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格尔尼卡
毕加索是位有民族正义感的画家。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支持佛朗哥的纳粹德国的空军炸毁了格尔尼卡市,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亡。毕加索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表现出平民在德军轰炸下悲惨死去的情形。在欧洲,这幅画没有人不知道。?
“二战”爆发后,巴黎被纳粹德国占领了。毕加索依旧在巴黎的工作室作画。奇怪的是纳粹并没有对这位名画家有所不敬,因为戈培尔的德国宣传部想借这件事说明他们是多么文明,多么有教养。
经常有德军官兵慕名来访问毕加索的工作室,他们实在想一睹这位名震欧洲的伟大画家的风采。毕加索总是不说话,默默地带他们看看自己的画作。可是在临走的时候,毕加索总要送给他们一份小小的纪念品——一张复制的《格尔尼卡》,然后对他们说出一个词:“纪念。”
1944年的一天,毕加索的工作室又来了一个盖世太保,他拿着这幅画递给毕加索,问:“这是你作的吗?”
“不是,”毕加索冷漠地摇了摇头,反驳道,“这是你们作的!”
毕加索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秘密警察完全知道,但是他无言以对。
也许有人认为文人画士手上只有一枝笔,可是别忘了,当一个人有强烈的爱国心的时候,无论敌人用飞机、坦克与大炮,还是用集中营的毒气室,都无法战胜他的勇气。
1.毕加索送给德军官兵一张复制的《格尔尼卡》,然后对他们说“纪念”。根据上下文意,说说“纪念”一词的主要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盖世太保完全知道“毕加索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他无言以对”。盖世太保为什么“无言以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结尾一段话的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里有毕加索对格尔尼卡人的永不改变的纪念,更主要的是对纳粹官兵罪行的控诉,对法西斯罪恶的揭露。
2.“这是你们作的!”意思是,是你们制造的这一罪恶。盖世太保知道没有纳粹的轰炸,就不会有毕加索的这幅画,所以他“无言以对”。
3.一个有强烈爱国心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把“神舟”七号飞船送上太空的是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为了发射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而研制的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起飞质量最大、长度最长、系统最复杂的火箭。为了“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1992年开始研制的长二F火箭,在历时8年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将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火箭上多个元器件和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假如一套系统出了问题,可以立即切转到另一个系统;同时,火箭提高了元器件等级和筛选标准,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其可靠性指标从长二捆火箭的0.91提高到了目前的0.97,其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0.997,使它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型火箭中有两个系统是独有的。一个是故障检测系统,其中包括火箭上自动诊断和地面诊断两个方面。这套系统可以在飞船待发射阶段和上升阶段自动进行故障检测,一旦有问题它会自动报警。假如航天员正在发射塔的塔架上尚未进舱,他可以就近跳进塔架上的逃逸布袋。布袋是用一种弹力很强的特殊帆布做的,航天员跳进去后可以用四肢的阻力来控制下降的速度,像乘软滑梯一样从上面一直滑到地下室的安全地区。出现故障时,我们还可以将一些故障数据传输到地面,采用地面诊断。俄罗斯的火箭只有自动诊断功能,而没有地面诊断技术
另一个就是逃逸系统。逃逸系统也叫逃逸塔,在飞船的顶部,从远处看像是火箭上的避雷针。一旦出现意外,它可以随时启动。它的任务是在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一段时间,万一火箭发生故障,它可以拽着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帮助火箭上的宇航员脱离险境。火箭上的逃逸救生系统,美国是在发射30多次,前苏联是在发射100多次以后,经故障诊断才研制成功的
我国在长征二号F型火箭研发中,质量控制的标准之严格达到了近乎严酷的程度。除了进行正常的专项考核外,还对一些结构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火箭强度有影响的零配件,只要有一点不足就直接报废,然后重新设计生产,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火箭的飞行全过程不过600秒左右,我们却要求产品达到600小时的水平,以确保万无一失。
据报道,送“神七”上天,将是传统状态下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谢幕之战”。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说,从下一发开始,承担载人航天任务的长二F火箭将迎来大规模改进。
1.根据文意,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故障检测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系统可以让正在塔架上尚未进舱的航天员安然脱险。
B.此系统由火箭上的自动诊断和地面诊断两个系统构成。
C.此系统和逃逸系统一样,并不能自始至终发挥功能,其作用时间是有限的。
D.此系统中的地面诊断技术是俄罗斯火箭所没有的
2.下列不属于提高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措施的一项是
A.火箭提高了元器件等级和筛选标准。
B.火箭上多个元器件和系统采用了“双保险”设计
C.在发射塔上设计安装了逃逸布袋。
D.对一些零配件,只要有一点不足就直接报废
3.根据原文信息,以下论断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二号F型火箭是目前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
B.质量越大,长度越长,系统越复杂,火箭的功能就越强
C.长征二号F型火箭已经圆满完成它的使命,从下一发开始,它将被另一种新型运载火箭所替代
D.比较美国和前苏联的研制过程而言,长征二号F型火箭逃逸系统的研制还算是顺利的。
参考答案:1.B? 2.C? 3.D
本题解析:
1.
(原文说:“一个是故障检测系统,其中包括火箭上自动诊断和地面诊断两个方面。”所以C项将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误解为两个系统。)
2.
(逃逸布袋是安装在发射塔上的逃逸装置,因此,它不属于提高长征二号F型火箭本身可靠性的措施。)
3.
(A原文是“使它成为目前国内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B项无依据;C项原文是“从下一发开始,承担载人航天任务的长二F火箭将迎来大规模改进”,并不是说要被替代。)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中挣脱出来,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人数也更多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他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花丛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沉重是自找的。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儿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选自《散文》,有删改)
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庄子的翅膀”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自己的“沉重”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重是自找的”,结合原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观点?你如何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庄子的翅膀”指不慕名利、清心寡欲的思想,指庄子摆脱名利等束缚的自由的思想。
2.细致而真切地描写自己步入中年时陷入生活“沼泽”的“沉重”感受,意在激起读者共鸣,从而引出“庄子的翅膀”于现代人生活的重大意义,自然引出下文,与庄子“轻盈”的生活构成对比,为写“庄子的翅膀”作铺垫。
3.作者认为现实生活给人带来的“生命的沉重”主要源于人类对金钱物质的无尽的欲望,这种欲望不是别人强加于自身的,而是源于自己的内心。(意对即可)
4.最后一段表明作者既渴望拥有庄子那样轻盈的“翅膀”,挣脱现实名利的羁绊;又觉得人生在世,还应持有一种现实思想,脚踏实地,与世沉浮。这是一种将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的矛盾思想,实际上是愤激之词,表现了作者陷入生活困境而不能自拔的深切无奈之情,更深刻地表达了其对庄子思想的崇敬,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强烈渴望。(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美丽的嘉荫
苇岸
踏上嘉荫的土地,我便被它的天空和云震动了。这里仿佛是一个尚未启用的世界,我所置身的空间纯净、明澈、悠远,事物以初始的原色朗朗呈现。深邃的天穹笼罩在我的头顶,低垂的蓝色边缘一直弯向大地外面,我可以看到团团白云,像悠悠的牧群漫上坡地,在天地的尽头涌现。尽管北面的地平线与南面的地平线在视觉上是等距的,一种固有的意识仍然使我觉得,南方非常遥远,而北方就在我脚下这片地域。我的“北方”的观念无法越过江去,再向远处延伸,我感到我已经来到了陆地的某个端点。看着周围那些千姿百态的云团,每观察一个,都会使我想起某种动物,我甚至能够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四肢和面目。它们的神态虽然狰狞,但都温驯地匍匐在地平线上方,我注视了很久,从未见它们跑到天空的中央。它们就像一群从林中跑出饮水的野兽,静静地围着一口清澈的池塘。
蓝色的黑龙江,在北方的8月缓缓流淌。看到一条河流,仿佛看到一群迁徙的候鸟,总使我想到许多东西。想到它的起源;想到它路过的地方、遇见的事情;想到它将要路过的地方、将要遇见的事情;想到它或悲或喜的结局。想到法国诗人勒内·夏尔“具有一颗决不被这疯狂的监狱世界摧毁的心的河流/使我们对天边的群峰保持狂热和友善的流”(《索尔格》)的颂歌诗句。河流给我们带来了遥远之地森林和土地温馨的气息,带来了异域的城镇与村庄美丽的映象。我常常想,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让它把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使下游的人们同我一样,对上游充满美好的憧憬和遐想。
嘉荫仿佛是一个蹲在黑龙江边上的猎人,它的背后,是莽莽苍苍的小兴安岭。我不了解嘉荫的历史,不知道它诞生的时日和背景,我所看到的是一座美丽清静的河边小镇。走近它,我感到很温暖。这温暖的感觉,不仅来自它橘黄的色调,双层门窗的屋舍及每个院落的桦木段垛,更来自它温和的居民。走在嘉荫的街上,即使你的感官天性迟钝,你也会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从人们的神态和表情我能够看出,只要你开口,他们会乐于回答你任何问题;只要你请求,他们会给予你任何的帮助。以后我还会走很多地方,但这样令人感动的地方,我将终生难忘。
在嘉荫江岸的堤下,汛期过后,便裸露出一片狭长平坦的沙滩,积满沙砾和细屑的卵石。边民在这里网鱼、洗澡、冲涮家什,妇女们将洗净的衣物晾在光洁的石子上,拖运原木的江轮停泊在一旁。在江水遥遥的对岸,散落着一排醒目的白房子,阔大方正,它们沿江而列,仿佛在同此岸的嘉荫小镇相互呼应。那里偶尔会传过几声狗吠或若断若续的歌声。一种浓郁的家园氛围,一种和平的生活气息,弥漫在河水两岸的寥廓空间。
嘉荫,这是一个民族称作北方而另一个民族称作南方的地方。站在黑龙江岸,我总觉得就好像站在了天边。对我来讲,东方、西方和南方意味着道路,可以行走;而北方则意味着墙,意味着不存在。在我的空间意识里,无论我怎样努力也无法形成完整的四方概念。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我想得很远,我相信像人类的许多梦想在漫长的历史上逐渐实现那样,总有一天人类会共同拥有一个北方和南方,共同拥有一个东方和西方。那时人们走在大陆上,如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样。
小题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示嘉荫的独特的美丽的?请分条概括。(6分)
小题2:文章开头一段是如何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的?作者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的作用是什么?(6分)
小题3:“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6分)
小题4:“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作者为什么会感到自卑?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原始、纯净的自然风光;淳朴、善良的民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或:具有浓郁的家的氛围)。?(每点2分)
小题2:运用比喻、想像(或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具体的展现了嘉荫纯净、明澈、悠远、初始的特点(2分),表达了人类应当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2分)。
小题3:因为河流给我们带来了远方温馨的气息,异域美丽的映象(2分),所以我们也应把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2分),每一个人都应成为美与善的传道者(2分)。
小题4:自己没有鸟与云那样的自由,人类不能像鸟和云那样打破种种人为的阻隔(2分)。希望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人类共同的和谐家园(2分),渴望人类能打破种种人为的阻隔自由活动(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条概括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示嘉荫的独特的美丽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哪几个方面”这几个词,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类。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它分两步:一是筛选,二是整合。筛选是指阅读过程中,在辨别信息主次的基础上,根据阅读目的对信息进行搜寻、取舍,选取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词句,舍弃无关信息的过程;整合是对筛选出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综合、转换的过程。后者一般用在主观题中。
小题2:试题分析:怎样描写,主要答出描写的角度和艺术手法。从修辞手法来看,用于描写的主要有比喻、拟人和夸张。本段文字是用的比喻。至于其作用,是要看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来确立。
点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是指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问题,这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和行文布局(篇章结构)技巧等。
小题3:试题分析:要理解“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这句话的含义,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即找到它的上下文:其上句云:“河流给我们带来了遥远之地森林和土地温馨的气息,带来了异域的城镇与村庄美丽的映象。”其下句“让它把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使下游的人们同我一样,对上游充满美好的憧憬和遐想。”
点评: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注意十种句子的分析:起始句、主旨句、衔接句、警示句、深化句、矛盾句、情感句、比喻句、引用句、总结句。1.注意确认句子基本意义。对句子基本意义的确认既是阅读测试的重点,更是阅读中准确获取信息的前提。2.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探明句子的特定意义。3.注意审美鉴赏,体会句子的表达作用。4.注意句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分析本句结构,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5.注意联系时代背景、制作意图以及作家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
小题4:试题分析:其上文说“在我的空间意识里,无论我怎样努力也无法形成完整的四方概念。”不像鸟和云那样自由,想飞到哪里就到哪里;作者进而想到人类不能像鸟和云那样打破种种人为的阻隔,所以作者感到很自卑。同时也就传达出作者对人类能打破种种人为的阻隔和自由活动的渴望。
点评:文章的思想观点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赞同或批评、肯定或否定、喜欢或厌恶、支持或保留的态度,与文章的中心思想相辅相成。命题多要求从文章中提炼出隐含信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出题角度有:用考查理解关键词句的含意检测对文章观点与态度的把握;用解释比喻等修辞的形式来考查作者在文中的感情态度的分析理解;用语言转换的形式进行观点态度的测试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赤壁朱增泉
?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粉饰媚俗??
?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在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的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1.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2.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 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3.原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