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六)
①讽令出财佐营作②馔供珍滋,出入乘厩马 ③京畿上田美产④五台山祠铸铜为瓦,金涂之,费亿万计 ⑤遣浮屠数十辈行州县,敛丐赀货⑥锱铢相较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当时元载专权朝廷,天子无为,王缙曲意依附,不敢不顺从元载〈5分)(大意对2分,“专朝” “拱手” “忤”各1分)(2)重刑二次审查,是国家固定法典,何况是大臣呢!法律有首犯从犯之分,不容都处死。(5分)(大意对2分,“再覆” “常典” “首从”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A、C、D三项的意思代入原文后都能与上下文语境相符,只有B项的“举”理解错了,应是“参加科举考试”之意。
小题2:解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王缙‘性贪冒’”一语进行筛选;还可用排除法,在把握准某条错误后,立即排除一个或几个选项。题中,②和④是皇帝信佛的表现,③“京畿上田美产”是归于佛寺,而没到王缙手中。
小题3:解答此类题目,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尤其要注意命题者在时间、人物、地点、将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设置的“陷阱”。本题还需注意到题干要求的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中,B项关于“全军将校再不敢居功自傲或玩忽职守”的说法原文无据,原文仅有“诸将股栗”之说。
小题4: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1)句中的“专朝”即“专于朝”,在朝廷上专权;“拱手”即“袖手”,“无所作为”之意;“忤”是“对抗、冲撞”之意。第(2)句中,“再覆”是“重新复查”之意;“常典”是“国家固定法典”之意;“首从”是两个词,首犯和从犯。
【参考译文】?
王缙,字夏卿,他原本是太原祁人,后来客居河中。年少好学,和兄长王维都名闻天下.参加草泽科、文辞清丽科考试都合格了,历任侍御史、武部员外郎.安禄山叛乱,王缙升任太原少尹,辅佐李光弼,因功加授刑部侍郎,迁任兵部侍郎,太原将领王无纵、张奉瑋依仗有功,认为王缙是儒生而轻视他,不遵守律令,王缙斩杀他们示众,诸将吓得大腿战粟.第二年王缙回京城,以本官再次参知政事。当时元栽专权朝廷,天子无为,王缙曲意依附,不敢不顺从元栽.王缙又依仗自己有才能对元栽多有轻侮,即使元栽也恨他冒犯戏弄.京兆尹黎干议论政事固执己见,元栽厌恶他,王惜羞辱黎千说:“京兆尹,浅陋卑微的人,怎么知晓朝廷的事? ”王缙平素信佛,不吃肉荤,晚年尤其谨慎。王缙妻子死后,他就4巴道政里的宅第改为佛寺,各道节度使、现察使来朝,王缙必定逝请来那里,婉言让他们出钱帮助营建。当初,代宗喜好立祠祭神,并不重视佛法,常常在闲暇时询问王缙为什么这样,王缙与元栽大谈福业报应,皇帝也有意崇佛了.由此在宫禁中祀佛,诵经供斋,号称“内道场”,每天引进一百多僧人,饮食供奉珍馐丰盛,出入乘坐官嚴车马,经费开支全由国库给付.有夷狄入侵,必定集合众僧唱诵《护国仁王经》来祈祷消灾取胜,侥幸夷狄离开,皇帝就胡乱赏踢,不知限度.京郊的上等田地美好产业,多归佛寺.虽然咸奸宿乱的事情相继发生,皇帝始终不觉悟,还下诏天下官员不得桂打羞辱僧尼.当初,五台山佛寺铸钢为瓦,涂上金粉,耗费钱財以亿万计.王缙发给中书省符牒,派遣几十个僧人分行州县,聚敛钱财.王缙对皇帝说:“国家福运长久,是凭借了福4良,虽然时事多难,不足桂齿.安禄山、之思明毒乱正盛时,他们的儿子都遭到了灾祸,西戎入侵,还没有反击他们就退去了,都不是人为的事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青苗米,口米﹑常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屏处十年屏:隐居
B.安得不豫为之计豫:参与
C.乃罢其狱狱:案件
D.犹虑不称虑:担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根劝谏皇上为政节俭的一组是(?)(3分)
①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④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②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③愿陛下靳之?
⑤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⑥因力陈其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
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
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帝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
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累、被动句式、耗、不肖、振”各1分)(2)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侧目、所以、交、罪、宾语前置”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豫:事先。根据前句“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就可揣摩出。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②是对“洪州失官锡”的看法⑤是当时官员的贪赃情况⑥是张根批评官场的贪腐风气。做文言文中信息筛选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浏览六个小选项,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直接排除。最后看四个大的选择项,利用排除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力陈贪官横行”无中生有。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小题4:翻译第一句时注意“累”解释为拖累,“耗”解释为耗尽,“不肖”解释为坏人,“振”解释为萎靡不振,“一累于物”为被动句式,翻译时要体现;第二句时注意“侧目”理解为愤恨,“所以”表方法,“交”解释为轮流, “罪”解释为加罪,“不之罪也”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离职,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当时年仅三十一。乡里有个贤者叫彭汝砺把这件事写出来,自以为不如他。
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
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又因为水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令褒扬他。
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怎么能不预先计谋?”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足造一栋住宅的费用。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不久因为花石纲强行占有漕舟,官府买一根竹子耗费至五十缗,却大多落入诸位大臣之家。于是力陈弊端,更加忤逆权贵,于是摘录张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认为傲慢不恭,责令他为监信州酒。不久又认为张根诋毁常平之法,摇动继承新法的政策,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讨伐淮贼有功,获准自便居住。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岁。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篇)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篇)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阳货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篇)
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3分)
译:?
②恶称人之恶者。 (3分)
译:?
(2)用自己的话概述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形象特征(3分)
答:?
?
参考答案:
⑴①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3分)?②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3分)
⑵君子内存仁德,心胸宽广,明白大义。知礼谦恭,不忧不惑不惧,不贪小利,不同流合污。(3分)
本题解析:略
论语译文
A:(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C:(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D:(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G:(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评析)?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
H:(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