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题型》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八)
2017-03-06 05:27: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曹文轩在《前方》一文中写道:“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你心目中的“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你到过“外面的世界”吗?请你以“外面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也可以编写故事,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700字 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例文]

面对外面世界的双刃剑
人生,便是背负着十字架的远征。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外面的世界里跋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外面的世界是一把双刃剑,期待着我们携着风雨用金戈铁马书写我们人生的使命传奇。
想起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那个曾经活跃在世界政坛的女子。她从小性格坚韧,从不服输。有一次,她搬家到一个新地区,当地的孩子很排外,每当希拉里走出家门,便遭到嘲笑与奚落。希拉里的母亲说:“你出去勇敢地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得胆小鬼。”希拉里走了出去,家里的固然温馨,外面的世界固然会有不堪,但一个人要成功必然要在外面打拼━━正是这样的勇敢的面对,成就了希拉里坚韧的性格,成就了她辉煌而传奇的人生。
无奈,但更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虽无奈,但更精彩。
——题记
终于高中毕业了,王侠独自一人踏上南下的火车。尽管是第一次单独远行,但她没有丝毫的顾虑,火车上的她有着在学校时那样的天真。她渴望飞出象牙塔,飞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如今,她做到了。
火车向前奔驰着,尽管车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给人一种难以喘息的沉重,但她却依然眉飞色舞。这一切她等了多长时间,她怎能抑制住心中的激动与兴奋?
她乐得忘乎所以,可她哪里知道,那两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已死死的盯上了她的手提包。尽管那个包里没有几件像样的东西,但它却是一个少女出门在外所有的依托啊!
该下车了,她走出火车,已是日落西山,闪烁的霓虹灯已吸引了她所有的目光,她欢呼,她雀跃!就在这时,那两个歹徒趁其不备,抢走了她的手提包。她慌了,拼了命的追,却始终也追不上。
她瘫坐在地上,下车时的喜悦已被冲得烟消云散,没了踪影。她哭了,无奈的哭了。原来,这是门外的大灰狼啊!“什么都没了,我该怎么办?”无奈的表情弥漫了她的整张脸!她再一次流下了泪水。
都市的霓虹灯闪烁着,她独自走在大街上,尽管是夏夜,她却感到丝丝凉意。几天的奔波,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她不辞辛苦,全身心地投入,原本无序的厂房在她加入后变得井然,也许没有几个同事在乎她的存在,但她的辛勤,她的努力,都被老板看在眼里。不久,她被提升为车间主任。
她没有因为职位的提升忽略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工厂效益也逐渐提高。但由于老板长期拖欠税款,厂子被查封了。她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的积蓄,开办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工厂。
厂子建成了,设备安好了,人员到齐了。投入生产时,各大报社新闻记者纷纷前来采访。要她介绍自己的成功之道。她微微笑了,那个笑留下了精彩的瞬间。
她说道:“也许你因生活的种种不满而悲观无奈,但别丧气,我也是从无奈走过来的。但无论如何都要谨记:生活虽无奈,但奋斗更精彩。”
【简评】该文作者紧扣话题,独辟蹊径,确立了“生活虽无奈,但奋斗更精彩”的主题,格调高昂,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特别是文章开头的题记更是一语道破,点明中心,统领全文。文章采用小小说的形式,叙述了高中毕业生王侠的奋斗史,既有无奈:钱包被偷,举目无亲,“感到丝丝凉意”;更有精彩:经过奋斗,终于成为名噪一时的成功者。既与前文照应,又与下文呼应,起承转合,自然天成,结尾点明主题,升华中心。
不足之处是王侠的成功太过突然,不符合常规,情节也无起伏波折,但作为考场作文能做到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者令人可敬可佩,因为他们有渊博的知识和学问。试问学者的治学秘诀何在?
胡适先生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张中行先生说:“心在天上,脚在地上。”
范文澜先生有“天圆地方”之言,解曰:天圆是灵活的头脑,地方是钻研的精神。
此三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
请以“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是三位学者成功的秘诀,写作立意时要把此三者结合起来,要形象有力地说明“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对“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要有辩证的理解。文章要有较丰富的联想,可联想自己,也可联想他人;可以是小事,也可是大事,等等。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适当地叙述或抒情也是需要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小马过河》中的小马一生下来就在视频聊天室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小母马;司马光搬起大石头砸缸,救出的却是青蛙王子、流氓兔、西瓜太郎;白雪公主穿高叉泳装;与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同名的人物成了《狼来了》中的牧羊娃;卖火柴的小女孩高喊:“卖……火柴喽!最后三天平价销售,折扣折扣再折扣了!”这是目前一本彻底颠覆经典语文教材《Q版语文》中的一些搞笑内容。
在一份网上调查中,60%以上的投票者认为《Q版语文》中的戏说糟蹋了文化精华;也有人认为在目前语言网络化、思维跳跃化的氛围中,来点时尚也不妨。请就“经典与时尚”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经典时尚化,时尚经典化
有人认为《Q版语文》中的戏说是对文化精华的糟蹋,有人认为在语言网络化、思维跳跃化的氛围中,来点时尚也无妨。我认为经典与时尚并非水火不容,只要把握好“度”,经典时尚化,时尚 经典化完全可以成为普及文化的最佳选择。
追本溯源,何谓经典?经典是那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推移而沉淀下来的精华。何谓时尚?时尚即一个时代的风尚,它反映时代独有的魅力。我们并不反对把经典时尚化,只要不改变其本质与精髓,用新的媒体作载体,以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娓娓道来也不失为普及经典的好办法。但我们坚决反对低俗、恶搞,反对借经典之名传播垃圾文化。因此,经典可以时尚化,但绝不能低俗化。
看今朝,经典与时尚碰撞出的火花正燃起人们关注经典的火种。
央视的《百家讲坛》就是借电视媒体让经典时尚化、通俗化的典例。也许他们的讲评不够严肃,不够庄重,但不可否认,于丹与易中天用一种百姓易于接受的思维普及了《论语》和《三国》。不是说教,也没有艰涩的古文,只撷取其中精华,便让你受益良多。
令人欣喜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音乐领域的火花同样炫目。王力宏不愧为音乐才子,将昆曲、二胡等元素加入流行乐中,打造出独特的华人嘻哈乐,让《盖世英雄》载着古老的经典传遍亚洲。周杰伦也不差,将费玉清的经典美声与时下流行的R&B巧妙融合。一曲《千里之外》没有不和谐,没有造作,载着清新的中国风传播千里、万里。
女子十二乐坊在韩日的风靡恰恰证明了经典与时尚融合的巨大魅力。谁说古筝、琵琶不能演绎现代音乐?看过乐坊美女的表演,你会惊诧于那和谐之美。
当然,时尚的东西要想成为经典还需去粗取精,不断打磨,但谁敢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千里之外》还会成为《流水》般的经典?因此,经历了历史的推敲,今日的时尚同样可以成为经典。
朋友,不要再把经典与时尚割裂开来,给经典的美人披上时尚的外衣,一样可以诠释出精彩。把握好度,经典与时尚完全可以创造出和谐之美。
为经典插上时尚的翅膀
经典总是让人回味,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旋律,或许是一抹惊艳的油彩,也或许是一篇妙笔生花的文章……总之,经典给予我们的是,是精华,是古典。但是,当我们听着绕舌的RAP,吃着麦当劳的时候,当这个社会已经越走越快,甚至跑起来的时候,我们的经典又在哪?
春来夏往,树叶绿了又黄,可总有那么一些常青树不肯向岁月低头,这便是经典。可这经典已蒙上了太多的灰尘,不再光鲜照人,这时,要的便是为它们洗去灰尘,添上时尚的翅膀,让经典也可以同时尚一样飞翔!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可现在很多人却对此不屑一顾。于是,我们看到了易中天潇洒的身影,一本《三国演义》被他讲的妙趣横生,引发了多少人捧读三国的热潮;我们看到了《经楼梦》《西游记》的电视剧,这又掀起了多少研读名著的热忱!他们都为经典插上了时尚的翅膀,让经典不再沉寂。
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唱遍了大江南北,堪称经典,人们已记不得它的首唱是谁,只知道嘴里会不时的溜出那句经典的爱情表白。风靡一时之后,并没有被人遗忘,我想,每一次翻唱都是经典的“插翅人”,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经典才得以留传至今。
一件旗袍,可以被张曼玉穿出花样年华的美丽;一座菊儿胡同,可以被改造成时尚居民区;一段木兰从军的佳话,可以被拍成不得不看的动画……经典的力量不可估量,只要被插上了时尚的羽翼,它们就完全能再造一个时尚。
不过,令人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像《Q版语文》的例子不胜枚举。为《猫和老鼠》配上东北方言,让法海爱上白素贞,给蒙娜丽莎剃光了头……我们怒骂不已,我们哭笑不得,经典被如此恶搞,时尚被如此滥用,这个世界混乱成一团。
当京腔咿咿呀呀远去,当皮影戏不再为人熟知,当飞阁流丹被水泥砖头取代,当经典被掩埋在时尚的狂潮中。我们都有责任,回头看一看经典的面庞,为它插上时尚的翅膀,让它们水浴火重生,轻舞飞扬!
经典PK时尚
记得余秋雨在《阳关雪》中写道:“历史老人只是凛然肃然地扭过头去,于是,九州的画风也随之黯然。”而在今天,当经典遭遇时尚,当铺天盖地的所谓“时尚”将经典围困得无处可逃,我同样想把这句话送给那些追逐时尚、企图用时尚来取代经典的人们:“没有了经典的滋润,今天的九州,同样也会变成一片没有灵魂的寂土。”
历史的河流滚滚前进,留给后人以无限启迪。那些时尚,就像它的每一朵浪花,也许美丽但稍纵即逝,而真正沉淀下来的是那些永恒的经典之作,是它们,构成了一个民族生存的沃土;是它们,挺成了一个民族直立的脊梁。
经典是什么?经典是李白的诗、苏轼的词、韩愈的文,它们所带给你的,是心灵的震撼和生命的启迪;经典是莫言《红高梁》中生命的不屈,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生活的厚重与张力,是金庸武侠中的挥洒任气和豪放不羁。经典是历史老人用他所有的子民的悲欢浓缩成的一本书,游弋其中,你会得到心灵的涅槃与重生。
诚然,有的人会说,经典也曾为时尚。是的,经典也曾被众星捧月,烜赫一时。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那些被追捧的时尚也许大多无法入历史老人的法眼:口水歌、戏仿甚至恶搞红色经典……一切的一切,显示出的只是当今部分文人的浅薄可笑。
06年德国世界杯,就有人指出:“伴随着齐达内等古典大师的退场,功利足球将成为绿茵场的主宰。”也许这便是21世纪的时尚,但当足球场上不再精湛的脚法和过人的技术,而仅剩下浮躁和慵懒时,不知全世界的球迷们又会作何感想。
对于个体来说,是否尊重经典,体现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而扩大到整个民族,对经典的保护程度,便标志着这个民族的文明水平。君不见时尚前卫的韩国,对保卫经典是如此严肃而认真,看看我们的邻国,对于保护经典儒家文化尚如此用心,作为泱泱五千年古国,我们是否太多地关注了时尚而冷落了经典?而今,那些渗透了人生哲理的《道德经》《论语》又复有几人知晓?
也许你会觉得,经典太古板、太遥远,不切实际。那么不妨设想有那么一天,当无聊的肥皂剧,文人的无病呻吟、网络的乏味搞笑和文学中千篇一律的“快餐爱情”充斥这个世界,置身其间,你的感受又会是如何呢?恐怕那时你已经没有了感觉,因为你的心灵中早已缺乏经典的给养而庸俗麻木。
呼唤经典,让经典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本题解析:
材料第一段讲的是传统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名篇被人恶搞,旨在彻底颠覆传统经典。说是恶搞,并不过分。《小马过河》本来传达的是“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却被篡改成庸俗的网恋。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则充满市侩、商业气息,抗日英雄王二小成为爱说谎的放羊娃。
对于这些作法,大家也有共识,大部分人认为这种打着前卫、时尚的幌子,无原则地戏说糟蹋了文化精华。说轻了,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人们的眼球,目的在于赚取商业利益;说重了,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善恶,污染的是青少年纯洁的心灵。类似的现象例如对《沙家浜》中阿庆嫂的恶搞,一些人将雪糕命名为土八路、皇军。这些做法都伤害了善良人的感情,最终也只是上演一场闹剧,如过眼烟云,行而不远。有些人把这些作法冠以“时尚”“前卫”之名,不是别有用心,起码也是对时尚的曲解。
那么何为时尚?时尚与经典是否就是水火不容?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探究。全面准确地理解诠释二者的关系,才是我们做事的根本与指南,简单与草率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有失公允。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准确地把握二者关系,首先要明确概念的内涵。
何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民族性的艺术、作品、著作、理论、思想等,经典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通过实践验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沉淀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典深入人心,在各自领域发挥过重大作用,而且将继续影响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成长,经典筑就了民族的灵魂,滋养了几代人,从感情色彩上讲,经典是褒义词。
何谓时尚?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时期流行的风尚。时尚具有个性化的特点,经常与前卫相关。时尚在某一地域某一时期可能是风向标,从感情色彩上讲是中性词。有的时尚,经过倡导追随,得到认可、肯定成为经典;有的时尚,格调不高,经不住风吹雨打,转瞬即逝,新鲜过后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这样的时尚也必然有其负面影响。
二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是一个交叉关系。有的经典在当时就是时尚,也有的经典在当时不被认可接受,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吹尽狂沙始到金,才被人们授受、追捧,才穿越时空的迷雾,闪耀光芒,如梵高的画、《红楼梦》等一些生前穷困潦倒养活不了自己的艺术家的作品。有的时尚因为有厚重的内涵,而成为经典;有的时尚却徒有其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终如过眼烟云,如流星划过夜空。
由此可见,时尚与经典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尚经历时间的考验,社会的变迁,依旧被人们所追逐,才能积淀成经典。有的经典一直就是时尚;也有的渐行渐远,沉寂下来,甚至受到冷落;也有的经历沉寂,遇到了合适的气候、土壤,加入流行时尚元素,重新焕发青春。
因此,我们提倡:时尚要以经典为内涵,经典要以时尚为载体,二者有机结合,成为人们所喜欢的既有丰富营养,又有新鲜口味的大餐。经典与有时要借助一些时尚的方式,才能更好的传承。
本文的观点:呼唤经典,宽容时尚
让经典成为时尚
让经典牵手时尚
为经典插入时尚的翅膀
美丽的时尚,永恒的经典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
“少顾念我罢,
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
开放着,
你们的爱
     是我的烦扰。”
——冰心《繁星》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攘攘),皆为利往。”俗语也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们甚至形象地将立足于私利而跟别人建立交往的关系称为“以市道交”(即以市场交易的原则为原则)。然而,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也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即怀有仁义之心的人不会遗弃父母,不会怠慢君王之所急)。那么,是“后利而先义”,抑或“先利而后义”?我们该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做出抉择?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明晰;联系实际,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熙熙攘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攮攮,皆为利往。”路上人来人往,可是,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名和利吗?显然不是!“人来”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呢?“人往”之后又留下了什么呢?
多久了,没有听到过花开的声音;又多久了,没有听到叶子的呢喃。生活在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世界里,我们的追求不免变得低级与狭隘。然而,陶潜“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采菊东篱,把酒徐吟,悠然地欣赏着南山的静美。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错过了名利,却在田园之中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身影……熙熙攘攘,何等喧嚣!我们要追求生命的真与美。
任时代的喧嚣也好,任名利的诱惑也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睿智的心。熙熙攘攘,我志不移;熙熙攘攘,我心永恒。稻田里依然是那个熟悉的身影,那个伟大而平凡的“农民”,他在试验,他在思索,他在田埂间实现着自己儿时美好的夙愿——让天下的人都能吃饱!他就是袁隆平,那个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杂交稻之父”。他足以让我们感动,不仅仅为他所取得的无人企及的成就,不仅仅为他一次次的荣誉和嘉奖;更为他在这熙熙攘攘中所表现出的睿智和从容的心态。
清代江苏巡抚张伯行目睹官场污浊腐败,上任伊始,亲书《禁止馈送檄》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贪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不仅告示世人,也在于律己。“贪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说得多好啊!不逐名利,不为世尘所扰,在这个人来人往的世界上洁身自好,这是何等高远的境界,何等高尚的灵魂。这是春秋时子罕以不贪为宝的廉洁,是陶渊明的守拙归园田,是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淡泊,是李白“岂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
熙熙攘攘,名来利往。我心不乱,我志不移,这是我追求的心境与气概。
熙熙攘攘,利来名往。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纷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睿智而淡泊功利的心,追求生命的真与美。


本题解析:“熙熙攘攘”意指人多热闹、繁忙,也指人们赶潮流、追名逐利。记叙文一般从实写的角度切入,议论文一般从虚写的角度切入,写自己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引发的感悟、思考。“熙熙攘攘”,本是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一个画面,可当我们用心去观察、体验时,你会发现这幅画中有许多处的色彩斑斓,有许多处的生动形象。“熙熙攘攘”中,驻足观看,生活的美才会向你涌来!“熙熙攘攘”中驻足而思,生活才会更美!愿生有所息。可以从要做到熙熙攘攘需要具备的条件这个角度切入。
1.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间,我们是匆匆的过客,“雁过留声”,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像鸟儿从天空飞过,留下痕迹。2.“熙熙攘攘”中,摩擦在所难免,宽容会带来和谐。3.“熙熙攘攘”中,相遇是缘,相识是缘,相知更是缘,请好好珍惜友情!4.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呼唤真情。5.在“熙熙攘攘”中,我了解了人世间真善美的含义。6.“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会有品质高尚的人,总会有大公无私的人,总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