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A.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坐事出为同州刺史 B.朕能守而勿失无忌、遂良在,而毋忧 C.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 D.不用其计,乃今悔之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 ①告诫皇帝不做非法的事,没听说过天子自己观看(自己的)历史的。
②朋友深交时容易产生怨恨,父子沉溺于爱怜时增多过失。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未冠”是未行冠礼,尚未成年;文化史术语,注意积累记忆。“懿”,美好的。“草诏”一词多义,据此处的语境,应为动词,故为“起草诏书”
小题2:两个“然” 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承指上文所说之事,意为“这样,如此”。A前“为”是“作为”,动词,后“为”是“担任”,动词;B前“而”是连词,可不译,后“而”是代词“你”;D前“其”是代词“他们的”,后“其”是副词,表祈使
小题3:这里应是第一人称我,而不是他。根据语言环境来推断可以得出此结论。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不得不”的说法过分,无据。“起居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原文中“朕行有三”的话说明唐太宗有主观能动性,并非迫不得已。
小题5: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戒”译为告诫,“非法”译为不合法度的事,形容词用作名词,“自观史”译为自己观看(自己的)历史。(2) “怨”译为怨恨,“滞爱”沉溺于爱怜;“愆”过失、过错。
【参考译文】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年间,逐步升迁到起居郎。他广泛涉猎文学和历史,擅长隶书楷书。唐太宗曾经叹息说:“虞世南死了,没有与我谈论书法的人了。”魏征禀告举荐了褚遂良,皇帝让他侍奉书法方面的事。皇帝正广泛求购王羲之的法帖,天下人争相进献。然而没有谁能够评断真假。惟独褚遂良论断出处的,没有错误假冒的。
(褚遂良)升任谏议大夫,兼掌管记录皇帝言行的工作。皇帝说:“你记(皇上的)言行,一般做人君的能看不能看呢?”(褚遂良)回答:“现在记录皇帝言行的人,就是古代的左右史官,(皇帝的)善恶一定要记录,(作用在于)告诫皇帝不做非法的事,没听说过天子自己观看(自己的)历史的。”皇帝说:“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一定会记录吗?”(褚遂良)回答:“遵守道义不如奉行职守,臣的职责承载在笔上,皇上您的言行我一定会记录。”皇帝说:“我的行为有三方面:一,借鉴前代的成败,把它作为鉴戒;二,引进能人,共同实现为政之道;三,斥退远离小人,或许听到谗言,我能够坚守而不失误,也是想要史官不能记下我的坏处。”
在这时,皇帝的儿子虽然年幼,都外放担任都督、刺史,褚遂良进谏说:“过去两汉用郡国参与治理,间杂使用周代制度。如今设州县全都仿效秦代的法度,而皇子幼年一齐担任刺史,陛下您的确是在用至亲守卫四方。虽然如此,刺史,是人民的领导者,用人得当下面就安定稳妥,用人失当辖域就劳苦疲惫。我认为皇子未成年的,可以暂且留在京城,用经学教导(他们),(使他们)敬畏仰慕天子的威严,不敢违犯禁令,养成德行和才能,考察(他们)能胜任管辖州县,然后再勉励派遣。请陛下审察(我的谏言)。”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西突厥进犯西州,皇帝说:“以前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的子弟(为王),我没有采纳他们的计策,今日才后悔。”皇帝在寝宫旁另置院落让太子居住,褚遂良进谏,认为“朋友深交时容易产生怨怼,父子沉溺于爱怜时增多过失。应该准许太子偶尔回到东宫,亲近师傅,专心学艺,来扩大美德。”皇帝听从了他的话。
皇帝卧病,召见褚遂良、长孙无忌说:“慨叹汉武帝托付霍光,刘备托付诸葛亮,我今天托付你们啦。太子仁爱孝顺,希望你们竭尽诚心辅佐他。”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你不必担忧。”于是让褚遂良起草诏书。
唐高宗即位,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后)晋升郡公。(一度)因事获罪出京担任同州刺史。次年,召回朝廷拜授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最后)擢升为尚书右仆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况且)
B.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
C.长于臣(介词,比)
D.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性,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交阯道御史 改:改任
B.趣言之 趣:通“促”,赶快
C.比王指挥诣狱还 比:等到
D.褒表忠节 节:节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1)仁宗命令武士用金瓜打他,李时勉被打断了三根肋骨,拖出去时差点死了。
(2)在都门外给他饯行的朝中大臣和国子监学生,有将近三千人,有的还远远地把他送上船,等到船开了才离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阿尼哥,尼波罗国人也,其国人称之曰八鲁布。幼敏悟异凡儿,稍长,诵习佛书,期年能晓其义。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读《尺寸经》,阿尼哥一闻,即能记。长善画塑,及铸金为像。中统元年,命帝师八合斯巴建黄金塔于吐蕃,尼波罗国选匠百人往成之,得八十人,求部送之人未得。阿尼哥年十七,请行,众以其幼,难之。对曰:“年幼心不幼也。”乃遣之。帝师一见奇之,命监其役。明年,塔成,请归,帝师勉以入朝,乃祝发受具为弟子,从帝师入见。帝视之久,问曰:“汝来大国,得无惧乎?”对曰:“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又问:“汝来何为?”对曰:“臣家西域,奉命造塔吐蕃,二载而成。见彼土兵难,民不堪命,愿陛下安辑之,不远万里,为生灵而来耳。”又问:“汝何所能?”对曰:“臣以心为师,颇知画塑铸金之艺。”帝命取明堂针灸铜像示之曰:“此宣抚王楫使宋时所进,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对曰:“臣虽未尝为此,请试之。”至元二年,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凡两京寺观之像,多出其手。为七宝镔铁法轮,车驾行幸,用以前导。原庙列圣御容,织锦为之,图画弗及也。至元十年,始授人匠总管,银章虎符。十五年,有诏返初服,授光禄大夫,大司徒,领将作院事,宠遇赏赐,无与为比。卒,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上柱国,谥敏慧。
?有刘元者,尝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亦称绝艺。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始为黄冠,师事青州把道录,传其艺非一。至元中,凡两都名刹,塑土、范金、搏换为佛像,出元手者,神思妙合,天下称之。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仁宗尝敕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他神像。后大都南城作东岳庙,元为造仁圣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臣像,乃若忧深思远者。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其所为西番佛像多秘,人罕得见者。元官为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卿,以寿终。搏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云。
小题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脉络:条理或头绪
B.车驾行幸,用以前导。幸:荣幸
C.见彼土兵难,民不堪命堪:忍受
D.已而去其土去:离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众以其幼,难之。②皆以美于徐公。
B.①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①久之,未措手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①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云。②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B.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C.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D.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4分)
(2)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4分)
(3)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1)圣明的君主,对待四邻小国就象父亲养育儿子一样,现在儿子来到父亲面前,有什么可怕的?(“圣人”“万方”,“何惧之有”各1分,句意1分)
(2)时间久了,有些缺坏,没有人能把它修复完整,你能把它修复一新吗?(“‘阙”“完”“新”各1分,句意1分)
(3)马上去庙里动手制作,当天就完成了,看到塑像的官员和读书人,都赞叹不已。(“遽”“走”“咸”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A.脉络:动脉和静脉,经脉和络脉B.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D去:除去;去掉。)
小题2:(A.以①②认为,以为B.①做,干。引申为“从事”②治理C.之①音节助词,无实义②活用为第一人称,我。D.然①用于词尾,表示状态。②如此,这样)
小题3:(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锷,字昆吾,自言太原人。本湖南团练营将。初,杨炎贬道州司马,锷候炎于路,炎与言异之。后嗣曹王皋为团练使,擢任锷,颇便之。使招邵州武冈叛将王国良有功,表为邵州刺史。及皋改江西节度使,李希烈南侵,皋请锷以劲兵三千镇寻阳。后皋自以全军临九江,既袭得蕲州,尽以众渡,乃表锷为江州刺史、兼中丞,充都虞候,因以锷从。小心习事,善探得军府情状,至于言语动静,巨细毕以白皋。皋亦推心委之,虽家宴妻女之会,锷或在焉。锷感皋之知,事无所避。
后皋攻安州,使伊慎盛兵围之;贼惧,请皋使至城中以约降,皋使锷悬而入。既成约,杀不从者以出。明日城开,皋以其众入。伊慎以贼恂惧,由其围也,不下锷,锷称疾避之。及皋为荆南节度使,表锷为江陵少尹、兼中丞,欲列于宾倅①。马彝、裴泰鄙锷请去,乃复以为都虞候。?
明年,从皋至京师,皋称锷于德宗日:“锷虽文用小不足,他皆可以试验。”遂拜鸿胪少卿。寻除容管经略使,凡八年,溪洞安之。迁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广人与夷人杂处,地征薄而丛求于川市。锷能计居人之业而榷其利,所得与两税相埒②。锷以两税钱上供时进及供奉外,余皆自入。西南大海中诸国舶至,则尽没其利,由是锷家财富于公藏。日发十余艇,重以犀象珠贝,称商贷而出诸境。周以岁时,循环不绝,凡八年,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拜刑部尚书。时淮南节度使杜佑屡请代,乃以锷检校兵部尚书,充淮南副节度使。锷始见佑,以趋拜悦佑,退坐司马事。数日,诏杜佑以锷代之。
元和二年来朝,真拜左仆射,未几除检校司徒、河中节度。居三年,兼太子太傅,移镇太原。时方讨镇州,锷缉绥训练,军府称理。锷受符节居方面凡二十余年。九年,加同平章事。十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尉。锷将卒,约束后事甚明,如知其死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
【注】①倅:cuì副。②埒:1iè相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二项是(3分)?(?)
A.表为邵州刺史表:上表推荐
B.马彝、裴泰鄙锷请去鄙:看不起,轻视
C.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富:富裕
D.锷始见佑,以趋拜悦佑悦:让……高兴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王锷精明能干的一组是(3分)?(?)
①锷候炎于路,炎与言异之?②小心习事,善探得军府情状?
③贼惧,请皋使至城中以约降?④锷虽文用小不足,他皆可以试验
⑤凡八年,溪洞安之?⑥锷缉绥训练,军府称理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希烈南侵,李皋请当时担任江西节度使的王锷率领三千精兵镇守寻阳,两人互相配合,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两人的友谊也不断增进。
B.有伊慎强大的兵力做后盾,王锷受命冒险入城与敌人谈判,李皋终于占领安州城;后来伊慎要与王锷争功,王锷却自称有病避开,表现了他宽广的胸怀。
C.在南方为官期间,王锷根据当地实际,计算居民产业从而征收税利,所得税钱除上供、四时进献以及供奉外,剩余的都归自己,于是他的家财比公府收藏还多。
D.元和年间,王锷曾经镇守太原,当时朝廷将要讨伐镇州,王锷就安抚民众,加强训练;他去世时七十六岁,死前把后事安排得十分明白,就像知道死期一样。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