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意对即可)
(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意对即可)
(3)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词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7分)
?谒金门①?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②,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③,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注]①谒金门,词牌名。②羽玉,白鸥。③高轴,高卷。
小题1:上阕描写了生机盎然的春景,试结合诗歌概括其具体表现。(2分)
答:?
?
小题2: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下阕加以分析。(5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春水涨满小溪;春雨染绿溪边新柳;春雨初霁后白鸥双双戏水。(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
小题1:诗歌表达了深闺女子盼远怀人的情怀(2分)。翠帘高卷,栏杆倚遍,写出了少妇殷切盼望之态(1分);以眼前所见“云淡水平烟树”等苍茫渺远之景,烘托了女子盼人而未见的惆怅失落之感(1分);借助意象“千里目”,进一步抒发了女子望眼欲穿的殷切期盼之情(1分)。(共5分)
本题解析:(1)春天雨水很足,于是小溪的两旁都被染上了一层新绿:深的,浅的,深深浅浅相互掩映,一片生机。柳树边飞来一对翅羽如玉的水鸟,在初晴阳光的沐浴中尽情的于水中嬉戏;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尤其巧妙地用了"染就""弄晴""对浴"等字眼,使画面显得更加活泼,富于动态美,收到了丹青难绘的效果。
(2)下片写楼阁卷帘,倚遍栏杆,放眼远眺,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人(殷殷的期盼之情);“云淡水平烟树簇”,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失落失望之情);“千里目”一个"目"字活脱脱地表现了出少女望眼欲穿后失意的神态。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②
刘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③殷勤,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胡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②张可久:元代散曲家。③翠袖:指女子。
小题1:“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两句中各有一字表现力很强,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6分)
小题2:分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三句曲词营造的意境及抒发的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强”“横”,“强”字有勉强之意,一个“强”字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家乡的思念,徘徊于仕途与归隐之间的矛盾生动刻画出来;“横”字既生动描绘出一行大雁在天空中的情状,又触发作者内心孤寂凄清之感。
小题2:结尾三句,写出一片萧条景况,天边、斜阳、寒鸦等意象营造了辽远冷落凄清的意境,深沉而悲凉,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惆怅伤感之情。
本题解析:第一小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属炼字型题目,其答题思路为: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点出该字表现了什么内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另外诗句中的关键词(用得好、表现力强),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居多,这也是简单的技巧。理解句意,用心体会,题中“强”“横”这两个字不难找到,然后按照答题思路作答即可,分析情感时要结合全曲,抓住题目来理解。
第二小题属诗歌鉴赏题中的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一般为: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或营造的意境;概括景物特点(一般为两个双音节词)或点明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情感或表达效果。
结合想象描述结尾三句的画面,应该没有难度,扣住“天涯”、“斜阳”、“寒鸦”这几个意象,就不难体会到萧条、冷落、凄凉的意境特点,诗人内心的孤寂、思亲、伤感之情就不难体会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清代《桃花扇》和《哀江南》的曲词,回答问题。
沽美酒
孔尚任
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1)请简要分析这支曲词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谈一谈“剩一树柳弯腰”中“剩”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对比,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过去风景优美,人群熙来攘往,如今行人稀少,冷冷清清。通过今昔对比,突出环境的无限凄凉和作者内心的感伤。
②寓情于景,以“夕阳残照”的冷清来写内心的悲凉,以“一树柳”的孤独,来写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哀思。(意对即可)
(2)①一个“剩”字,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②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更贴切的表达了唱曲人的故国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