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2017-03-06 05:47: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复:回复 B.请问其目——目:要点 C.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举:举荐 D.尧舜其犹病诸——病:担忧,忧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 王安石 君少学问勤苦,寄食浮屠山中,步行借书数百里,升楼诵之而去其阶。盖数年而具众经。后遂博极天下之书。属文操笔布纸,谓为方思,而数百千言已就。 以天圣五年,同学究出身,补滁州来安县主簿、?洪州右司理。再举进士甲科,迁大理寺丞,知常州晋陵县,移知浔州。浔当是时,人未趣学,召吏民子弟之秀者,亲为据案讲说,诱劝以文艺。居未几,旁州士皆来学,学者由此遂多。以选,通判耀州。兵士有讼财而不直者,安抚使以为直。君争之不得,乃奏决于大理。大理以君所争为是,而用君议,编于敕。庆历二年,擢为监察御史里行。于是弹奏狄武襄公不当沮败刘沪水洛城事。又因日食言阴盛,以后宫为戒。仁宗大猎于城南,卫士不及整而归以夜,明日将复出,有雉陨于殿中。君奏疏,即是夜有诏止猎。蛮唐和寇湖南,以君安抚,奏事有所不合,因自劾。乃知复州,又通判金州,知汉阳军吉州。稍迁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提点江南西路刑狱。有言常平岁凶当稍贵其粟以利籴本者,诏从之。君言此非常平本意也,诏又从之。 侬智高反,郡即出兵二千于岭以助英、韶。会除广西转运使,驰至所部,而智高方煽。天子出大臣,部诸将兵数万击之。君驱散亡残败之吏民,转刍米于惶扰卒急之间,又以余力,督守吏治城堑,修器械,属州多完,而师饱以有功。君劳居多,以劳迁尚书司封员外郎。初,君请斩大将之北者,发骑军以讨贼,及?后贼所以破灭,皆如君计策。军罢而人重困,方恃君绥抚。君乘险阻,冒瘴毒,经理出入,启居无时。以皇祐三年三月初七日,卒于治所,年五十四。 君所为州,整齐其大体,阔略其细故。与宾客谈说,弦歌饮酒,往往终日。而能听用佐属尽其力,事以不废。在御史言事,计曲直利害如何,不顾望大臣,以此无助。所为文,自少及终,以类集之,至百卷。天德、地业、人事之治,掇拾贯穿,无所不言,而诗为多。 君讳抗,字和叔,姓孙氏,得姓于卫,得望于富春。(节选自《唐宋文举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恃君绥抚/绥抚:安定抚慰 B.整齐其大体/整齐:整治,治理 C.兵士有讼财而不直者/直:公平正直 D.君请斩大将之北者/北:同“背”,相背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抗正直敢言的一项是(?) ①诱劝以?文艺 ②乃奏决于大理 ③而用君议,编?于敕 ④又因日食言阴盛,以后宫为戒 ⑤君奏疏,即是夜有诏止猎 ⑥君言此非常平本意也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侬智高的气焰炽盛时,孙抗被任命为广西转运使,他走马上任,为平乱出谋划策,出力流汗。后因平乱的功劳多,他被提升为尚书司封员外郎。 B.孙抗任州郡长官时,常常整日与宾客谈说,听歌喝酒,疏忽政事。下属为所欲为,他听之任之,不加制止。后来他受到御史弹劾时,也就无人相助。 C.孙抗幼时因家贫而依靠山中僧人生活,他勤奋好学,常常步行几百里去借书,回来后登楼诵读,还特意抽去楼梯,以便潜心钻研和防止他人打扰。 D.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孙抗不仅监督弹劾他人,如上奏弹劾狄武襄公不应该败坏刘沪收降水洛城,而且还严于律己,参劾自己上奏汇报有不实之处。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文操笔布纸,谓为方思,而数百千言已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未趣学,召吏民子弟之秀者,亲为据案讲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以余力,督守吏治城堑,修器械,属州多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B 4.(1)他写文章时握笔铺纸,说是才思考,而几百上千字的文章就已经写成。 (2)人们对读书 不热衷,孙君于是召集官吏百姓中的优秀子弟,亲自为他们开课讲授。 (3)他又用余力,督促守吏整治护城河,维修武器装备,所属州县大多得以保 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未几,婢子具饭,雏尾盈握。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立,生揖之。媪曰:“此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生曰:“小生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云:“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媪亦起,唤婢襥被,为生安置。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如嫌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生曰:“勿尔,堕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生扶之,阴捘其腕。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子。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益?”曰:“以示相爱不忘也。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妹子痴耶?”女曰:“何便是痴?”生曰:“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女曰:“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曰:“我所谓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语未已,婢潜至,生惶恐遁去。少时,会母所。母问:“何往?”女答以园中共话。媪曰:“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女曰:“大哥欲我共寝。”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幸媪不闻,犹絮絮究诘。生急以他词掩之,因小语责女。女曰:“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日:“此背人语。”女曰:“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生恨其痴,无术可以悟之。食方竟,家人捉双卫来寻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 敌,对等,相当. B.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示,显示。 C.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作,开始,兴起。 D.不图得见颜色图,料想。
| 小题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袖掩口 女答以园中共话
 B.唤婢襥被,为生安置 自分化为异物
 C.则婴宁在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女且下且笑
|
且寝处亦常事
小题3:下列六个句子分成四组,全都表明婴宁纯真无邪的一组是(?)
①闻户外隐有笑声?②适此语不应说耶?③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④我不惯与生人睡?⑤大哥欲我共寝?6背他人,岂得背老母
A.①②④
B.②③6
C.①③⑤
D.④⑤6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2)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小题:B. 示,给……看
小题:A.? B.前“为”是介词给,替,后“为”是动词,成为;C.前则可译为原来,后则是就是;D.前“且”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可译为一边……,一边,后且是况且。
小题:D ①③描写情态和行动,不能表明婴宁纯真无邪。
小题:(1)婢女推她进入屋里,(她)还是捂住自己的嘴,大笑不能停止。(2)婴宁一边下一边笑,不能自己止笑,将要下到地面的时候,失手落在地上,笑声才停止了。
译文:
没有多久,婢女准备好了饭,鸡鸭又肥又大。老妇人不断地劝王生多吃,吃完饭后,婢女来收拾餐具。老妇人说:“叫宁姑来。”婢女答应着离开。过了不久,听到门外隐隐约约有笑声。老女人又唤道:“婴宁!你的姨表兄在这里。”门外嗤嗤的笑声不止。婢女推着婴宁进门,婴宁还掩住自己的口,笑声不能遏止。老妇人瞪着眼睛说:“有客人在,嘻嘻哈哈,成什么样子!”婴宁忍住笑站着,王生向婴宁行揖礼。老妇人说:“这是王生,是你姨的儿子。一家人尚且互不相识,真是让人好笑。”王生问:“妹子有多大年纪?”老妇人没有听清,王生又说了一遍。婴宁又笑起来,笑得俯下身子,头都没法抬起来。老妇人对王生说:“我说教育太少,由此可见了。年纪已经十六岁,呆呆傻傻像个婴儿。”王生说:“比我小一岁。”老妇人说;“外甥已经十七岁了,莫非是庚年子出生,属马的?”王生点头说是。又问:“外甥熄妇是谁?”王生回答说:“还没有。”老妇人说:“像外甥这样的才貌,怎么十七岁还没有聘定妻室呢?婴宁也还没有婆家,你两人非常相匹配,可惜因为是内亲有隔碍。”王生没作声,眼睛注视着婴宁,一动也不动,根本无暇看别的地方。婢女向婴宁小声说:“眼光灼灼,贼的样子没有改变。”婴宁又大笑,回过头对婢女说:“去看看碧桃花开了没有?”赶快站起来,用袖子掩住口,用细碎急促的步子走出门。到了门外,才纵声大笑。老妇人也起身,叫女仆铺设被褥,为王生安排住的地方,说:“外甥来这儿不容易,应当留住三五天,慢慢再送你回去。如果嫌幽闷,房屋后面有小园可供你消遣,也有书可供长读。”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①?”(孟子)曰:“我知言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③也。是集义所生者④,非义袭而取之也⑤。行有不慊⑥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⑦;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⑧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⑨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①恶乎长:擅长什么。②知言:分析辨析言辞。③馁:缺乏力量。④是集义所生者:是说平日行事,都合于义,日积月累,然后自然产生浩然之气。⑤非义袭而取之: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⑥慊(qiè):足。⑦正:中止。⑧闵:忧虑。⑨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1)下列各项中,对《孟子》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C.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D.《孟子》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这个特点。
(2)孟子“养气”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特别是在文学创作上为后来学者所阐发。北宋苏辙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苏辙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苏辙认为作家的“气”决定了他的“文”,即作家的精神与气质决定了作品风格与境界,作家可以通过“养气”提高自己对文学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指出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④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⑤⑦
D.③⑤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