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八)
2017-03-06 06:27: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阅读下文,选出最接近本文主旨的选项:(?)
昔有仆嫌其妻之陋者。主翁闻之,召仆至,以银杯、瓦椀各一,酌酒饮之。问曰:“酒佳乎?” 对曰:“佳。”“银杯者佳乎?瓦椀者佳乎?”对曰:“皆佳。”主翁曰:“杯有精粗,酒无分别。汝既知此,则无嫌于汝妻之陋矣。”仆悟,遂安其室。(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椀,通碗。
A.承恩不在貌
B.命无莫强求
C.曾经沧海难为水
D.糟糠之妻不下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段主旨,然后从选项中比较做出判断。本文主旨是主人教导仆人要正确对待妻子。B是强调命运,不符;C项是强调感情的忠贞,不符;D项是强调妻子没有地位。故正确选项是A。
译文:从前有个仆人嫌弃自己的妻子,他的主人听说了,召唤他来到自己家。用银制的碗和瓦制的碗分别盛酒翔饮。主人问他:“酒好喝吗?”仆人回答说:“好喝。”“银杯里面的酒好,还是瓦杯里的酒好?”回答说:“都好。”主人说:“杯子有精细之分,里面的酒是没有分别的。你已经知道这个道理了,就不要嫌弃你的妻子了!”仆人领悟了这个道理,于是回家安置好自己的妻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又遣于乡校习《孝经》,旬余不识一字。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独往焚学堂,博士仅以身免。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
  汉乾佑中,周祖①镇邺,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广顺初,补内殿直。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仁瑀谓众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辈!”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崇遂败绩。世宗至上党,诸将坐失律诛者七十余人。擢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及还京,又迁散指挥使。从征淮南,至楚州,攻水砦。砦中建飞楼高百尺余,世宗观之,相去殆二百步,楼上望卒厉声嫚骂,世宗怒甚,命左右射之,远莫能及。仁瑀引满,应弦而颠。及淮南平,身被数十创,赐以良药,迁内殿直都虞候。
  先是,薛居正知贡举,仁瑀私嘱所与者,榜出,无其人。闻喜宴日,仁瑀酒酣,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为御史中丞刘温叟所劾,帝②优容之。太祖征晋阳,命仁瑀率师巡边,至上谷、渔阳。契丹素闻仁瑀名,不敢出,因纵兵大掠,俘生口、牛羊数万计。明年,群盗起兖州,贼首周弼、毛袭甚勇悍,材貌奇伟,弼号曰“长脚龙”。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开宝四年,迁瀛州防御使。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仁瑀曰:“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哉?”遂论如律,给民家布帛为棺殓具。太平兴国七年卒,年五十。赠河西军节度,葬事官给。(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二》)
  注:①周祖:指后周太祖郭威。②帝:与下句的“太祖”所指相同,都指宋太祖赵匡胤。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太原刘崇入,世宗亲征至高平——寇:侵犯
B.日与之约,鞭其后者——期:到达
C.及淮南平,身数十创——被:遭受、蒙受
D.此势尔,非过失也——怙:依仗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仁瑀“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 ]

①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
②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
③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
④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⑤仁瑀引满,应弦而颠
⑥我为长吏,而兄子杀人,此怙势尔,非过失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仁瑀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在乡校学习时,曾因老师的责打就夜焚学堂,先生仅仅得以逃脱性命。
B.马仁瑀十六岁就投奔周世宗,后随周世宗讨伐太原刘崇至高平,因战功被赐予锦袍、银带,并被提升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
C.马仁瑀曾密托薛居正让他所结交的人考中,但发榜之日却发现没有此人,他把薛居正狠狠地斥责了一通,结果为此事他遭到了刘温叟的弹劾。
D.马仁瑀的侄子喝醉了酒误杀了一位平民,他并没有徇私枉法,而是按照法律将侄子处死,并给受害人妥善处理了殡殓安葬事宜。
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家自言非有宿憾,但过误尔,愿以过失杀伤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B
4.(1)他又买来水果平均分给小孩们,小孩们也更加亲附他。    
  (2)后周太祖平素(向来、平常)听说他勇猛,召见以后,非常高兴,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3)被害人的家属自己说两家并没有积怨,只是酒后误伤而已,希望只以过失杀伤论处就行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必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竞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日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浣:弄脏。②狃:因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名流——询问
B.素与郭,登门造访——友好
C.王谛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
D.乃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心恚愤无如何——何前是今非也
B.会王生者,故至山——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苦——其涂留,似有春秋
D.不自选择,但决狐——始知其兆已寓意画也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狐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B
4.C
5.异史氏日/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6.①(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②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西:___________ ②先妣:__________ ③过:__________ ④比:__________
小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①客逾庖而宴?③儿之成,则可待乎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④先妣抚之甚厚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3:翻译(5分)
①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分)
译文:?
②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为下列各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