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请简析诗中的瀑布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本诗富有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咏物诗。诗中描写的瀑布不辞劳苦,一路流出崇山峻岭,并勇敢地冲破溪涧的阻挠,最终奔向大海,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2)哲理:①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
②人要着眼长远,要有凌云壮志,不必拘于眼前的处境和得失。
③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于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分析略。(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一是忧国之情。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元]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奈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1)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动作:拜访、交谈、散步、赏花。情趣:表现出词人和故人雨日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趣。(意对即可)
(2)“湿”字渲染了细雨霏霏、清冷感伤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含蓄地抒发了词人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小题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2分)
小题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小题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说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憾人心。
本题解析:
小题1:该题把诗歌主旨的理解与名家名句默写结合起来,既考查了考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知识面。诗歌最后两句狱中冻死囚与前面公侯贵族在雪天歌舞升平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
小题2:此诗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必须详尽铺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对比是本诗最突出的表达技巧,命题人不要求考生回答具体艺术特色,仅要求考生赏析,命题定位准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的两首诗歌(6分)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同物既无虑: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他的物相同,即使再死一次也不过是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什么可忧虑。
化去不复悔: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设在昔心:徒然还有从前的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难道
小题1:将“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小题2:两首诗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两种形象,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不好。“望”有刻意为之之嫌,而“见”则有不经意之趣,与“悠然”搭配得更和谐,也更能表达诗人闲适之态。(2分,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1:《饮酒》: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闲适无为之态。
《读<山海经>》:“猛志固常在”的积极进取之心。(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给分)
本题解析:(1) 不好。最崇拜陶渊明的苏东坡批评说: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这里不能作“望”,是因为“望”是有意识的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还可以深一步说:在陶渊明的哲学观中,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人生之所以有缺损,全在于人有着外在的追求。外在的追求,必然带来得之惊、失之忧,根本上破坏了生命的和谐。所以,在这表现人与自然一体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无所属的“见”,而不能用目有定视的“望”。
(2)《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作者,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