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3-06 04:31: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一进动物园,我们就径直来到“澳洲馆”看考拉,它们样子憨厚,一举一动总是慢悠悠的,显得_____________可爱。
②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_____________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③目光短浅的人由于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_____________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④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______,但特警们反应迅速,出击果断,身手敏捷,让我们对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充满了信心。
A.尤其?清静?从而?演练
B.非常?清静?进而?演习
C.非常?清净?从而?演练
D.尤其?清净?进而?演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著有《嘉祐集》。
B.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他的《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初期的典范之作。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善用典,意境雄浑,风格豪放,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他和苏轼皆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
D.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匆匆》等。其散文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清新秀丽,感情真挚朴实,富有艺术感染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辛弃疾为南宋词人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两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两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6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参考答案: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本题解析:要结合课文内容,紧扣意象的内涵展开。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线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B.照片拍得好,诗歌写得有味道,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长俞秀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己却负了重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作家重点描写的对象。请写出下面语句描写的人物姓名,并选择其中一个小题,对其眼睛描写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简评。(4分)
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②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人物:①??②??选择:?
评价:?
?


参考答案:
①杨贵妃②贾宝玉(全对1分)
评价示例(二选一):
①通过细节、夸张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写出了杨贵妃出众的美貌。
②运用对偶的句式和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贾宝玉英俊潇洒、温柔多情的特点。(手法1分,效果2分)


本题解析:这两句话分别出自《长恨歌》和《红楼梦》,描写的对象是杨贵妃的贾宝玉。然后再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