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6 05:08: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赎(shú)罪阜(fù)盛休戚(qī)相关弱不禁(jīn)风
B.铿(qiān)吝聒(guā)噪猝(cù)不及防饮鸩(zhèn)止渴
C.亟(jí)盼笑靥(yàn)溘(kè)然长逝畏葸(ǐ)不前
D.执著(zhuó)娴(xián)熟言简意赅(gāi)引吭(kàng)高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聒—guō,C靥—yè,D吭—háng)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绣(tà)盗(zhí) (dī)防地(rèn)
B.蘩(yī)觑(qù)(shǎng)午(rěn)知
C.(qiè)子(qiān)期(háng)辈(xián)冤
D.(máo)贼酒(zhuàn) 山(yù) 枷(chǒu)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辨识字音的正误,要特别注意那些声旁已不能正确指示读音的形声字。比如本题中,A项的“恁”读nèn,B项的“谂”读shēn,C项的“楔”读xi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全球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中国作为全球能源     大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是必要的。
②王芳学习基础较差,情绪一直低落,听了身残志坚的李刚的报告后,受到很大鼓舞,她决心      学习,积极上进。
③听王教授那富有哲理的讲话时,同学们往往先是一愣,接着猛然      ,不约而同地欢笑起来。
A.消费发奋醒悟
B.消费发愤醒悟
C.耗费发奋省悟
D.耗费发愤省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消费: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使用物质资料;消耗:多指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发奋”与“发愤”的区别在于:“发奋”有振作起来的意思,而“发愤”指因不满而决心努力改变现状的意思。“醒悟”与“省悟”的区别在于:“醒悟”多指对事物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而“省悟”多指对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的认识,由错误到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改过的学生作文本绰绰有余,得到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B.她酷爱读书,希望能去图书馆工作,近水楼台,可以尽兴地浏览各类书刊。
C.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了渴望飞翔但又插翅难飞的中国人的千年梦想。
D.在家里,爸爸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之后才让我们知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绰绰有余,形容很宽裕,用不完,本句指改过的作业本多,不妥。B.近水楼台,比喻由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C.插翅难飞,形容被围或受困而难以逃脱。D.先斩后奏,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书法家陈教授赴韩国讲学,在韩国一好友家做客,他对陈教授说:“您举止高雅,像韩国人,不像中国人。”韩国好友显然知道自己的谈吐不妥,抱以歉意地一笑,却又不感到尴尬。陈教授应如何回答
[? ]
A.先生说出了一个事实:中韩文化同根,中国文化孕育了韩国文化。
B.先生很高雅,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韩国人。
C.先生过奖了,还是您更高雅;我可不如韩国人,更不如韩国的您。
D.我看咱们站在一起,好像一对兄弟,分不出谁是中国人,谁是韩国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