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萨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是真的不能割舍。
学会放弃,生活会更容易;学会放弃,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开,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伤痕的爱并不一定就最刻骨铭心。
这一程情深缘浅,走到今天,已经不容易,轻轻地抽出手,说声再见,真的,很感谢,这一路上有你。 曾说过爱你的,今天,仍是爱你。只是,爱你却不能与你在一起。一如爱那原野的火面合。爱它却不能携它归去。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是不 能拥有的遗憾让我们更感缱绻;是夜半无眠的思念让我们更觉得留恋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 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隽永也更久远。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 有时候,殚精竭虑,费尽心机,在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已无法计算。 也许那代价是沉重的,直到最后才会被发现,有时候,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都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
有些东西“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看”。一旦得到了它,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 所以常有这样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谁说喜欢一个人就一定要和他在一起。 有时候,留住了爱人的人,却留不住爱人的心。喜欢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和她在一起。 喜欢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让她快乐,因为她的喜怒哀乐都会牵动你的心绪。 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有一首歌这样唱:原来暗恋也很快乐,至少不会毫无选择; 不管你的心是谁的,我也不会受到挫折,只想做个安静的过客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中两则材料内容相反,各有侧重。写作时,既可以根据其中某一则材料确定立意,也可以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确定立意。由材料(1)可得出以下立意: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把目光放远一些;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人生处处有风景;等等。由材料(2)可得出以下立意:生命之美在于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抛弃幻想,把握现在;活在当下;等等。综合两则材料,可得出以下立意:在赶路时不忘欣赏风景;追求梦想而又注重过程;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
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是幸福;
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是幸福;
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是幸福。
幸福可以是恬静悠闲、无牵无挂,也可以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幸福可以在鲜花丛中、领奖台上,也可以在寻常巷陌、凡夫俗子中……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请以“幸福的感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写记叙文。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
2.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3.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参考例文
底线
生在世,最重要的品质莫过于能坚守心灵的底线为人一世,当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心灵的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最起码的准则,坚守心灵的底线,做一个真正的人
当屈原怀抱大石走向汨罗江时,那句“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应该还在身后回荡“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者乎?”这是他的告白他不愿随其流而扬其波,于是他作《怀沙》之赋,走到江边,他回首一瞥,看见了郢都,看见了秦军长驱直入的狼烟,闭上眼后,一扭头就坚守了心灵的底线他躺在了江底,却站在了天地之间
汨罗江的水在静静地流着,是在诉说什么,抑或是在暗示着什么?我默默感悟,思绪飞扬
每当素琴飞声之时,仿佛仍可以感受到嵇康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慨无论是俯首请以为师的三千太学生,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都不曾令他犹豫是生,只须他低头一句话,但他却扬眉说了一句“拿琴来”,于是,结果是死一曲《广陵散》为他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在悠扬的琴声中,他用生命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那一曲绝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嵇康,即使是面对死亡,他也没有让自己的心滑落到那底线之下,他是个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在无垠的历史天空里,嵇康是颗闪亮的明星,那么,陶渊明 呢?
溪流淙淙,菊香阵阵,陶渊明赋诗之声随缕缕清风飘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南山的幽菊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他窈窕寻壑,亦崎岖经丘,在悠然自得中远离了污浊的官场,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不可置否,陶渊明亦可熠熠生辉于历史的天空,泰然立于天地之间回眸历史,我还看到了苏武,李白,岳飞等好多坚守了心灵底线的先贤,他们傲然于天地之间,让所有逾越了心灵底线的人无地自容
坚守了心灵的底线,任那天空阴霾昏暗,任那大海浊浪排空,任那山雨欲来风满楼,自可信步闲庭,泰然自若,在那心灵的天空,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闲看亭前花飞花落
逾越了心灵的底线,就算你有倾天大权,你看到了岳飞墓前的跪像了吗?那是千载骂名,那是遗臭万年;逾越了心灵的底线,就算你集万千荣耀于一身,你可想到日日夜夜心灵的折磨是如何的生不如死?
水坚守了底线,可为人类造福,逾越了底线,则是千里,民不聊生;火坚守了底线,可供人类取暖,为人类照明,逾越了底线,则是家毁人亡,生灵涂炭;人坚守了底线,可名垂青史,流芳万世,逾越了底线,则会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人啊,无论什么时候,你是处江湖之远也好,是居庙堂之高也罢,都要坚守心灵的底线,这样才能安身立命,维护自尊,获得他人认同,才能称的上是真正人。
本题解析:
第一则材料是名人言论,主要意思是:1、当下中国最缺底线;2、底线就是生命线。
第二则材料也是名人言论,主要意思是:不必拿底线当优点。
第二则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主要意思是:呼唤中国网民坚守底线,传播正能量。
综合三则材料,求同存异,可知:本次作文的主旨应该围绕“底线”二字展开,在肯定坚守底线的原则基础上,畅谈自己对“底线”的各种认识。
学生在写作中,可以针对两位名人的言论发表看法,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底线的独特认识;可以评论中国网民的底线问题,也可以针对生活中种种守住底线或放弃底线的行为,发表看法。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2008年8月8日晚,当全世界亿万双目光聚焦在鸟巢上方太空漫步的李宁,聚焦着擎着火炬的李宁一步一步奔向13亿中国人民期盼百年、历经千辛万苦传递到达的奥运主火炬时,谁也不曾记得,1988年汉城奥运的李宁,是怎样从天堂坠入地狱的。这个后来被与乔丹、贝利、阿里并列评为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的男人,却因一个动作失误甚至收到了子弹和绳索。所幸的是,历史留住了李宁,历史也给了李宁一个汉城奥运后遭受非礼的集体致谦。
【材料二】2008年8月18日上午十一点,在男子110米栏小组赛第六组比赛中,最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刘翔因伤在小组赛就意外退出,奥运卫冕梦想也提前宣告破灭。全国观众无不为之痛惜,但更多的国人给予的是理解、同情与鼓励。当日下午,以他为形象代言的耐克公司发表官方声明:“刘翔一直是中国最杰出的田径运动员。耐克为能与刘翔紧密合作而感到自豪。在此时,我们理解他的感受,并期待他伤愈复出。”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在阅读体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错字扣分。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漫画作文:摔了一跤(20007年全国卷Ⅰ)
参考答案:
学会成长
可曾见过悬崖上跃起的雏鹰?在风雨中,它为何敢奋力前冲?那是因为在它的身后有母亲的叮嘱和鼓舞。
可曾见过春日里生出的新笋?在阳光下,它为何能日高盈尺?那是因为在它身下有经年的老根为它吸收营养。
我们也正在长大。年少轻狂的我们总认为我们自己什么都行,什么都会,不愿意听父母那善意的唠叨,不理会老师那谆谆的教诲,不理解社会那繁多的规定,贸然上路。起初心怀颇多梦想,幻想着自己的伟大、勇敢和成功。而踏上行程之后总觉得一切过于平淡,与梦想差得太远。于是心情不再热烈,梦想渐渐消散,行程终于变得枯燥。无奈,失落,感叹现实的乏味,以为自己已经大大地摔了一跤。而真正的挫折和不幸却最容易在这时悄悄向我们靠近。当我们突然看到挫折那狰狞的面目时,我们已经来不及防备,来不及躲闪,于是倒下了,倒得那么彻底,只落下一个被打得遍体鳞伤的下场。
这时,我们的思想似乎才开始真正运转。父母为什么总说“你要做行动的巨人,而不是语言的巨人!”老师为什么总要我们领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蕴。社会为什么总是在倡导“理论要联系实际”。回顾我们的成长经历,从牙牙学语时我们就被母爱包围着;从蹒跚学步时,我们就被父爱笼罩着。老师在悉心教导,社会在百般保护。我们一路走来,竟然学会了任性,忘记了理解;学会了苛责,忘记了给予;学会了自大,忘记了听从。于是走了弯路,摔了跟头。
这时,父母不会责怪,只会给我们付出更多爱心;学校和社会不会旁观,定会为我们提供机会。而我们该从每一次摔跤中汲取些什么呢?
学会成长,学着聆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唠叨里饱含着他们对我们的眷眷深情!
学会成长,学着理解老师的教诲吧,因为那教诲其实是我们今后做人的基本道德!
学会成长,学着适应社会的规矩和习惯吧,因为那些规矩和习惯在调节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点评]:见解独到,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有力,这篇作文在诸多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素质。
在切题方面,文章始终抓住“孩子摔跤”的比喻意义做文章。对漫画含义理解全面,文章与命题咬合紧密,显示了考生很强的切题意识。在确定立意方面,显示出一定的胆识。“学会成长”,“学着聆听”,“学着理解”,“学着适应”显示了考生活跃的思维。在行文布局方面,无论整体或局部,结构安排清晰严谨。在语言表达方面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不仅是为了外表的华丽,而是为了更加透彻地说理抒情。
本题解析: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应该还是达到了人人有话说,人人有观点的目的。同时也会使我们认真思考,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该从那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导、培育?当然,我们的下一代也要思考,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我们自己应该怎么进行调节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