B.漫步小径,微风送来一阵扑鼻的香味。环顾四周,我看见一枝露出高墙的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C.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D.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姓名”前加“侵犯”;B项,“环顾”与“看见”重复赘余,“看见腊梅释放幽香”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或“主要以联考笔试成绩 基础”。
点评:句子成分的残缺考得多的是主语、宾语、介词的残缺,本题A项谓语残缺是考试中不常见的,这类题考生做得不多,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平时的训练应该尽可能的全面。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评论。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透过现象谈本质,一个角度不超过40字,标点占格。(4分)
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曾在某市做了一场题为“中国智慧漫谈”的精彩讲座。互动环节中,有听众提问道:“今天听您的讲座,主办方安排市领导坐在第一排,公务员坐在正当中,我们这些普通听众一票难求,还只能坐在旁边、后面,对此您有何评价?”这个极为尖锐的问题一经抛出,主持人随即陷入不知所措的尴尬之境;易中天先生则以其惯有的幽默风格回答道:“主办方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领导干部更需要参加学习、接受教育吧!”此语一出,全场笑声一片,市委书记带头为之鼓掌。?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①主持人(或主讲人)需要智慧来应对听众提出的尖锐问题,用幽默化解现场尴尬,使各方皆大欢喜。
②普通听众对主办方的座位安排提出质疑反映出干群关系的不和谐,值得全社会反思。
③政府官员和市民一起聆听专家讲座,和民众共同接受教育,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答对1点得2分:角度1分,观点1分。)


本题解析:要注意题目要求的评论角度,根据新闻内容,可以评论的人有易中天、主持人、主办方、听众(包括市领导、公务员、一般买票的普通民众),这些评论的角度有了,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是怎样的评论才是“透过现象谈本质”,如果能联系现实想一想,即听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多联系现实追问,答案的方向就明确了。本题解答误区在不能透过现象谈本质,只是泛泛而谈,比如大谈特谈易中天的智慧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为压缩语段中的特殊题型,是一种评论型的抽象压缩,它是一种新颖的题型,它的新颖或者说它的难点在于,既要看懂新闻,又要跳出新闻可问题。这里的跳出新闻,不是不要新闻内容本身,而是不能抑郁新闻本身,要注意题目要求的评论角度。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理解虚词的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