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阅读下文,选出最接近本文主旨的选项:(?)
昔有仆嫌其妻之陋者。主翁闻之,召仆至,以银杯、瓦椀各一,酌酒饮之。问曰:“酒佳乎?” 对曰:“佳。”“银杯者佳乎?瓦椀者佳乎?”对曰:“皆佳。”主翁曰:“杯有精粗,酒无分别。汝既知此,则无嫌于汝妻之陋矣。”仆悟,遂安其室。(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椀,通碗。
A.承恩不在貌
B.命无莫强求
C.曾经沧海难为水
D.糟糠之妻不下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段主旨,然后从选项中比较做出判断。本文主旨是主人教导仆人要正确对待妻子。B是强调命运,不符;C项是强调感情的忠贞,不符;D项是强调妻子没有地位。故正确选项是A。
译文:从前有个仆人嫌弃自己的妻子,他的主人听说了,召唤他来到自己家。用银制的碗和瓦制的碗分别盛酒翔饮。主人问他:“酒好喝吗?”仆人回答说:“好喝。”“银杯里面的酒好,还是瓦杯里的酒好?”回答说:“都好。”主人说:“杯子有精细之分,里面的酒是没有分别的。你已经知道这个道理了,就不要嫌弃你的妻子了!”仆人领悟了这个道理,于是回家安置好自己的妻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又遣于乡校习《孝经》,旬余不识一字。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独往焚学堂,博士仅以身免。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
汉乾佑中,周祖①镇邺,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广顺初,补内殿直。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仁瑀谓众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辈!”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崇遂败绩。世宗至上党,诸将坐失律诛者七十余人。擢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及还京,又迁散指挥使。从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砦中建飞楼高百尺余,世宗观之,相去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
先是,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闻喜宴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为御史中丞刘温叟所劾,帝②优容之。太祖征晋阳,命仁瑀率师巡边,至上谷、渔阳。契丹素闻仁瑀名,不敢出,因纵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数万计。明年,群盗起兖州,贼首周弼、毛袭甚勇悍,材貌奇伟,弼号曰“长脚龙”。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开宝四年,迁瀛州防御使。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仁瑀曰:“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殓具。太平兴国七年卒,年五十。赠河西军节度,葬事官给。(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二》)
注:①周祖:指后周太祖郭威。②帝:与下句的“太祖”所指相同,都指宋太祖赵匡胤。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寇:侵犯
B.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期:到达
C.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被:遭受、蒙受
D.此怙势尔,非过失也——怙:依仗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仁瑀“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 ]
①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
②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
③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
④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⑤仁瑀引满,应弦而颠
⑥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仁瑀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在乡校学习时,曾因老师的责打就夜焚学堂,先生仅仅得以逃脱性命。
B.马仁瑀十六岁就投奔周世宗,后随周世宗讨伐太原刘崇至高平,因战功被赐予锦袍、银带,并被提升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
C.马仁瑀曾密托薛居正让他所结交的人考中,但发榜之日却发现没有此人,他把薛居正狠狠地斥责了一通,结果为此事他遭到了刘温叟的弹劾。
D.马仁瑀的侄子喝醉了酒误杀了一位平民,他并没有徇私枉法,而是按照法律将侄子处死,并给受害人妥善处理了殡殓安葬事宜。
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B
4.(1)他又买来水果平均分给小孩们,小孩们也更加亲附他。
(2)后周太祖平素(向来、平常)听说他勇猛,召见以后,非常高兴,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3)被害人的家属自己说两家并没有积怨,只是酒后误伤而已,希望只以过失杀伤论处就行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必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竞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日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浣:弄脏。②狃:因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所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狐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B
4.C
5.异史氏日/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6.①(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②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西:___________ ②先妣:__________ ③过:__________ ④比:__________
小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①客逾庖而宴?③儿之成,则可待乎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④先妣抚之甚厚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