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作业写到很晚,真是杯具!再酱紫,要生餐具了!”“神马都是浮云!”“童鞋都是些菌男霉女,但我肥肠稀饭哦!”近年来,类似的语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小学生作文中,有人把这种现象叫“网络语‘入侵’作文”。不同的群体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看法,并有各自的道理。请选择作为学生、语文教师、语言学家中的二种人物,以他们的身份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论。
⑴作文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语文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语言专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问题。
? 在重庆库区,国家决定初步纳入规划保护的文物点为754 处,到目前为止,501 处地下文物,已开展工作的项目仅42 处,不足10% ;已经完成发掘面积4.85万平方米,不足发掘总面积128.76 万平方米的4% 。地面文物244 处,由于规划滞后,文物搬迁选区选址工作举步维艰,至今搬迁工作无法实施。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移民迁建区的施工建设与开发,大量古墓葬、古遗址、古民居、石刻等遭到破坏,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事件屡有发生,也给抢救工作增加了难度。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这段文字的要点。(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5分)
(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3)春江花朝秋月夜,?。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4、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中学阶段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一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4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5、语言运用题 以“司马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要求连贯简洁。(4分)
人们理所当然地敬仰颂赞司马迁,因为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他是不屈的。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
司马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