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3-06 05:28: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④涵煦:滋润化育。?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顾:回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升:登上 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察看? D.遂书以名其亭焉/书: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因为本其山川/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突出颂扬赵宋王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C? 4.(1)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始:才、甘:意动,觉得甘甜) (2)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简少,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乐:喜欢、俗:民风) (3)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一起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树的浓荫下休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书杭检讨遗事 [清]洪亮吉 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①,能面责人过,同官皆严惮之。乾隆中叶,上恩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②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向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同官恐,促先生急归。先生笑曰:“即罪当 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 先生家故不丰,以授徒自给。主扬州安定书院者几十年,以实学课士子,暇即闭户著书,不预外事。又疏懒甚,或频月不衣冠。性顾嗜钱,每馆俸所火,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积床下,或至尺许。其幺么③破碎及私铸者,方以市物,两手非墨污即铜绿。然先生虽若有钱癖,尝见一商人获罪鹾使④,非先生莫能解,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案上,先生掷出之,不顾。 最不喜读邸报⑤,里居二十年,同岁或积官至大学士、尚书、总督,先生不知也。岁戊子,刘文定纶适服阕,特旨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内召,过扬州访先生。先生见其服冠,诧曰:“汝今何官?”曰:“不敢欺,参预阁务者已数年矣。”先生谑之曰:“汝吴下少年耳,亦入阁办事耶?”哄堂笑,乃别。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⑥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曰:“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选自《虞初续新志》) [注]①伉爽:刚直豪爽。②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出名。 ③幺么:微小。④鹾(cuó)使:盐运使。⑤邸报:朝廷官报。⑥头:临近。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预焉——预:准备 B.以实学课士子——课:教授 C.以索贯之——贯:穿连 D.业知不可掩——业:已经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杭世骏“伉爽”性格的一组是(? ) ①能面责人过 ②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 ③两手非墨污即铜绿 ④先生掷出之,不顾 ⑤最不喜读邸报 ⑥时先生以扇自障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杭世骏参加选取直言御史考试,指出朝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弊端,惹了笔祸,同僚替他担心,他竟不以为意。 B.杭世骏放归以后,长期在扬州安定书院教授学生,养家糊口,闲暇时闭门写书,平时还喜欢积藏铜钱。 C.杭世骏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对与他同榜登科的人做了朝廷大官进行挖苦嘲讽,借以发泄心中的不平。 D.杭世骏回钱塘,有一次与年轻人玩赌博游戏,被去拜访他的钱文敏碰上,杭世骏借口家居狭窄,拒绝了他的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A 3.C 4.(1)(他的话)触怒(了)皇上,(皇上)两次把他的卷子扔到地上,随后,又拿来看。 (2)钱文敏离去后,那些一起赌博的年轻人这才从桥下走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9分)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悉发精兵击越悉:尽,全部。 B.卑辞厚礼以遗之遗: 赠送。 C.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吊: 慰问。 D.乃见大夫种于吴王见: 接见。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兴师伐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种还,以报勾践秦亦不以城予赵 C.越因袭击吴师项王因留沛公与之饮 D.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今行而无信,秦未可亲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越王勾践知道吴太宰嚭贪婪,因此在战败之后,想到了派大夫文种偷偷送给他美女和珠宝玉器的计策,在太宰嚭的劝说下,吴王最终赦免了越王勾践。
B.越王勾践欲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攻战是违背道德的,提醒越王逆德而谋会有不利,勾践不听,结果有了会稽之耻。
C.文种本已说动夫差答应越国的求和,但因伍子胥劝谏说:“上天把越国赏赐个吴国,不答应他。”首次求和并未取得成功。
D.允常死后,吴王阖庐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击败吴王于檇李,阖庐被射伤,死前嘱咐儿子勿忘复仇。
小题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5分)
(2)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我们)现在不灭掉越国,以后必定后悔莫及。勾践是贤明的君主,大夫种、范蠡都是贤能的大臣,如果勾践能够返回越国,必将发动叛乱。
(2)(文种)跪在地上边向前行边叩头说:“君王的亡国臣民勾践让文种大胆地告诉您:勾践请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允许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
本题解析:
小题1:见:引见
小题2:A项,表承接,于是/表转折,却;B项,介词,把;C项,介词,趁机/连词,于是; D项,连词,表并列,不译/连词,表假设,不译。
小题3:越王勾践本不知道吴太宰嚭贪婪。
小题4: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勾践贤君:判断句。若:如果。反:同“返”。为:动词,发动。(2)膝行:跪在地上边向前行。顿首:叩头。亡臣:亡国之臣民。敢:大胆地。
参考译文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听说允常去世,就举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勇士们)排成三行,冲入吴军阵地,大呼着自刎身亡。吴国的士兵(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越军趁机袭击了吴军,吴军在檇李被打败,(越军)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
越王勾践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便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仗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率领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
越王对范蠡说:“因为没听您劝告的缘故才落到这种地步,对这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您对吴王要谦卑有礼,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勾践说:“好吧!”于是派大夫文种去向吴求和,(文种)跪在地上边向前行边叩头说:“君王的亡国臣民勾践让我大胆地告诉您:勾践请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允许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将要答应文种。子胥对吴王说:“上天把越国赏赐给吴国,不要答应他。”文种回越后,将(情况)告诉了勾践。勾践想杀死妻子儿女,焚烧宝器,亲赴疆场拼一死战。文种阻止勾践说:“吴国的太宰嚭十分贪婪,(我们)可以用重财诱惑(他),请您允许我暗中去吴国同他谈谈。”于是勾践便让种给太宰嚭献上美女珠宝玉器。嚭欣然接受,于是就把大夫种引见给吴王。种叩头说:“希望大王能赦免勾践的罪过,(我们越国)将把世传的宝器全部送给您。(如果)不能侥幸得到赦免,勾践将把妻子儿女全部杀死,烧毁宝器,率领他的五千名士兵与您决一死战,您也将付出相当的代价。”太宰嚭借机劝说吴王:“越王已经服服贴贴地当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将对我国有利。”吴王又要答应种。子胥又进谏说:“现在不灭掉越国,以后必定后悔莫及。勾践是贤明的君主,大夫种、范蠡都是贤能的大臣,如果勾践能够返回越国,必将作乱。”吴王不听子胥的谏言,终于赦免了越王,撤军回国。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苦心经营,深思熟虑,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对自己)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未有荤菜,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降低身份,谦恭待贤,优待宾客,救济穷困,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军失败,(吴王夫差自杀)越王于是安葬了吴王,杀死了太宰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适合。 ②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达:通行的。
B.①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鲜:很少。 ②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及:达到。
C.①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凡:大凡。 ②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昆:哥哥。
D.①明辨之,笃行之/笃:忠厚。 ②学之弗能,弗措也/措:安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错的一项
[? ]
A.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矣——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B.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所以:表原因
C.因击沛公于坐——因:因而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