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3-06 05:59: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
(1)   努力,他   了测试。
(2)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需要   其中的深层的忧思,    先生的良苦用心。
① 经过    ② 通过    ③ 体味      ④体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通过、经过:前者指以人、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个目的。后者指通过(处所、时间、动作)。
体验、体味:前者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后者指仔细体会。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染、侯补、霎时、不落言筌
B.端详、肄业、坐镇、怨天尤人
C.国萃、吞噬、神采、要言不烦
D.蛊惑、钟磬、亲睐、惹是生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如《周易》:“利建侯。”(有利于建国封侯)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以及成语“侯门似海”;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杜甫有诗“李侯有佳句”,“侯”相当于今天的“君”。“侯”可作为声旁,构成一些形声字,如“猴”“喉”“瘊”等。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比如“候车、候诊、候补”中的“候”。“候”也可指“问好”,如“问候”。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候”不充当声旁构成形声字。不落言筌(bù luò yán quán)——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言筌:就是解释说明。筌:捕鱼的竹器。怨天尤人(yuàn tiān yóu rén)——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埋怨上天,怪罪别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昧抱怨天,责怪别人。C.“萃”——1.动词。本义是草丛生,引申为聚集(如“荟萃”)。2.名词。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如“集萃”“出类拔萃”)。“粹”——1.形容词。纯净不杂(如“纯粹”)。2.名词。精华(如“国粹”“精粹”)。两字形义都不同,使用时要注意区分。要言不烦(yàoyán bùfán)——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D.青睐,动词,指眼珠正面看人,意为尊重:颇受青睐。比喻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出处】阮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魏春秋氏》)。嵇喜庸俗,虽为吊母丧而来,阮籍仍作白眼对之;嵇康高雅,且同为“竹林七贤”之属,故阮籍对以青眼。后世以青眼表示对人尊重。惹是生非(rě shì shēng fēi)——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父辈、祖辈不仅爱读毛泽东的诗词,而且青年人也喜欢毛泽东诗词中磅礴的气势、广阔的胸怀。
B.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
C.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容易翻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D.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努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改为“不仅父辈、祖辈……”。C项,“要求……才能胜任”句式杂糅。D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努力”加“与否”。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特别是D选项,错误过于明显,但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次月考,容易一点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光明中学根据教育部要求,在全校学生中以征集春节吉祥物的形式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作为该校学生,在你的心目中最能代表春节的吉祥物是什么呢?“福”字,生肖,中国结,门神,灶爷……请推荐一个。要求:描述该吉祥物的特征,并写出其文化内涵,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我推荐“福虎临门”图作为春节的吉祥物。这是一张传统的剪纸。剪纸上有一只可爱的小老虎从“福”字穿了过来。胖乎乎的小老虎左手举着一个金元宝,右手捧着一条鲤鱼。
  此图的文化内涵:“福”字寓意新年福到、好运到,小老虎代表今年是“虎”年,元宝是祝愿大家虎年有财运,鲤鱼寓意“年年有余”。(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B.2012年云南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D.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养颜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一种。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成语类试题,重在平时积累。不光要掌握成语的意义,还得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和适用场合。本题中,A项的“不绝如缕”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此句用来形容社会呼声,不对,应为“不绝于耳”。B项的“指日可待”意为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重在“实现”,而不是“出现”,侧重指希望发生的事。而此项所述情况是不希望发生的,用错了。C项的“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适合用于此句。D项的“众望所归”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或完成事情。此句用来指事情显然不对。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